梁啟超“估分”
梁啟超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開講座,指導一研究生研究先秦思想史。期末考試該生只得了50分。該生前往請示導師,梁啟超隨口說:“你的考試卷我根本沒看,看考卷既浪費時間,對我也沒有幫助,放暑假你準備一下,開學來補考就是了。”開學后,梁啟超在該生補考卷上打了100分,并解釋說,“你的考卷我還是沒看,經過一個暑假復習,你一定考得很好,我也就不用再看了。”
林語堂“相分”
林語堂的判分方法堪稱“另類”——根據學生的面相來判分。他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職任英文教員時,根本就不給學生考試。他的理由是:“我在大學課堂上課,一個班五六十個學生,多半是見面不知名,少半連面都不認得。到期終讓我出十幾道考題給他們做,從而斷定他們及格不及格,這也太馬虎了,打死我也不這么做。”那么,期終成績怎么辦呢?林語堂拿著學生花名冊端坐講臺,依次唱名,叫到的學生一一站起來供他“相面”,他則根據學生面相一一判分。
錢玄同“印分”
錢玄同是國學大家,做教授自然很有“特色”,其中之一即是他從不批改學生們的考卷。北京大學為錢玄同特意刻了一枚木質圖章,刻上“及格”二字:錢玄同收到考卷后,即直接送到教務室,由教務室統一蓋上“及格”的圖章,而后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別記入學分檔案。
北大的寬容態度,使錢先生對自己的做法愈發得意,竟對外四處推廣。他到燕京大學兼課時,仍舊照此辦理。不料這次他碰上了釘子:學校方面將錢玄同送上的未判考卷原樣退回。錢先生頓時來了脾氣,毫不退讓,將考卷原封不動又送了回去,校方更是生氣,警告錢先生,如再次拒絕判卷,將按照校紀對他進行懲罰,扣發相當數額的薪金。錢玄同何等人也,哪能“咽下”這口氣?當即作書一封,言道:“判卷恕不能從命,現將薪金全數奉還。”信內附鈔票若干。
(摘自《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