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化沖突視域下的家庭倫理敘事

2022-05-25 17:02:11裴思揚譚幸歡
美與時代·下 2022年4期
關鍵詞:文化沖突

裴思揚 譚幸歡

摘 ?要:備受戛納電影節和臺灣金馬獎青睞的陳哲藝,第一部短片《G-23》就讓他在影壇初露鋒芒。而后陸續創作的影片,無論是《爸媽不在家》和《熱帶雨》,還是《阿嬤》與《霧》等短片都使他在每年出產10部電影的新加坡,創造了文藝片的奇跡。作為新加坡的新生代華人導演,陳哲藝受到臺灣新電影浪潮以及新加坡復雜的文化環境的影響,關注現實題材,將鏡頭聚焦于小家庭中,見微知著,以家庭內部的碰撞折射出社會的沖突困局。立足于陳哲藝的相關作品,通過探究文化沖突與陳哲藝的家庭影像、陳哲藝家庭敘事中文化沖突的具體呈現及其解決之策,分析其電影主題和內容敘事,探討影片中呈現的難以融入的他者、日漸式微的華語與飄搖的中華文化困局,探尋在文化沖突視域下對于華人家庭情感變奏的影響表達以及電影映射的多元文化沖突的問題。

關鍵詞:陳哲藝;電影;家庭;文化沖突;倫理敘事

在全球化浪潮影響日益深遠的當今社會,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甚至沖突日益凸顯。在這一背景下,電影作為跨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不少作品都講述了關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或者不同階層之間的文化沖突。米爾科·曼切夫斯基導演的《暴雨將至》(1994)、保羅·哈吉斯執導的《撞車》(2004)、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執導的《通天塔》(2007)以及比卡爾·汗導演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2015)等都是表現文化沖突的佳作。但是多數西方電影對于文化沖突的呈現往往都是將故事置于一個宏大的背景中講述,例如《最后的武士》講述的是西南戰爭和日本明治維新期間在戰爭途中被俘虜的前美國軍人慢慢被日本傳統文化吸引的故事;拉吉·利的《悲慘世界》以2005年的巴黎騷亂為創作背景,講述了三個警察深入巴黎北郊民族混居、幫派復雜的社區后,因不可調和的多方矛盾而以暴制暴,沖突不斷升級的故事。而反觀華語電影對于文化沖突的敘述,幾乎都是以家庭故事為題材,以小見大,從一個小家來映射整個社會的文化沖突現狀。李安導演的電影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他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無一不是講述家庭內部的矛盾,卻又都可以從中看出社會文化碰撞的縮影。而在新加坡華語電影的新生代代表陳哲藝的電影中,可以看出他也延續了這一表現手法,將文化沖突用家庭敘事的方法進行表達。

一、文化沖突與陳哲藝的家庭影像

縱觀陳哲藝的影片,無論是短片《阿嬤》《回家過年》,還是長片《爸媽不在家》和《熱帶雨》,都聚焦于家庭內部。正如陳哲藝所說,家庭是他電影的母題,他一直在探討家庭與親情的定義,通過極具生活氣息的家庭敘事講述華人家庭之中的各種情感故事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也意有所指地映射社會各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彰顯了華語家庭文化中的人文氣息。

(一)陳哲藝電影中的家庭敘事特征

陳哲藝電影中有其獨特的敘事特征,往往圍繞家庭講述內部成員之間或與外部人員的情感故事,經常以簡單的人物關系建構一個復雜的社會家庭鏡像。

1.家庭作為敘事空間

空間環境對于電影敘事是必要的,它接納產生行動以敘事。“電影敘事空間就是指由電影制作者創造或選定的、經過處理的,用以承載所要敘述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動場所或存在空間,它以活動影像和聲音的直觀形象再現來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1]家庭空間是陳哲藝電影的重要敘事場域,多位于新加坡的普通居民樓中,加之色調的處理,如同新加坡的雨季,給觀眾一種低氣壓彌漫的感覺。導演在家庭空間中的光線處理也尤為突出,雖然他傾向于把光線處理成幽暗的色調,但是在不同的情感表達中,他的處理手法和效果并不一樣。《爸媽不在家》中的家樂生日、泰莉給家樂剪頭發、惠玲與阿德互訴衷腸這幾個場景,光線都是暖色調,體現了角色之間的溫馨關系;而《熱帶雨》中林老師與公公在家餐桌邊的場景卻是冷冽的光線,表現的是兩人在等待林老師丈夫過程中的心境,也表達了林老師對于婚姻的逐漸失望。在家庭空間里,光線的處理把人物的關系、情感以及心理活動等方面都展現到觀眾面前。

2.簡單的人物關系線

陳哲藝的電影敘事直接描繪人物角色的真實變化狀況,將一個家庭的故事通過光影交錯的畫面展現在觀眾面前。“電影敘事必須要塑造人物形象。”[2]104“人物關系的設計與展開,對于塑造電影劇本中的人物形象,揭示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2]104與其他華語電影中大家庭的復雜人物關系不同,家庭角色的設置在陳哲藝電影中只是簡單的表達,他往往只是描述一個小家庭里的基本成員的真實狀態,使人物在這簡單的人物關系里,窺見人間萬象的家庭情感。比如在《爸媽不在家》里的主要人物只有爸爸(阿德)、媽媽(惠玲)、兒子(家樂)以及菲傭(泰莉),他們被放置在并不復雜的故事架構里,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他們幾個人發生。故事的發展顯得水到渠成卻又張力巨大——如惠玲與泰莉——兩個在各自家庭里缺位的母親,從表面和氣的微妙關系到真正和解甚至惺惺相惜。簡單的人物關系反而更能留出空間塑造立體的人物形象。

這種簡單的人物關系線和豐富的人物形象也同樣表現在他的另一部長片《熱帶雨》中,主要人物是公公、丈夫、妻子(林老師)以及家庭外部的妻子的學生(郭偉倫)。他把鏡頭聚焦于這幾個人物本身和情感關系之中,并沒有刻意地鋪陳劇情,而是注重人物情感的表達,使劇情自然而然地進行。

(二)文化沖突表達與家庭敘事的緣由

陳哲藝在電影中對于文化沖突視域下的家庭影像的呈現有多種原因,新加坡復雜的文化環境、臺灣地區新電影之風的熏陶,以及作為創作型導演的自我藍本都影響著他對家庭敘事與文化沖突的關注。

1.繁復的國家文化環境

新加坡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移民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語言,共同構建了新加坡“東西方文化交匯、傳統與現代共容”的文化生態。新加坡是一個被華人精英統治的、獨立的非華人國家,它的語言政策為研究華語電影帶來了新的議題。在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海南雞飯》,以及陳哲藝的《熱帶雨》和《爸媽不在家》中都有多種語言混雜的景象。這些華人與當地人和平相處,積極融入,中華文化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形態。

在日漸蓬勃發展的亞洲電影大環境下,新加坡華語電影以其多元文化異質性,尤其是眾語喧嘩的語言景觀展現出別樣的影像姿態。新加坡華人導演在國際嶄露頭角,如梁智強、陳哲藝、邱金海、陳子謙等,他們透過鏡頭語言,再現新加坡的不同文化面向,提倡多元種族與文化共存的社會樣貌。在陳哲藝的電影與短片中,隨處可見多元文化的沖突,因其華人的身份,對中華文化有較多的呈現。

2.臺灣新電影的影響

陳哲藝受臺灣新電影影響頗深,他認為臺灣電影拓寬了他對電影的視角以及加深了對電影的認識,甚至引導他對拍攝電影有一種高尚的價值觀[3],所以他的作品中難免有侯孝賢、楊德昌,以及李安等導演們的影子。其中,不論《爸媽不在家》還是《熱帶雨》,都有一些細節讓人聯想到楊德昌的《一一》。《爸媽不在家》的片尾是一個新生兒誕生的小小紀錄片,《一一》中也有嬰兒滿月的儀式,兩個情景都用新生命的出現暗示著家庭的希望;而《熱帶雨》中林老師和偉倫的關系與《一一》中麗麗和其英文老師的關系也有著相似之處,都反映了家庭倫理的失衡。也正是受臺灣新電影的影響,陳哲藝一直傾向于現實主義的題材,將家庭倫理故事作為其電影的影像空間,所以作為社會基本單位的家庭是其電影的核心議題。

3.自身文化背景的浸染

陳哲藝自嘲好像怎么都擺脫不了尷尬境地:堅持講華語、拍電影,在新加坡處于文化邊緣;作為新加坡導演,在華語電影圈又是邊緣[4]。他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之間,對參加哪個團體、接受哪種文化價值和標準一時難以做出抉擇。雖然陳哲藝從小接受的是英文教育,但他對新加坡逐漸邊緣化的華人文化傳承有著深深的憂慮,不希望新加坡華人文化在文化沖擊的社會中斷了根,所以他一直堅持華語影片的創作。“不同的群體的價值標準、道德規范、禮節風俗等可能很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這就造成了個體社會適應上的困難,并在心理上形成沖突,因此產生緊張感、失落感,表現出過分小心、謹慎、自卑感、不敢自作主張和對自己的天性進行抑制等現象。”《爸媽不在家》的菲傭泰莉和《熱帶雨》的林老師在不同文化環境中產生了邊緣人的落寞感,這是陳哲藝將自己“邊緣人”的經歷投射到他的電影角色中。

陳哲藝的電影總是從自身出發,用簡練的鏡頭語言講述家庭故事,以家庭為鏡像折射新加坡華人家庭傳統文化的日漸式微以及多元文化的多重碰撞,以溫和的態度呈現復雜多元的社會圖景。

二、陳哲藝家庭敘事中文化沖突的具體呈現

陳哲藝自嘲是深陷文化“裂縫”中的人,在他的電影中可以看到多元文化的因素,以及各種文化之間的沖突,也可以窺見華文和中華文化在新加坡的處境,以及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一)難以融入的“他者”

“他者”是陳哲藝電影中常出現的因素。“‘他者’(The Other)是相對于‘自我’而形成的概念,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與事物。”[6]對于家庭這個微觀單元而言,非家庭成員都可以被稱為家庭的“他者”,菲傭泰莉和學生偉倫都屬于家庭的“他者”。對于文化集團而言,非本民族國家文化范圍內的其他民族、集團或個人都屬于“他者”。《熱帶雨》中的林老師是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爸媽不在家》中的泰莉是一名外籍勞工,她們都是新加坡這個國家的“他者”。

泰莉是家樂家的突然“闖入”者,如陌生人一般,似乎是今天來、明天留下的“漫游者”,不完全被社會系統的其他成員接受,并且被認為處于不同文化群體[6]。泰莉來到這個家時,惠玲對其是有所防備的,她的護照被收在惠玲那里“保管”,而她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她頭發的味道也都是家樂所嫌棄的,顯然,她并不完全被家庭系統里的成員接受。同時,作為一個來自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的外籍人員,泰莉來到新加坡這個發達國家,難免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她隨身帶著《玫瑰經》,卻被同樣來自菲律賓的鄰居傭人告知在新加坡根本沒有必要誦讀經書;吃飯之前要做禱告,卻被女主人瞪眼警示不能做……這些細節無不體現著兩個不同文化集團之間難以調和的文化沖突,正如另一個菲傭所說的“這里沒有空間給上帝”一樣,這里也幾乎沒有空間讓她們這些外來者融入。影片中有一個這樣的場景:學校宣誓會上,學生集體宣讀著“我們新加坡公民,宣誓人民團結,不管種族、語言或宗教,建立民主社會,以公理和平等為依歸……”巧妙地運用了反諷的手法,與泰莉的實際境遇形成對比,平和地表達階級文化的沖突,卻給觀眾沖擊的震撼。

偉倫,一個與林老師發生情感聯系的學生,表面上他并沒有與家庭的內部成員發生沖突,甚至與林老師以及公公三個人在一起的畫面總是無比和諧,甚至他們更像是一家人。但是,在儒家文化渲染的華語傳統文化的家庭倫理中,偉倫的存在已經和林老師的丈夫構成沖突。而且與一個未成年的男學生發生情感關系,是與林老師的傳統價值觀相沖突的,因此偉倫從一開始就注定永遠是這個家庭的“他者”。

作為遠嫁新加坡的馬來西亞華人,林老師深陷多元文化沖突背景下的文化身份認同危機。從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正式分離后到今天,“新馬”之間不和的情緒一直都是存在的,用馬來人的話來說,“新馬”關系“晴,時有多云,偶有陣雨”。在《熱帶雨》中不時出現的關于“新馬”沖突的時政新聞,也反映著兩國關系的緊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林老師就像一座漂泊的“孤島”,一直尋不到方向,身在不同的文化環境里的孤獨感就像是新加坡的雨躲避不及。林老師作為家庭中非主導角色的女性,結婚多年仍未加入新加坡國籍,或許只有成為新加坡人的母親才能尋到一個新的身份。集團性文化沖突以及性別焦慮都是導演借林老師個人的“邊緣人”狀態來映射整個社會的文化身份認同困局。

(二)日漸式微的華語

作為社會文化現象的一種,文化與語言相互依存,美國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認為:“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新加坡超過七成人口是華人,英語卻是第一通行語言,并且由于西式教育,華文逐漸被邊緣化。語言行為的文化差異是“文化休克”的根源之一,當個體處于不同語言和文化的碰撞之中,可能會出現“文化休克”現象。塔夫特提出,文化錯位表現為文化疲勞、有失落感、被新環境中的人拒絕、不能勝任新環境中的事務四個方面。陳哲藝曾說:“我是華人血統,我的靈魂其實是非常華人的,我覺得我比很多中國導演還儒家。”[7]“可以尊重一下中文嗎?”陳哲藝借電影《熱帶雨》女主角林老師之口道出心中憤懣,他無法接受大多新加坡人不會講華語,老一輩的人為了和晚輩溝通而苦學英語。

《熱帶雨》將鏡頭聚焦于林老師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中難以認同的處境,暗示華語在新加坡大環境下的衰落狀態。林老師教授的是標準的簡體中文,新加坡是整個非中國大陸地區唯一使用簡體中文的場所,這歸功于1979年的“講華語運動”,可以在電影《熱帶雨》中窺見,這項制度化的運動已經漸漸失效。在林老師班里的學生眼里,華文課無足輕重,甚至不想使用自己的華文名字,華文試卷一片飄紅,學校已經把“華文課”孤立成一門次要的課程。華文在新加坡的式微同樣體現在《爸媽不在家》中,父母同家樂說話多用的是中文,而家樂不論是與父母還是老師同學說的都是英語。語言作為人類日常溝通交流的媒介,背后是意識形態、文化的體現。華文和英文沖突的背后是這個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沖撞,華文的衰落意味著中華文化將會在新加坡越來越邊緣化,或許華文在新加坡這個精英化的社會漸漸變得功利化,正如《熱帶雨》中偉倫學習漢語的目的是想以后在中國經商。

(三)飄搖的中華文化困局

陳哲藝認為一個國家的進步,既要往前看,也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過去和背景,一個沒有過去的國家也看不到未來。他深深關切新加坡中的中華文化,因此他電影中的中華文化元素從未缺位,《爸媽不在家》中爸爸和《熱帶雨》中車上的粵語歌曲、偉倫在學校的武術比賽、家里懸掛著的中國字畫、公公時時刻刻在看的武俠片,《熱帶雨》中公公的葬禮儀式、《爸媽不在家》中清明節一家人去祭拜阿嬤等都暗示了陳哲藝對中華文化的關注。同時,他將中華文化的飄搖也映射在電影中,《熱帶雨》中代表中華文化傳承者角色的林老師公公是個失語者。語言學家羅曼·雅格布森認為,隱喻是用已知事物代替未知事物,它通過把未知事物轉換為已知的說法來表達,使未知隱喻的事物變得可見。對華語感興趣的學生偉倫并不怎么會寫華文,偉倫與林老師公公的第一次互動就是公公教偉倫寫“幫”字,從一個會寫中文卻不能說的公公到會說不會寫的偉倫,隱喻了中華文化在一種精神上的傳承,暗含了生活在多重文化中偉倫的一次成長,形成了一種過去與未來、中華文化與多重文化的沖突與交融。而林老師身邊除了偉倫外,都對華文持不重視的態度,這隱喻了在當前新加坡的大環境,成長于新加坡的年輕一輩對中華文化不屑一顧,傳承面臨困境,而偉倫身上混雜著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的雙重痕跡,是文化交融的證明。

三、陳哲藝電影中家庭

敘事中文化沖突的解決之策

陳哲藝個人形象溫柔,但敏銳激情掩映在溫和之下。兩部影片對女主人公的情感缺位都以非常規性的關系進行補足。《爸媽不在家》里以浴室戲表達家樂與泰莉由抵觸到日久生情的轉換;《熱帶雨》中榴蓮作禁果,早早為后續情節埋下伏筆。電影以這種關系消解人物面臨的沖突與困境。盡管在影片的敘事過程中有著諸多壓抑,情感與文化的沖突并行,可陳哲藝仍愿對結尾進行溫情的處理,讓觀眾感受到新希望的來臨,這也是對他內心深處樂觀向上的一種表達。

(一)缺位情感的補足

泰莉和林老師都深陷文化沖突之中,是無法找尋文化認同、處于情感缺位、身處異鄉的女性居客者。《爸媽不在家》中背井離鄉的泰莉,信仰無處可放和對兒子的思念情緒使她必須對所處的文化沖突的境遇做“斷舍離”。泰莉和家樂從一開始的陌生和不信任到家樂在同學詆毀泰莉時暴力反抗,泰莉在一種被文化、家庭放逐的狀態下,家樂成為了她無法適從的情感的補充——或是兒子,或是朋友,或是伴侶。《熱帶雨》中的林老師處于新加坡、馬來西亞、中華文化的三種文化沖突中,同時又迷失于家庭,照顧沒有行動能力的公公,丈夫出軌,求子無果,在重重阻力下,壓抑的林老師將欲望轉向了偉倫。

泰莉和林老師都被迫地接受著與自己不同的文化,文化、家庭、事業的重重受挫,也加速了她們無法滿足欲望的懸置,而家樂和偉倫的出現,彌補了她們對文化的無所適從。飾演家樂和偉倫的都是演員許家樂,他更像是陳哲藝兩部影片中泰莉和林老師融入新加坡的情感中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位女主人公的文化不適。陳哲藝用這種方法使身處異鄉的女性客居者找到心靈的慰藉,也暗含情感或許是深陷文化“裂縫”中的新加坡的一條光明之路。

(二)返回原鄉的撫慰

陳哲藝電影和短片的收場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但故事結尾總是蘊含希望。《阿嬤》中稚嫩小孫子的到來使阿嬤的離開有了生命延續的意味;《爸媽不在家》中泰莉最終返鄉與兒子團聚、家樂弟弟的誕生、最后一只雞仍活蹦亂跳都寓意著這個家庭的新未來;《熱帶雨》中林老師回到沒有文化陌生感的家鄉,從絕望的狀態分離出來,走向未來。陳哲藝的電影總是平淡敘事,很多鏡頭表現的都是日復一日的生活常態對人的侵蝕和文化沖突帶來的難以適應感,懷揣希望的結局代表了他對未來的美好寄托和積極尋求文化共融。

陳哲藝的電影都有原鄉的設定。影視作品中對鄉土情結的表達主要集中在“國民性批判”“田園牧歌”“精神還鄉”三種模式上[8]。陳哲藝電影的原鄉情節表現為精神還鄉模式,是主角的文化尋根。《爸媽不在家》的英文名為《IloIlo》,而IloIlo正是陳哲藝童年時的菲傭的故鄉,或許是導演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懷念他的童年經歷以及陪伴他度過童年的菲傭,同時也是陳哲藝對回到原鄉的執著,隱喻著新生活的開始。《熱帶雨》中林老師最后回到家鄉馬來西亞,不同于陰雨連綿的新加坡,這里陽光明媚,林老師和媽媽一起擰被子像是把過往的文化沖突等不適都擰掉,迎接美好的將來。對于原鄉的關注,或許始于陳哲藝對上一輩人和自己處于難以尋求文化認同的困境。導演常年遷徙的經歷給了他豐富的經歷,所以他的電影以這樣一種溫和的方式去試圖抹平所謂的文化沖突,尋求一絲溫暖。

但回歸原鄉的設定,或許只是導演陳哲藝一種撫慰性的想象,而林老師和泰莉回到自己的家鄉是否還會面臨文化再休克和文化再適應也未可知。

四、結語

陳哲藝透過鏡頭語言,再現了新加坡的不同文化面向,提倡多元種族與文化共存的社會樣貌。他將簡單的人物關系線構建的多元文化沖突影像放置在家庭的敘事語境下,把階級、語言、文化等方面的沖突展現在觀眾面前。為緩解影片中的文化沖突,陳哲藝試圖提供解決之策,以缺位情感補足文化沖突帶來的失落感,以回歸原鄉、憧憬未來。當然,陳哲藝電影中所提出的解決之策只是他個人的美好展望,已適應異鄉的女主人公回到原鄉是否會面臨文化再休克與文化再適應猶未可知。總體而言,陳哲藝作為新興的新加坡華人導演,因自身文化背景浸潤等因素將電影聚焦于文化沖突下的家庭敘事,關注中華文化,在國際上備受關注,為文化沖突視域下的家庭敘事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黃德泉.論電影的敘事空間[J].電影藝術,2005(3):18-25.

[2]孟森輝,陸壽鈞.電影劇作中的人物關系[J].電影新作,1984(4):104-106,103.

[3]FIRST青年電影展.陳哲藝 從新加坡出發[EB/OL].[2019-05-31]. https://www.douban.com/note/720734583/?_i=6031961ngmUNF3.

[4]張宇欣.導演|邊緣人陳哲藝[EB/OL].[2020-04-14].http://nfpeople.infzm.com/article/9978.

[5]張劍.他者[J].外國文學,2011(1):118-127.

[6]蘇競元.新加坡電影中的國族意識建構——以梁智強電影為例[J].當代電影,2019(5):164-167.

[7]葛怡婷.在每年出產10部電影的新加坡,他再次創造了文藝片奇跡[EB/OL].[2019-10-24].https://www.yicai.com/news/1003746 23.html.

[8]陳文新.“鄉土情結”在國產電視動畫片中的影像表達[J].當代電視,2018(10):103,107.

作者簡介:

裴思揚,云南大學碩士研究生。

譚幸歡,云南大學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文化沖突
論《白牙》中流散族群內部的文化沖突
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文化沖突及應對策略
文學教育(2018年21期)2018-11-29 13:04:01
跨文化沖突視角下的法國電影《岳父岳母真難當》解讀
文化沖突與融合下的就業選擇方向——以潮汕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酒店英語交際中的文化沖突與解決策略
中英禮貌用語對比及跨文化沖突——以《喜福會》為例
高校外事工作中的中德跨文化沖突與對策:以浙江科技學院中德學院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沖突下的詩性反思
阿來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45
新時期涉外高校文化沖突管理研究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裸體模特之爭與文化沖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成人午夜天| 国产啪在线91|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欧美| 久久香蕉国产线|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黄色a一级视频|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欧美a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色综合五月婷婷|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黄色成人|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男女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不卡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视频二|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在线专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区| www.国产福利| 99久久精彩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日本三区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基地|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一区第一页|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40岁成熟女人牲交片免费| 日韩a级片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欧美性色综合网|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天天爽免费视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色视频在线|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黄色片中文字幕|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免费在线成人网|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九九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