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開化縣天地外國語學校 余 燕
偶爾會聽到同事說:“今天上課好累啊,我在那講,下面的學生感覺在聽外文一樣,心累??!”是的,我們的確會有這樣的困惑,原因也許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固然重要,可是教師評價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可以說很多時候評價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比教學知識本身更加重要。它帶給學生的是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越挫越勇,它激發學生的思維,給課堂帶來諸多意外的驚喜。
“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了!”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總聽到老師重復這樣的表揚,每位同學在參與各種活動中都會獲得同樣榮譽的機會。像這樣籠統、機械化、偶有敷衍成分的贊揚在日常教學中常用,其實并不能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久而久之孩子會對這樣的表揚毫無感覺,其實每個小孩都有獨立的思維方式,他們有辨別什么是認同或者什么是客套語言的能力,孩子們遠比我們想象中的精明。
在課堂上尋找適合學生的評價語言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終身發展,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教師具有藝術性的語言評價好比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需要不斷地在評價路上修行。筆者結合近兩年的課堂教學實際,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也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p>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和孩子們一樣也都喜歡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關鍵,同時要注意語言通俗易懂,符合兒童的特色。應具備激勵性、啟發性、針對性、導向性、及時性、趣味性等多樣性。“它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這個可以粘住一切的東西,就是語言。同理,充滿個性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就是粘住孩子、吸引孩子的法寶。師與生之間的教學活動是一種溝通的藝術。這種模式需要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中進行,努力營造寬松、民主的評價氛圍是有效評價的重要前提。真正的教學過程應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怎么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的數學內容《分物游戲》時,其中一個環節是實際操作讓學生體會平均分(分桃子)的過程,4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學生展示了不同的分法,師點評:這樣分你們為什么不同意?哦,是的,假如我是這個小猴子,只分到一個桃子,我也會很傷心,看來,我們在分的時候要分得……(公平),分得數量要……(一樣多)。像這種每份分得一樣多的分法,就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結合生活經歷,從學生心理出發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讓學生對平均分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每節課下課前我們老師習慣性會提一些問題,比如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的回答都豐富多彩,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會得到中肯的評價。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這樣評價:“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均分的問題,分的過程中你可能一次就分完,可能需要兩次、三次或更多次分完,但是不管你分了幾次,最后每份分得的結果都是一樣多的,這就是平均分。今天下課以后可以和你的同學一起在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平均分,下節課繼續交流行嗎?”二年級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往往依賴于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在課堂上教師應多給學生明確的語言評價,讓學生能在評價中獲得肯定和自信。
真正的教學過程應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要積極使用準確、規范的激勵語言。激勵性口頭評價語言要求準確、規范和個性化。什么是準確?準確就是指在課堂上使用的評價語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判斷。當學生出現認知錯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認知水平,獲得正確的價值判斷。什么是規范?它是活學活用的語言藝術,如“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棒了”“答得好,我們大家一起表揚她!”等等。
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主陣地之一。在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乘法試卷分析課上有這樣一題:一筐蘋果連筐重42千克,賣了一半后連筐重22千克,這筐蘋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教師首先將錯誤答案呈現出來:42÷2=21(千克),22-21=1(千克),42-1=41(千克)。
師:“如果這是你的解題過程,你會怎么講解?”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解釋清楚第一、二步求出的21千克和1千克各表示什么東西。再到第三步的時候學生自然就知道這題的錯誤在哪里了。
在此基礎上進行設疑:既然我們知道了問題所在,那么這道題怎么解決?我想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了。學生可能會想出這個解法:22×2=44(千克),44-42=2(千克),42-2=40(千克)。師:你的這個方法很特別,你是怎么想的?生:22×2就是兩個一半的蘋果和一個筐,也就是兩個筐和一筐的蘋果,師:這樣可以嗎?生:可以。你們還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像這樣繼續追問,于是出現了下面比較典型的幾種方法:


因為時間關系,在課堂上孩子已經想出了7種方法。師:方法多多啊,我們班的同學很會動腦筋,真厲害?。±蠋熞o你們點贊,太厲害啦,高手在我們班?。〈丝涛以诤⒆觽兊难劬锟吹搅斯夂湍樕涎笠缰鴿M滿的自信。教學中好的評價語言應該是充滿激勵、關懷、幽默風趣的,同時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拔高學生的認識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們正在進行激烈討論時,不要馬上做出評價,應該鼓勵孩子之間的討論,鼓勵提問、辯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暢所欲言,等待孩子們討論到一定的程度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評價也是要看時機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做激勵評價。在評價時引導學生善于捕捉、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溝通。同時我們應該用賞識的眼光去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以成長,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在課堂這個小天地里,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全力投入、盡情發揮,獲得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學生自主和協作的精神,對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的認知發現教師應作出及時的評價,是對學生認真負責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我主要從這三方面著手:對學生個人表現、合作狀況、合作效果。為說明問題,現以三下《面積單位》教學為例。
(1)學生個人表現評價:①如對小組長的評價:你這個小組長真機智,無論什么物體表面的面積測量,你都能把大家組織好。②對記錄員的評價:你的字跡工整、記錄詳細,老師一眼就看明白你們小組的測量內容和測量結果了,相信大家都會佩服你的。③對其他組員的評價:你們合作真默契,量黑板的面積一點都難不倒你們,加油哦!
(2)對合作狀況進行評價:如第2小組分工明確、動作迅速、測量范圍廣,小到橡皮表面,大到黑板表面,而且小組合作非常愉快,值得大家學習!
(3)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在學生匯報合作結果時,評價測量各類物體表面面積的數量上、各小組測量同一種物體表面面積的相似度上。評價的標準在學生有沒有進步或提高,自己現在和自己的過去比,比自己的過去有進步就是達到目標,即效果良好。
其他個人和小組在老師的評價語言中找到了學習的榜樣,也可以積極調整自己和小組的合作方式。如此評價,針對性強,對提高學生合作能力起到指導性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孩子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里,我們要有意識地去培養、扶植學生的創造力,在課堂上精巧設計、安排流程,讓孩子在這樣思維發展的情境中快樂學習,不斷激發學生創作思維的萌芽,為學生的素質發展奠定基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并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歷程不同導致學習水平各異。就學習水平不同,在此我將學生分為三類: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在實際教學中,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應采用因材施教的評價語言。分類評價如下:對優生等的評價教師要學會放手,啟發性提示他們去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對中等生要“半扶半放”式評價。評價隱而不露,點到為止,讓他們能思維跳一跳自己解決難題;對學困生著重于幫,在評價中明確指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提供解決困難的辦法,讓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理清思路解決問題。
為說明問題,現舉例如下:
錯題:3004000克=(3)噸(4000)千克
假如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都在這個問題上出現錯誤,可以這樣評價:
優等生:想一想,你錯在哪里?為什么你會這么想?
中等生:請你仔細想一想質量單位的進率,你這樣寫等式的左右兩邊真的相等嗎?
學困生:你第一個括號是正確的,你想一想當我們遇到“克”做質量單位的時候,你最先想到的是把它換成什么質量單位比較合適?3004000克=()千克?再接著把“千克”換成以“噸”和“千克”做單位怎么換算?
對同一題給予不同的評價,讓優等生生成新學習的動因;維護中等和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教學評價語言要因材施教,同時具備激勵性、啟發性、針對性、導向性、及時性、趣味性等多樣性。同理,充滿個性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就是粘住孩子、吸引孩子的法寶。在課堂上合理運用好評價語言,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能力的培養能起到促進作用,才能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天空,同時能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孩子期望的老師是關注自己,真正地贊揚自己,老師幽默風趣、富有激情,能有更多的為學生提供討淪、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
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課堂上需要我們用真情、用愛心,多鼓勵每位學生,用心評價每一個孩子的“不同聲音”,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讓評價成為高效課堂的催化劑,還要不斷激勵自我提升文化素養和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