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璇
摘 要:體育賽事,特別是大型體育賽事,其本質上已經是一個準公共產品,政府更看重的是其社會影響和社會效益。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21號)中明確提出:要綜合評估世界錦標賽、世界杯賽等大型單項國際賽事的影響力和市場價值;要培育一批社會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業余精品賽事。在理論界,有研究明確認為:在體育賽事3種影響的重要性排序中,社會影響的權重系數最高,經濟影響次之,環境影響最低。
關鍵詞:體育管理;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定量評價
引言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公認方法來評估舉辦體育賽事帶來的社會影響。由于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評價很難直接找到和獲得對應有效的定量社會指標,所以不少國外學者選擇替代方法,如采用問卷調查形式的“居民感知法”來測量體育賽事所產生的社會影響,但都只是通過“居民感知法”得到的數據來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測量工具,并沒有將其應用于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具體評價之中。而且,有研究表示目前用于評估社會影響的方法、措施和量表往往是針對并側重于單一賽事活動的案例研究,主要是捕捉特定類型(如單項體育賽事)的社會影響而設計,并不適用于各種類型體育賽事。
一、國內外有關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定量評價的研究現狀及理論困境
根據對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目前在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定量評價理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即理論困境有兩個:第一,從測量的角度,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廣泛,而且不同類型賽事的社會影響差異較大,所以其評價指標體系比較復雜難以統一,目前缺乏權威的評價指標和評價量表。第二,從評價的角度,雖然居民感知法被廣泛應用于測量居民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感知程度,但如何將這些具體繁雜的居民感知數據最終轉化為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評價結論(分值、程度),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
二、統一不同類型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測量標準
(一)維度模塊化結構應用于體育賽事社會影響測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體育賽事社會影響測量的特點決定了它適宜采用模塊化結構。通過采用維度模塊化結構設計,不同類型賽事選擇不同的維度模塊組合,從而構建各自的社會影響測量指標體系。目前構想的社會影響第一級維度指標大致包含:國家、城市(正面)、城市(負面)、居民(正面)、居民(負面)、體育等六個。小型體育賽事,可以通過“體育+居民”兩個維度模塊進行測量;標志性體育賽事,可以通過“體育+居民+城市”三個維度模塊進行測量;超大型體育賽事,可以利用“體育+居民+城市+國家”四個維度模塊組合進行社會影響的測量。
(二)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進行定量評價
自20世紀90年代起,模糊綜合評價法被較多移植和應用到體育科學研究中。模糊綜合評價法運用模糊數學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通過精確的數字手段處理模糊評價對象,能對蘊藏信息呈現模糊性的資料作出比較科學、合理、貼近實際的量化評價,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總體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的這些特點決定其非常適合于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定量評價。當采用“體育賽事社會影響測量量表”,通過居民感知法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進行準確測量后,對所獲得的居民感知數據可以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實現最終的社會影響評價。
三、居民感知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一種有效的評價方法
(一)居民感知法分析
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評價很難直接找到和獲得對應有效的定量社會指標,所以中外學者選擇了問卷調查形式的“居民感知法”來測量體育賽事所產生的社會影響。需要指出的是感知主體應該是居民還是專家,目前在理論界并未統一。按照評估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認為在體育賽事社會影響評價中,應采用以當地居民為評價主體的“居民感知法”。
(二)模糊綜合評價法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特點決定了它非常適合于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定量評價。當我們采用“體育賽事社會影響測量量表”,通過居民感知法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進行了測量后,對所獲得的居民感知數據,可以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實現最終的社會影響評價。本文通過舉例說明:如何采用“居民感知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進行定量評價。
(三)通過“居民感知法”獲得的客觀數據是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定量評價的基礎
據前述分析,理論界較多利用“居民感知法”來測量居民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感知程度,但鮮有人意識到這些客觀數據可以進一步用來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進行準確的定量評價。Fredline等曾將社會影響定義為“對當地居民生活質量有潛在影響的所有影響”,即認為居民對賽事的態度感知是判斷賽事活動影響和衡量賽事成功的重要表征。所以,在很難直接找到和獲得對應有效的定量社會指標情況下,通過測量受體育賽事影響最直接的當地居民感知數據,可以用來評價體育賽事社會影響。有必要進一步明確的是,“居民感知法”的評價主體或者說調查對象應該是當地居民還是專家,目前在我國體育理論界并未統一,已有相關研究中有采用“專家感知”代替“居民感知”。按照評估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當前項目評估方法強調由當事人、受益者直接做為評估主體。我國著名非營利組織評估專家鄧國勝教授介紹:參與式評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是當前國際上最為流行的評估方法之一,這種方法的評估調查更多依靠受益者或目標群體自身,依靠他們自己對項目反應的信息去評估,而不是傳統的由專家或項目管理人員得出評估結論,打破了原來“由上而下”、迷信上級和專家權威的評估。
結束語
為解決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定量評價的兩個研究困境,分別提出:在測量中采用”維度模塊結構設計”,在評價中采用“居民感知法+模糊綜合評價法”2個創新方法,可以定量評價不同類型體育賽事各維度和總體的社會影響。目前這些方法只是從理論層面提出,至于實際效果如何仍需實證研究和實踐檢驗。在后續研究中,可在目前構建的測量問卷基礎上,按照量表制作的標準化程序繼續開發測量量表,并探討構建“體育賽事社會影響力指數”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賴雅薇.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澳門社會發展的作用與影響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2]高含頎.居民對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認知和態度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
[3]高含頎,黃海燕.體育賽事社會影響的形成與控制[C]//.2011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 要匯編(1).[出版者不詳],20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