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冠軍 王學琴 張慶霞
(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寧夏 銀川 75000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是科技人才中的佼佼者、引領者,在創新驅動和科技發展方面發揮著核心帶動作用[1]。寧夏自2015年啟動實施“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工程”以來,圍繞全區重點產業、重點學科和重點領域,先后分7批遴選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90名。有效發揮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作用,對于提升寧夏綜合創新能力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茖W的績效評價對于激勵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科技創新人才選拔、培養和開發的有力依據[2]。目前,寧夏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評價工作還處于探索發展階段,考核評價體系仍不健全[3]。構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開展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績效評價的基礎和關鍵,對激發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優化提升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水平,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科技強區行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內涵的界定是分類評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基礎。關于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內涵,國內一些學者及相關政策文件都對其進行了定義,如葉忠海等(2006)認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即學術技術帶頭人,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得到業內專家評價和確認,對某領域、某方面科學技術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并處于領先地位,正在發揮引領和帶頭作用的高科技人才群體[4]。李燕(2015)將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義為在研究、商業和決策領域,在市場開拓的前沿地帶發揮學術技術領導和團隊核心作用,在科技創新活動價值鏈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為科技發展做出突出貢獻,致力于用先進的科技創新來造福人類的精英人才[5]。201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出臺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遴選培養辦法》,將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義為具有較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帶領科研團隊獲得科研成果、取得顯著成績,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綜合當前學界和相關政策文件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定義,可以看出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是在科技創新活動整個價值鏈中,包括科技創新前端、轉移轉化、終端應用、產業化等整個過程中,致力于應用先進的科技創新造福人類的精英人才[6]。
關于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分類,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趙躍華等(2010)根據科研創新活動的特點,將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分為前沿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產業化領軍人才和復合型科技創新領軍人才[7]。李曉慧(2018)按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從事的工作領域,將其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主要從事基礎性研究工作的科學家;第二類是致力于研發和創新新技術,或展示技術更佳用途的發明家或工程師;第三類是能夠洞察某項技術或發明對社會可能造成的顛覆性前景,調動各種資源和能力推廣該項技術或發明,擴展機會,創造財富或完善科技體制的科技型創業者和創新領導[8]。本文參照《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遴選培養辦法》,根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所在單位類型的不同,將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分為: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兩類。
評價主體選擇關系到“誰來評”的問題。按照評價主體的不同,績效評價可分為上級評價、同級評價、本人評價、下級評價、客戶評價等。由于人才評價的復雜性、綜合性和特殊性,由上級評價作為單一考評主體的傳統評價方式顯然已無法滿足評價工作的需要,主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逐漸成為主流。為保證多個考評主體績效評價的科學性,擬采用360度績效評價法,選取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用人單位、專家和歸口管理部門作為評價主體,根據不同評價主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設計不同的評價內容并賦予其相應的權重,以實現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全方位綜合評價。
評價內容選擇關系到“評什么”的問題。根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分類及特點,在參考借鑒國內現有科技人才評價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從品德、能力、業績、履職4個方面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進行綜合評價。其中,在能力和業績評價方面,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與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基于其各自特點,評價內容各有差異和側重。
2.2.1 品德評價
堅持德才兼備,把品德作為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和基礎要求,從政治紀律、科學精神、職業道德、從業操守、廉潔自律、感恩奉獻等方面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進行評價,實行道德失范“一票否決制”。
2.2.2 能力評價
堅持憑能力用人才,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四唯”傾向,著重評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在責任擔當、專項攻關、工作推進、任務落實、團隊建設、人際溝通等方面的業務素質,注重考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綜合能力。
(1)對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評價其學科原始創新能力,提出、分析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能力,代表性成果的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和學術影響,帶動研究團隊發展、提升學科水平能力,學習掌握科技前沿知識的能力等。
(2)對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評價其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重大技術突破與應用開發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學習掌握科技前沿知識的能力等。
2.2.3 業績評價
堅持“以貢獻論英雄”,注重考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專業性、創新性、實效性,重點評價人才履責績效、創新成果、實際貢獻,鼓勵人才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做出貢獻,追求卓越。
(1)對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評價其代表性成果的原創性、前瞻性,為產業發展和應用研究提供基礎科技支撐等方面的實際貢獻,主要包括學術思想、觀點被同行關注與認可的程度,在國內外權威學術組織和學術期刊任職,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專著,組織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受邀在高水平會議做學術報告等情況,以及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優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學科水平提升等方面的情況。
(2)對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點評價其在技術創新和應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的業績及所創造的經濟社會效益。
2.2.4 履職評價
主要評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在其工作單位及歸口管理部門的履職表現和任務配合完成情況。
2.3.1 評價指標選取
為保證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遴選、考評等工作的連續性和銜接性,在參考《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遴選培養辦法》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對象遴選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選取了適應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和企業兩類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特點的評價指標,具體包括品德、能力、業績、履職4個一級指標和24個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績效評價指標
(1)品德指標,主要包括政治品質、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學術道德。其具體評價內容包括愛國愛黨情懷及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意識等情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序良俗等情況;愛崗敬業、嚴謹治學、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秉持奉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潛心研究等情況;堅守科研誠信、規范科研行為、遵守科學倫理準則,合理行使學術權力等情況。
(2)能力指標,主要包括學術/行業兼職、學術報告、專業技術崗位穩定性、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其中,針對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設置了科研創新能力、學科帶動能力兩個差異性指標;針對企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設置了技術創新能力、推動成果轉化應用能力兩個差異性指標。
(3)業績指標,主要包括科研項目、獎勵/榮譽、技術標準、論文、專著、專利授權、新產品、新品種/登記科技成果、人才、和團隊培養數量、科研成果質量、貢獻水平、同行認可度。其中,針對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設置了科研成果質量、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成效兩個差異性指標;針對企業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設置了技術成果質量、成果轉化應用效益兩個差異性指標。
(4)履職指標,主要包括單位崗位履職、與歸口管理部門工作的配合程度。
2.3.2 指標分值設定
為便于量化考評,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績效評分實行百分制。其中,品德、能力、業績、履職4個一級指標的分值分別設定為15分、24分、49分和12分,然后將每個一級指標的分值依次分解到二級指標,每個二級指標按評分標準設置一定的分值區間,對照評分標準及分值區間打分得到二級指標的評分值,將每個二級指標的分數匯總相加,最終得到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綜合得分。
2.3.3 評價方法選擇
根據評價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選擇適應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本人、用人單位、專家和歸口管理部門等不同評價主體特點的評價方法,以盡可能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1)品德評價:以平時表現為主,注重用人單位評價和專家評價、正向評價和反向評價相結合,綜合采取調研座談、民意測評、談話了解等方式開展評價。
(2)能力與業績評價:以代表性成果為主,注重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綜合運用個人評價、同行專家評價、用人單位評價等方式開展評價。
(3)履職評價:主要考察年度表現,采取用人單位考評、歸口管理部門評價。
2.3.4 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根據評價主體、評價對象的特點及評價指標的屬性,將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分開設置,最終設計形成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量評價指標體系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性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表2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量評價指標體系

表3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性評價指標體系(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

續表3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性評價指標體系(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

表4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定性評價指標體系(企業)
(1)定量評價指標體系:由能力、業績、履職3個方面的定量指標構成,分值為35分,主要用于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個人自評和用人單位評價。
(2)定性評價指標體系:由品德、能力、業績、履職4個方面的定性指標構成,分值為65分,主要用于專家評價和歸口管理部門評價。
在闡述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內涵與分類的基礎上,參考借鑒國內現有科技人才評價相關研究成果,結合寧夏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實際,選取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用人單位、專家和歸口管理部門作為評價主體,根據不同評價主體的特點,構建了適應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和企業兩類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品德、能力、業績、履職4個一級指標和24個二級指標??冃гu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為寧夏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績效評價提供可行的工具和方法,但由于科技人才的多樣性和人才評價工作的復雜性,如何科學有效地評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仍是一項需持續跟蹤研究的課題,本文所構建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還有待在工作實踐中逐步調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