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支架理論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表現為教師在學生習作過程中提供支架作為習作支援,搭建與之認知結構能力相適應的平臺。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支架理論的重要性在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中已明顯表現出來,成為習作教學的重點,但一線教師卻無從下手。可見,支架理論在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索就非常具有實踐指導意義。運用支架理論需要教師適時搭建情境支架,順應學生的內心訴求,激發表達的欲望;依靠圖表支架,引導學生連續細致地觀察,積累習作素材;憑借語知支架,實現寫作知識與習作能力間的轉化;發揮評價支架中評價量表的導向功能,做到習、作、評三者的統一。
【關鍵詞】寫作支架 情境設置 經驗轉化 評價清單
維果茨基認為,搭建“支架”能夠幫助學生從現有發展水平經最近發展區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寫作支架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提供與其能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學習支援,將學生原有寫作水平與他人支持下的寫作水平之間有效銜接,減輕畏難情緒,降低寫作難度。作文是教師和學生都畏懼的,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雖體現了支架理論的思想,但缺乏實踐指導,作文教學依然是教學的難題。在“雙減”的背景下,面對減輕作業負擔、提升教學質量的要求,教師該如何保證作文教學質量,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筆者以為,借助支架理論可以有效解決作文難的問題,指導學生當堂作文。筆者在教學中依靠支架理論,進行了實踐探索,現結合統編版語文教材,從情境支架、接收轉化支架、產品支架、評價支架等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情境支架:讓學生表達欲望與習作要求同頻共振
(一)情境支架的設置
具體情境設置是一種有效的支架,能夠激發寫作者濃厚的學習興趣。許多學生不喜歡寫作文,大多因為寫作文是教師的要求,是作業和任務,不能傳達信息、表達愿望、分享經驗。習作要求與學生的表達欲望、內心訴求無關,學生缺乏寫作動機,便不愿寫作。杜威說,學生參與到真實的有意義的任務中,且任務類似專家所從事的工作時,學生就會對學習材料形成自己的理解,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要搭建情境支架,有真實或者擬真的情境場景,有明確的讀者和寫作目的,學生能夠了解寫作的價值和意義,表達欲望與習作要求便達到了同頻共振,從而在內驅力的作用下產生強烈的表達欲望。
(二)情境支架的搭建
情境支架的搭建可以依據教材安排,教材中如《續寫故事》《有你,真好》《? ? ? ? ? 讓生活更美好》《筆尖流出的故事》《推薦一本書》《我想對您說》等都提出了與同學交流,讀給同學聽,相互聆聽、猜選、評價等明確的情境要求,教師可以直接使用,或者略加修改,符合學情即可。但有時教材并沒有很明確的情境支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材編排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構建。例如五年級下冊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我們學校二(6)班有個小朋友,他和班里的同學都特愛聽探險故事,可是現在老師給他們推薦的探險故事都聽完了,所以他來尋求哥哥姐姐們的幫助。請看,(播放視頻:二年級學生希望五年級的哥哥姐姐們編一些探險故事給自己讀)大家能不能幫二年級的小弟弟這個忙呢?”
教材要求寫一個探險旅行故事,這一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喜歡的,但是沒有明確的讀者和目的,學生的寫作欲望并沒有被激發出來。教師在這里搭建了一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情境支架,凸顯了習作目的和讀者。習作目的:(1)幫助老師和學弟編探險故事;(2)本班評選后由老師裝訂成冊,拿給二年級的學生看。讀者:本班同學、老師、二年級的弟弟妹妹。五年級學生有著幫助老師的熱心,有作為哥哥姐姐對低年級同學的愛護之情和展示自我等心理需求,教師將習作要求作為幫助別人的工具自然而然設置于情境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入“我要寫”的狀態。情境支架的搭建也就變得有實際意義了。
二、接收轉換支架:讓學生已知經驗與寫作內容同長共生
(一)接收轉化支架的設置
在習作教學中,接收支架用于外在知識、經驗的搜集與組織,轉化支架幫助學生把已有知識、經驗轉化為寫作內容。
接收支架和轉化支架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寫作支架在教學過程中會引起學生原有認知的變化,原來不成熟的知識認知能力有的在支架作用下逐漸成熟,有的本身就作為支架出現,在一定時機下有可能轉化為寫作課程內容。教師通過頭腦風暴、思維導圖等支架,幫助學生通過想象、聯想等方式提取、轉化生活經驗,讓思維清晰可見。再借助支架建構和內化所學的寫作知識技能,進行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不斷引導學生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進行不同層次的寫作學習活動。隨著寫作活動的深入,學生已知經驗與寫作內容逐步融合,教師提供的支架或減少消除,或重組再運用,或內化為作文內容。
(二)接收轉化支架的搭建
作文教學中接收支架和轉化支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搭建:(1)通過頭腦風暴幫助學生調動生活經驗,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其間,教師盡量不發表意見,可以營造自由的氛圍,喚醒學生的已知生活經驗。(2)引導學生通過查資料、做調查、結合情境圖等途徑獲取生活經驗,通過列提綱、畫思維圖等方法整理生活經驗,通過想象、聯想等方式有效地提取、轉化、組織生活經驗,并最終將生活經驗呈現為作文。(3)精心設計寫作導學單。導學單的形式各種各樣,教師在設計時要考慮教材要求、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引發學生興趣、驅動寫作動機、降低寫作難度、引導正確轉化。例如:三年級《那次玩得真高興》導學單,可以幫助學生回憶細節,卡通形象的設計也更適合這個年齡的學生特點,詳見圖1。五年級《神奇的探險之旅》和六年級《有你,真好》的導學單有所不同,詳見圖2、圖3。
三、產品支架:讓學生生活經驗和言語表達同條共貫
(一)產品支架的設置
寫作是學生把內在言語機制轉化為外在言語表達的過程。其關鍵問題是如何幫助學生學會將生活經驗轉化為言語思維,進而轉化為書面語篇。寫作過程中學生難免出現有想法但無法落筆,或者表達方式不當、寫不清楚、寫不具體等現象。產品支架能幫助學生將隱性思維、寫作知識外化為顯性的語篇,形成作文。小學寫作產品支架典型的類型有詞語組合、本單元同類課文、下水文、故事模板等,可以為學生提供言語表達和生活經驗的鏈接條。產品支架中融合了寫作知識支架,把文章的表達方式、表達手法、修辭手法等融于其中,讓寫作知識具體化、可運用。
(二)產品支架的搭建
產品支架應當在學生進行了構思、資料收集、思路整理等一系列學習活動,有了清晰的寫作目的、讀者意識、表達欲望,在嘗試寫作而出現詞語匱乏、缺少表達技巧等亟待解決的問題時使用,此時教師可使用課文、例文、下水文作為支架,讓學生學習標點使用、模仿表達奧秘、習得謀篇布局、明晰文體特點、體悟意義情懷。當然,教師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出示需要修改的下水文,讓學生幫助修改。例如《神奇的探險之旅》在學生第一次嘗試寫作之后,教師發現需要指導學生把遇險到脫險的情節寫具體,于是出示這樣一篇小文章:
這天早上,我和杰克向導、齊格格一起走進了原始森林。突然,遇到了一條巨蟒,我們嚇壞了。杰克向導大喊一聲:“快跑!這邊!”我掏出麻醉槍朝蟒蛇射去,可是射出的針頭只扎在了它的尾巴上。它快速地向我移動,麻醉藥終于起作用了,它倒了下來。我和隊員們欣喜若狂,擊掌慶賀。
師:這是隔壁班的同學寫的,大家來幫老師看看這個探險故事能收進我們的故事集,讀給二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聽嗎?
學生看完這樣的作文瞬間轉換角色,覺得自己成了教師或者指導者:
生1:他寫出了遇到的險情和求生方法,裝備和人物也派上了用場,但是還不夠驚險、不夠具體,那個巨蟒長什么樣子,有什么動作,寫出來就更驚險了。
生2:我們嚇壞了寫得也不具體,我的同伴什么表情,說了什么,我心里怎么想,這些也要寫出來。
生3:我覺得連忙掏出麻醉槍太順利了,不驚險。但是他又說只射中了蛇尾巴,蛇繼續追“我”,這點比較驚險。要寫出“我”怎么掏槍,手怎么發抖,從哪里掏出槍,怎么瞄準,還有蟒蛇繼續快速向我移動時,我的心情怎樣,我做了什么動作,說了什么話,我的身體有什么變化等,這些都寫出來就更驚險了。
教師的設計讓學生實現了角色轉換,平時看到的下水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現在這樣一篇文章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指導他人,于是積極參與到幫助教師修改例文的真實情境中。學生在幫助修改例文中明確了習作的要求,將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習作知識內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知識方法和技能。
四、評價支架:讓學生習作評價清單和習作要素同音共律
(一)評價支架的設置
評價支架的搭建應該在動筆之前,教師制訂的評價指標要根據課程標準中的學段知識目標,突出教材的特點,圍繞單元的習作要素,還要結合交際語境要素,給學生提供一個易懂、會操作的可評價支架。
(二)評價支架的搭建
寫作和修改清單是有效的評價支架,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指導學生基于讀者的立場進行寫作和修改。清單具有導向性,指向寫作知識和策略的運用,具體可操作,在寫作中起到監控作用,可以重復使用。清單可以幫助學生發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增強學生自主修改的能力。清單設計也要有一定的層次性,需依據每次習作的具體目標制作修改清單。小學生評價的過程是吸收借鑒的過程,也是對本次習作訓練要點的鞏固的過程。在《神奇的探險之旅》中,教師設計了兩個評價支架,分別為寫作清單和修改清單,呈現的時間分別是:寫作清單在學生第一次嘗試寫作前和評價時出示,修改清單在學生嘗試修改和修改后展評時使用。寫作清單和修改清單分別詳見表1和表2。
上述清單的設計符合寫作目標且具體可操作,如“裝備、人物要派上用場”“求生方法:三次才成功”,學生在寫作時就會參照要求編寫故事,這也是幫助學生寫具體的具體方法。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搭建有效的支架,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明晰寫作目的、讀者,將已有生活經驗轉化為寫作內容、言語思維,進而轉化為作文,對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寫作能力、寫作素養是科學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楊平. 指向語用的小學讀寫結合作文教學策略[J] .小學教學研究,2020(5).
[2]鄧靜,趙冬生.再探學習支架[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3]王榮生.寫作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課題“指向語用的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研究”(編號:B-b/2018/02/13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