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英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各學段也都有關于標點符號的教學要求。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不少老師和學生對標點符號的重視不夠。學生對標點符號的用法掌握不清,不能夠正確運用標點符號。此外,標點符號的書寫也不夠規范。所以教師要使學生明確標點的意義,掌握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規范學生的書面語言,從而提升習作水平,顯得十分重要。那么,標點符號的教學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用法趣味化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當出現一個新的標點符號時,教師往往都要做一番介紹,引導學生用心去記住它的名稱、形狀和用法,并嘗試仿照例句用標點造句,加深對它的認識。要真正弄清楚每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和用法,就顯得比較枯燥難記。教師可以運用趣味化的方法來教學,以便幫助學生記憶和掌握。
1.故事引領。怎樣才能讓學生記住標點符號的樣子和用法呢?教師就得在教學中想辦法,讓小小的標點“活起來”。如《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一文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文章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全文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描述了“感嘆號、問號、逗號、頓號、句號、省略號”的樣子和說話時的語氣,也通過“爭功勞”這個主題,分別道出了它們各自的用法。文章語言生動,充滿童趣,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可是,文中提到的標點符號僅僅是這個“大家庭”中寥寥幾員而已。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進行拓展,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其他標點符號也在場,它們有可能會怎樣說。這時,學生想象的翅膀被放飛,而“起飛”的前提就是學生要對標點符號的用法熟悉,這促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自主學習,逐步區別不同標點的用法。這樣,小小的標點符號,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兒歌深入。根據標點符號的多種用途,引導學生學習以下的《標點符號歌》:
標點符號很重要,組成文章可不少。該用哪種小符號,都要認真來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號,一句完了用句號。喜怒哀樂感嘆號,提出問題用問號。
并列詞語用頓號,并列分句用分號。提示下文用冒號,對話引用加引號。
書文名稱要標明,前后加上書名號。有些意思可省掉,后面加個省略號。
轉折解釋破折號,表示注釋加括號。標點符號用準確,意思清楚都稱好。
《標點符號歌》寫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熟讀成誦,自然就掌握了標點的用法。
二、訓練持久化
標點符號的運用是習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隨著習作的左右。學生習作教學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那么標點教學也是如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多種途徑開展訓練。
1.專項練習。提供沒有帶標點符號的文字材料,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加上標點符號。這是常用的訓練方式,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涉及最簡單的句子加標點練習,并在短文閱讀中不斷提高難度。就訓練的內容來看,可以從給句子加標點,逐步過渡到給一段話或幾段話加標點,從而訓練學生分辨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2.病例診斷。在學生學習標點、使用標點的過程,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為了少走彎路,教師可先指導學生學會診斷一些病例,防患于未然,促使學生盡快掌握標點的用法。也可以以學生習作為例,展開討論,在修改作文的基礎上,糾正標點符號的用法。學生習作中凸顯出來的標點問題,一般可以分成三種情況:
(1)用得太少。該使用標點的地方沒有使用,使語句層次不清,影響表達效果。這種問題在低年級習作中最為明顯。這也說明這一時期的學生標點意識需要增強。
(2)用得太多。還沒有完成一個完整意思的表達就用了標點,破壞了句子的整體性。這也說明學生已經具有了使用標點的意識,但又不能找到正確的位置,可見,學生在語句的理解上還存在不足。
(3)符號混用。最為突出的是句號、逗號使用不正確。這就說明學生在書面表達的時候,自己不能把握語言的層次,到哪個位置是一個階段,需要使用句號,哪些位置上還沒有表達完整,只能使用逗號停頓,學生辨識不清。
標點符號是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文字的點綴。它并非可有可無,而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重視標點符號,并學會正確運用標點符號,勿以“點”小而不為,千萬不能忽視它。學生對標點符號的掌握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平時多閱讀,多留心,多思考,多練習,逐步提高學生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水平,逐步規范書面語言,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7934B83D-A41A-45AA-8233-C6B6EA84FD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