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僖,肖海清
(1.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廣西 柳州 545004;2.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廣西 桂林 541199)
隨著我國網民數量的逐步增加,各級各類圖書館利用新媒體平臺,將信息精準、及時、個性地傳播給大眾。相比于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微信公眾平臺成為目前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的普遍選擇。原因在于,微信公眾平臺已發展較成熟,不僅為圖書館搭建全新的交互平臺,也給讀者提供了諸多便利[1],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信息推送、閱讀推廣、服務宣傳等信息服務[2],且閱讀推廣文章在推送消息中占有越來越大比重[3]。高校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閱讀推廣可以創新推廣方式、強化推廣效果、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讀者滿意度,是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關注點和研究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4]。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主陣地,在紅色閱讀推廣中具有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本文利用拓途數據平臺公眾號回采了廣西、貴州、云南公辦本科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分析這些圖書館的紅色閱讀推廣數據,從發布時間、主題集中度、文章閱讀量的角度梳理了各高校圖書館紅色閱讀推廣的現狀,并提出相關建議。
西南地區地處我國西部多民族地區,民眾在信息的獲取和傳播上也與內地有一定差距[5],其中桂黔滇三地不僅地緣相鄰,文化相近,發展相似,而且皆是典型的革命老區,其在革命斗爭、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了類型多樣、數量可觀的紅色資源。此外,根據筆者網絡調研發現,該地區所在的高校自身紅色館藏資源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桂黔滇三地高校圖書館作為本研究的調查樣本,在地理空間、文化積淀、經濟發展及紅色資源皆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西南地區高校圖書館利用新媒體進行紅色閱讀推廣的面貌。
本文通過國家教育部門戶網站[6]獲取桂黔滇公辦本科高校名單,利用清博指數大數據平臺查詢各高校開通微信公眾號情況。利用拓途數據平臺的公眾號回采功能,采集了2021 年3 月1 日—2021年7月20日各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信息的外部特征數據,包括標題、發文時間、閱讀數、在看數、文章鏈接等屬性作為分析材料,采用內容分析法、數理統計法、語義關聯分析法,利用excel分析紅色閱讀推文發文時間,利用軟件ROST Content Mining 6 中Net draw 繪制出標題主題集中程度,最后用excel 篩選出高閱讀量、中閱讀量和低閱讀量文章。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公辦本科院校25 所,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有22所,開通率88%;貴州省有公辦本科院校20 所,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有15 所,開通率75%;云南省有公辦本科院校23所,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有17所,開通率73.91%。為確定閱讀推廣的內容范圍,本文采用楊明秋[7]等對微信閱讀推廣內涵的界定,具體包括相關書目推薦、聽書活動、影視鑒賞、名家講座、圖書捐贈、讀書有獎知識競賽、圖書漂流、圖書展覽、名著誦讀等,篩選出閱讀推廣類推文并命名為“閱讀推廣推文”,然后對閱讀推廣類的文章進行瀏覽,篩選出推廣主題為紅色閱讀的推文,并命名為“紅色閱讀推廣推文”,各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情況

續表

表2 貴州省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情況

表3 云南省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推文情況
桂黔滇三地開通微信公眾號的院校圖書館共有54家,每家都發布閱讀推廣類文章,而閱讀推廣類文章中都含有紅色閱讀推廣類文章,可見微信公眾平臺已成為閱讀推廣的重要渠道,紅色閱讀推廣也得到高校圖書館的重視。其中,廣西、貴州的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中紅色閱讀推文占閱讀推文的比重達到50%以上,可見紅色閱讀推廣已成為當地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主要工作。究其原因:一是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力建設,文化自信逐步增強,圖書館越來越重視紅色閱讀;二是2021年年初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同志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掀起紅色閱讀熱潮。
桂黔滇三地高校圖書館紅色閱讀推廣類文章共896篇,筆者從推文發布時間、推文標題內容、主題集中度、文章閱讀量進行詳細分析,可以更直觀地發現各地高校圖書館紅色閱讀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微信推送時間關系到推文能否及時被目標用戶獲知,是微信推文傳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8],本文按推文發布的周、時兩個角度(見圖1、圖2)對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時間進行分析,尋找發文規律,并與公眾號運營時間技巧進行對比分析,有助于運營者更加全面掌握微信服務現狀,找準優化著力點。

圖1 一周內發文數量變化圖

圖2 一天內各時段發文數量變化圖
從一周中發文數量來看,周一到周日均有推文發出,其中周一到周五推文比周末兩天數量要多。其中,廣西高校圖書館周一、周四和周五發文量較大,貴州高校圖書館周一、周四和周五發文較大,云南高校圖書館在周一、周二和周三有大量推文發出,各地高校圖書館推文發布時間有較集中趨勢。從一天內各時段推文總量進行統計發現,廣西高校圖書館推文發布時間主要集中在9 點—11點、15點、21點;貴州高校圖書館推文發布時間主要集中在9點—10點、15點—16點兩個時間段;云南省高校圖書館主要集中在10點、16點—17點兩個時間段發推文。
各高校圖書館發布推文主要集中在工作日,周一成為推文發出的重點時間,但在空閑的周末卻很少有推文。各高校圖書館有上午和下午兩個集中時間段發推文,該時間段是上班或上學時間。王永勝等學者指出高閱讀量的文章發布的時間非常規律,且與高校師生作息時間比較貼近,一般在上午11 時—12 時之間、下午5 時和晚上8時—10 時休息時間[9]。從中也可以看出,各地高校圖書館推送信息數量起伏較大,周末投入不足,每日推送時間規范性有待提高,微信公眾號運營技巧有待提升。
語義網絡分析可以通過對研究樣本內容進行分析,進一步挖掘其深層次的含義,并用線條、箭頭表現出研究樣本各詞條之間的關系,找出高頻詞彼此間的關聯性及指向性。本文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 6 軟件中的社會網絡和語義網絡分析功能,借助Net draw 工具生成標題高頻關鍵詞共現矩陣,為更好展示集中度,本文將集中度高的主題用旗幟進行標注,如圖3、圖4、圖5 所示。各圖客觀展示各高校紅色閱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反映出各高校圖書館對紅色閱讀活動的側重方向和存在問題。

圖3 廣西高校圖書館推文標題高頻詞共現矩陣

圖4 貴州高校圖書館推文標題高頻詞共現矩陣

圖5 云南高校圖書館推文標題高頻詞共線矩陣
共現矩陣中,連線表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箭頭指向節點的中心,被箭頭指向越多,中心性越強;線條數量代表親疏程度,連線越多關聯性越強。圖3至圖5都呈現出整體分散,局部集中的特點,其中:圖3 中,黨史、中科杯、紅色、百年、競賽、音符作為中心節點而被其他節點簇擁,邊緣節點有高校、圖書館、學習、教育、感受、傳承、賞析、經典等;圖4中心節點為百年、閱讀、推廣、紅色、黨史、知識,邊緣節點有圖書館、知網杯、建黨、精神、音符、歷程、力量等;圖5中心節點為中科杯、紅色、百年、建黨、教育、學習、黨史,邊緣節點為傳承、愛國、影片、經典、賞析、音符、云中醫圕等。從中可以看出,各地高校圖書館微信推文中心節點都有黨史、百年和紅色,邊緣節點有音符、競賽。各地高校圖書館微信推文中心節點和邊緣節點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是各高校圖書館都圍繞百年黨史、紅色資源為主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而且都開展了知識競賽和音樂賞析活動,不同之處是各地開展的紅色閱讀推廣形式各有特色。廣西開展的活動大多由圖書館組織,強調通過感受和賞析紅色資源起到學習、教育和傳承的作用;貴州省通過參與知網杯黨史知識競賽、讀書節、圖書和音符欣賞中感受紅色力量,傳承建黨精神;云南省高校圖書館在影片賞析、重溫經典感受紅色精神中進行紅色閱讀推文,特別是云南中醫學院圖書館舉辦的“云中醫圕”專欄介紹了中醫中的紅色資源。總的來看,各地高校圖書館紅色閱讀推廣活動主題單調,均以黨史學習為主;活動主體單一,大多以圖書館或本省圖工委為主;活動共性度高,多以競賽、征文、音樂欣賞為主。
閱讀量是衡量文章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閱讀量多少直接反映讀者對文章內容的喜愛程度[10]。本文對選取的896篇推文按閱讀量進行排序,閱讀量最高為1 883次,最低為1次,中位值為81.5次,本文提取閱讀量排名靠前的推文、閱讀量排名靠后的推文、最接近中位數的推文進行分析,找出讀者喜愛、不喜愛以及介于中間的推文特點。
排名靠前的六篇推文閱讀數均達到1 000 次以上(見表4),文章內容都是競賽通知。可以看出,學生喜歡的方式是以賽促學。競賽本身是一個激勵過程,可以影響人的行為發生和進行[11]。競賽活動的開展將會提高閱讀的深度和效率,使閱讀行為更活躍、更充實。競賽對提高閱讀推廣效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參與者為競賽所做的準備階段,只有通過閱讀相關書籍、理解圖書內容并不斷提高思考能力、記憶能力,才能在競賽中獲勝,而獲勝后得到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又可以激發參與者不斷閱讀,形成良性循環。

表4 高閱讀量文章

表5 低閱讀量文章分析
排名靠后的閱讀量只有1次或者2次,其中閱讀量為1次的文章有3篇,都是安順學院圖書館推出的黨史故事系列“黨史上的今天”。閱讀量為2次的有7篇,有桂林旅游學院圖書館的活動“黨史百年天天讀”、安順學院圖書館的“黨史上的今天”以及六盤水師院圖書館的“黨校公開課”。可以看出,閱讀量低的文章存在標題吸引力度不夠(多用重復標題)、內容單一(多以黨史故事為主)、推送頻率高(每天推送)、推文形式單一(轉載相關刊物)、互動性不強(以知識單向傳遞為主)的問題。

表6 閱讀量處于中位數的文章分析
按閱讀量排序,中位值為81.5次,本文選取閱讀量為81次和82次的9篇文章進行分析。文章中關于活動介紹的有3篇、有關紅色資源介紹的有2篇,其他的為黨史回顧,革命人物介紹、新聞通知、獲獎通知。可以看出,閱讀推廣主題活動依然是讀者最喜歡的方式,其次為資源推薦。圖書館作為紅色資源的收藏、傳播地,在推廣紅色基因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應充分開發和利用館藏紅色資源,創新宣傳和教育形式,激活紅色文化資源。
綜上可知,各館圍繞建黨百年的時代背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以圖工委、圖書館為主組織開展黨史學習紅色閱讀推廣活動,推廣主體單一,活動效果有限;開展的活動主要是知識競賽、閱讀征文、知識講座、優秀書展、音樂欣賞等,活動不足共性程度高,較少挖掘紅色資源的內在特征,未能激活紅色文化魅力;從發文時間和標題用詞可以看出,推文推送時間規范性有待提高,關注量、標題特征等運營技巧不足。針對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紅色文獻資源的建設是紅色閱讀推廣的基礎,西南地區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作為文獻信息中心、文化傳承陣地的該地區高校圖書館應該承擔起收集、開發和推廣本地紅色資源的責任。首先,構建紅色資源GLAMs 一體化建設模式。紅色資源具有資源分散、多樣性等特點,圖書館應聯合相關機構加大收集整理力度,挖掘不同專題的文獻。各高校圖書館與美術館、檔案館、博物館等進行合作,構建基于本地紅色資源的GLAMs 一體化建設模式。GLAM 即美術館(Gallery)、圖書館(Library)、檔案館(Archive)和博物館(Museum)四館首字母的縮寫,是目前面向數字人文資源建設的新理念,是公共文化領域和文化遺產領域的主流模式[12]。在GLAMs 建設模式下,可將本地的紅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自然生態資源有機聯系起來[13],建立展現當地紅色文化特征的資源體系,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推進圖書館與美術館、檔案館和博物館各館紅色資源共建共享。此外,各高校圖書館還可以與書店、社會文化組織合作,建立平等協作的合作模式,整合不同行業資源優勢,共同推進紅色閱讀推廣。其次,各高校圖書館應加大紅色文獻資源的整合力度,對紅色文獻從多角度進行深入揭示,如可將紅色文獻按年代、主題、事件等進行分類,并建立相應館藏空間,方便讀者獲取;同時,充分利用數字人文等技術和理念,建設專題數據庫,推進館藏紅色資源數字人文研發和應用。只有圖書館重視并加工整合紅色文獻資源,開展宣傳引導并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精神內涵,才能激發紅色基因活力,真正發揮出圖書館育人價值。
當前數字閱讀已成為年輕人喜歡的閱讀模式,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完善平臺內各菜單板塊,增加答疑互動子欄目,加強平臺二次開發;圍繞微信這個新媒體開發微信視頻號、小程序和公眾號等一體化的數字渠道,構建紅色數字傳播矩陣。第一,添加紅色閱讀模塊,提供紅色資源入口。可將有關紅色資源的通知、公告、活動和資源單獨放置統一模塊,便于讀者查找學習。第二,增加交流互動板塊。充分利用微信實時通信功能,建立讀者交流、意見反饋模塊,加強與讀者溝通,關注讀者需求,提升讀者黏性。第三,開展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是打造特色服務的基礎,也是增加讀者滿意度的渠道。在不侵犯讀者隱私的情況下,利用微信公眾號后臺獲取的讀者行為數據充分分析讀者需求,繪制讀者畫像,有針對性地推送相關信息。第四,開發紅色資源視頻號和小程序。微信視頻號已成為微信用戶閱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小程序可推進基于紅色資源的利用、游戲化項目設計等;同時,還可以基于微信視頻開發紅色文獻閱讀直播、短視頻等,以增強現代數字原住民的大學生對紅色閱讀的動力和興趣。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運營推廣能力決定閱讀推廣關注程度。高校圖書館開展紅色閱讀推廣工作,需要了解紅色文化、具備閱讀推廣能力和平臺運營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信息-技術-人”是圖情檔領域對人才的綜合技能組合維度,高校圖書館的新媒體運營不同于高校內其他部門的新媒體,要求新媒體運營人員既需要具備圖情檔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心理學、人際交流等知識儲備,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技術開發能力(如python 運用等)。此外,高校圖書館應通過多種渠道組建多元化紅色閱讀推廣隊伍,建立激勵機制,提供外出學習機會,設立數字閱讀與傳播專崗,通過招聘引進等方式充實閱讀推廣隊伍。最后,建立人員考核激勵機制,量化績效評定指標。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建立靈活的薪酬激勵機制、有效的精神和職業發展激勵機制,并合理運用考核結果,體現正確的管理導向,確保用好人,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