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理想的、有價值的元認知工具。由于具備記憶圖像化、思路清晰化、內容層次化等方面的優勢,近些年來,思維導圖在教育界受到廣泛關注。單元整體教學強調英語教學從知識點的學習轉變為內容和方法的學習,從零碎化的學習轉向整體化、結構化的學習。因此,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改進學習方法,促進高效學習。
【關鍵詞】思維導圖 單元整體教學 英語教學
《義務教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有效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把握學習的方向,通過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學習奠定基礎。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讓學生準確把握單元主題,搭建知識框架,形成宏觀意識,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拓寬知識范圍,提升思維能力。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將思維導圖與單元整體教學相結合。以下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為例,分享思維導圖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應用的點滴心得。
一、思維導圖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相結合的原因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是隱性的,傳遞和學習知識的難度要遠遠大于純粹的知識。而思維導圖能夠將看不見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現出來,便于人們理解、記憶和運用。思維導圖運用圖像、文字、線條等將課本中枯燥的知識搭建起框架,把語言知識清晰、明了地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不同層級知識之間的關系,理清知識脈絡,便于理解和記憶。
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是按照“話題—功能—結構—任務”體系編排的,且在每一單元中都緊密聯系、融為一體。教師應依托核心話題組織教學內容,合理構建知識網絡,實施單元整體教學,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感悟語言、掌握知識。應用思維導圖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教師統籌把握單元整體教學內容,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習情況,合理展開教學。然而,在每個課時的教授中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時,筆者發現不同課時的教學內容相互聯系、層層遞進,又相互包容,學生的知識構建呈螺旋式上升的趨勢,這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整體掌握單元內容。
二、案例分析
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以“保護地球”為話題,主要學習句型use...to...的用法。另外,本單元還再現了情態動詞should的用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在反復研究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并深入分析學情后,筆者將本單元重新整合分成四個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為Story time部分的語篇課,該語篇由四個段落構成,即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和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首先,可以第一個段落Save water為切入點,結合思維導圖板書幫助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用途、現狀并提出人類應該節約用水和再利用水資源的建議。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突出本文的重點句型 use...to...和should的用法。其次,在進行其他段落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學或者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其完成表格、繪制簡易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梳理文章脈絡。最后,師生可以針對“保護地球”這一話題發散思維,提出更多保護地球的建議。本課時結束時,筆者展示了借助思維導圖優化的課堂板書(見圖1)所示。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厘清文章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形成知識體系,引發思考,有利于自主學習。此外,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進行理解、記憶、復述、背誦所學知識,可以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高效學習。
第二課時為Grammar time和Fun time兩個板塊相結合的語法課,本節課的話題圍繞“How can I protect the Earth”展開。在進行語法教學之前,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在復習舊知的同時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快速融入情境,進入新知識學習的狀態。該環節是搭建起第一、二課時的情境橋梁,保證了單元整體教學的連貫性。接下來,教師通過出示water,wood,plastic等圖片,提出問題“What do we use them to do?”讓學生參與討論,積極使用We use...to ...句式回答問題。教師還引導學生觀看水資源浪費、白色污染及亂砍濫伐樹木等現象的視頻,提出問題:“What should/shouldnt we do?”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出話題“reuse”。然后,教師延續上節課布置的“利用廢棄物制作工藝品”的作業,讓學生展開“I can reuse...to ...”話題的相關討論。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操練重點詞匯和句型,便于理解和記憶。此外,“變廢為寶”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幫助學生意識到廢物對環境造成危害,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很有幫助。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能夠設計出富有邏輯與層次的語法課,直觀性的語法知識讓學生對語法學習更有“形象性”,有利于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本節課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繼續鞏固詞匯和句型教學,仍圍繞本單元話題“Protect the Earth”展開。師生通過思維導圖重溫地球資源的現狀、用途及保護措施,學習新的單詞和句型,在新舊單詞、句型之間建立聯系,形成了合理的單詞網絡。此外,學生在“如何進行廢物再利用”這一真實情境中訓練了本節課的重點詞匯和句型,便于記憶新知,有利于自我認知結構的優化,提升思維品質。本課時從“我”的角度展開談論如何保護地球,保證了單元教學的連貫性。
第三課時為Sound time,Culture time和Cartoon time三個板塊相結合的綜合課。在教授本課時,教師繼續延續上節課的話題:“To protect the Earth,we can reuse a lot of things.We had a good time last lesson.Mike and his friends had a good time too.Lets have a look.”接著,教師展開Sound time和Culture time教學。在向學生介紹了Earth Day和World Environment Day這兩個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公益日之后,教師開展Cartoon time 教學。Bobby、Sam和Billy為了讓大家了解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一起制作了一張宣傳海報。本板塊再現了should和shouldnt的用法,教師可以提供更多有關個人在公共場所的行為或者有關破壞環境的圖片,讓學生用should和should not進行判斷并糾正不當行為。此環節為接下來的Checkout time板塊學習做鋪墊。
在進行綜合課的授課時,教師要注重情境創設的連續性,避免碎片化教學,幫助學生系統掌握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應構建情境鏈,幫助學生形成特征明顯的學習主線,并在目標遞進的任務環中完成學習,以期使學生逐步建立適應生活需求的知識系統,促使其實現多元目標發展。情境鏈的設置避免單元板塊教學零散,有利于促進學生對單元整體內容的把握。
第四課時為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的寫作課。教師在進行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時,可以先結合Look and write板塊呈現生活中對地球有害的圖片并提出問題:“What should they not do?”引導學生用They should not...句式回答問題。通過以上板塊練習引發學生頭腦風暴,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接下來的寫作環節做鋪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繪制出Think and write習作板塊的構思框架(見圖2),并根據圖示完成作文。
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把握文章主題,理清寫作思路,輔助他們整合單元知識開展寫作,充實寫作內容。此外,每個學生可以結合個人情況展開寫作,寫出自己的特色,增強寫作自信,進而提升自身的語用能力和英語學科素養。應用思維導圖開展寫作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自主構建文章結構,理清邏輯關系。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思維拓展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有效促進文本輸出,讓學生從“寫得出”到“寫得好”邁進。
回顧以上課時設計,我們運用思維導圖對“Protect the Earth”這一單元內容進行梳理,發現每課時都是圍繞單元中心話題“Protect the Earth”展開,但又各有側重。圍繞單元話題延伸出來的子話題分別為:To protect the Earth,we should/should not...;To protect the Earth,I should/should not;To protect the Earth,Bobby and his friends should/should not...;To protect the Earth,they should/should not...。這些子話題既能圍繞中心話題發散開來,又能統一回歸指向中心主題,收放自如,“亂”而不散。
每課時緊扣單元主題,圍繞中心話題展開,但又各有側重。教師通過設置連貫的情境,分別推進語篇、語法、語音、寫作等教學,不同教學內容之間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有效地推進單元整體教學。在單元重難點不斷鞏固和加深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語用能力得到了鍛煉,自身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三、總結
通過以上教學案例的研究,我們發現思維導圖不僅可以運用于單個課時的教學,幫助梳理文章結構、語法知識點,助力寫作教學,使零碎知識系統化,還可以運用于單元整體回顧,幫助學生梳理單元結構,整體把握單元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將思維導圖與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相結合,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重視思維導圖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課堂效率,推動小學英語課堂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