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瑞
(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FDI(外商直接投資),是指外國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包括華僑、港澳臺胞以及我國在境外注冊的企業)按我國有關政策、法規,用現匯、實物、技術等在我國境內開辦外商獨資企業、與我國境內的企業或經濟組織共同舉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或合作開發資源的投資(包括外商投資收益的再投資),以及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項目投資總額內企業從境外借入的資金。張濤(2017)認為云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處于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要道,擁有面向“三亞”(東亞、東南亞、南亞)、肩挑“兩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獨特區位優勢,并且在當下“一帶一路”建設中,云南具有重要樞紐作用——地處中國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和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北上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唯一可以同時從陸上溝通東南亞、南亞的省份,并通過中東連接歐洲、非洲[1]。云南FDI利用金額2015年達到頂峰后開始呈現驟降趨勢,2011年FDI為17.38億美元,2020年為7.59億美元,十年下降近60%(見圖1)。本文致力于剖析云南FDI投資下降背后的緣由,探尋解決方案。

圖1 2011-2020年云南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億美元)
外商投資總額(百萬美元)由2012年22 561上升到2020年142 431呈逐年穩步上升趨勢(見圖2),近十年翻了7倍,增長較快;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百萬美元)也成較大倍數增長;外商投資企業數(戶)增長速率較慢,2012年—2020年間數量僅翻一番。2021年1-5月南亞、東南亞國家在昆明投資設立外資企業共計15家,投資總額達1 675.2萬美元。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近日發布《中國信用環境(2021年12月)》的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前景穩定,對外資仍然具有吸引力。2021年前10個月,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增長30.7%,來自東盟國家的對華投資增長了29.5%。運輸的便捷程度和信息載體的發達性是外商考慮投資的重要因素,云南地處西南部邊疆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基礎設施落后成為制約外商投資的一大阻礙。

圖2 2011—2020年外商企業數、投資總額、注冊資本數量統計(戶;百萬美元)
2011—2015年云南實際利用FDI增速較快,從2011年直接利用外資17.4億美元到2015年29.9億美元,增長近2倍。但近五年云南直接利用外商投資額減少,2016年直接銳減到8.8億美元,只占2015年FDI的1/3,且2016—2019年相較于2011—2015年減少了近60%,數額下滑幅度較大。云南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占全國FDI比重一直較低,且近5年呈下降走勢(見表1)。

表1 2011—2020年云南實際利用FDI及占全國比重表(億美元;%)
第一,在引進外資的形式結構上,外商獨資企業成為云南引進外資的主要形式,引資結構單一。以2006年為界線,之前的FDI投資中以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為主,2006年之后,獨資企業投資份額逐漸上升至主要投資形式。2010年,經批準合格的外商獨資企業數量為103,實際利用外資額6.96億美元,投資額大幅超過合資企業;2019年全省實際利用FDI 7.23億美元,獨資企業直接投資6.13億美元,成為云南FDI的主要形式,利用外資呈現單一化結構(見表2)。

表2 2010—2019年外商投資形式(億美元)
第二,在吸引進外資的區域結構上,昆明一直是云南省吸引外資的主陣地,云南其他地區引進外資數額較少。2019年昆明實際利用FDI6.49億美元,占利用外資總額89%,而云南其他地區如曲靖、玉溪、保山等分別僅為0.03億美元,0.1億美元,0.04億美元,云南各地區利用FDI差距懸殊。外資投資主要局限于昆明,不利于區域均衡發展。
第三,在引進外資的投資來源上,外商投資來源地較少且較集中,主要投資來源是中國香港。云南外商直接投資較多的國家和地區為:中國香港地區、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其中中國香港地區一直是云南外商投資的主力軍(見圖3)。云南2018年香港投資43 996萬美元,占實際利用FDI總額50%;2019年中國香港地區投資金額達63 136萬美元,占實際利用FDI總額87.4%。

圖3 2010-2020年云南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國家和地區(萬美元)
第四,在引進外資的產業分布上,云南直接利用外資主要集中第二、三產業,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吸引外資較少。在二、三產業中的房地產行業和制造業是吸引外資的主要行業。并且房地產行業有替代制造業成為云南FDI的主要趨勢。表2,2019年云南直接利用FDI 7.23億美元,制造行業外商投資額為0.38億美元,房產行業為5.2億美元,房地產占比70%;農林牧漁吸引外資一直比重較低,約占引資總額的1%。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巨大生產潛力的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也一直處于云南FDI最底層,占比微乎其微。
據圖2,外商投資企業投資總額增加較快。2011年外商企業投資總額為20 641萬美元,2020年142 431萬美元,十年投資總額增加6倍。反觀外商投資企業數,則增速較慢。2011年3 919戶,2020年6 062戶,十年僅僅增加1.5倍。這表明云南在2011—2020年僅維持住了現有的投資商,依靠現有客戶推動總投資額實現較大增幅,卻鮮有新的投資商加入進來。企業數量增長慢間接導致就業崗位增長緩慢,拉動國民就業率效果不明顯。
宏觀上,從國內人口整體發展趨勢大環境來看,一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嚴重,云南總人口基數、人口老齡化、人口出生率等現狀不容樂觀,人口增長慢。二是各大新興城市開始出臺人才引進政策引導人才落戶,開啟了“搶人才”大戰。如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鄭州等都陸續出臺了人才引進政策,人才被這些地區吸引,也進一步加劇了云南省的FDI人才流失。
微觀上,一是云南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高等教育的受眾群體比例相對較低。云南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96.42萬,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人數23.52萬。相比較于西南省份四川,其普通高等在校生180.09萬,普通高等學校畢(結)業人數43.31萬。四川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和普通高校畢(結)業人數是云南的2倍。云南省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8.8年,云南省文盲率4.7%,相比之下,云南的人才劣勢和教育短板較為明顯。(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云南地處西南邊界,高原山脈較多,地勢崎嶇。基礎設施較薄弱,運輸相對不便成為外資不愿在云南投資的客觀因素[2]。云南遠離港口,運輸成本不占優勢。鞏固加強現有基礎設施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資。云南省政府應進一步增加公共交通建設投入,可制定更加積極的政策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云南公共交通的投資,可以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改造升級現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增加公共交通投入的嘗試[3]。
旅游業作為云南區域特色產業應當成為吸引外商的主要產業。云南省政府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將其轉化為吸引外資的優勢產業。第一,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大背景,放寬旅游規劃單位資質認定。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取消對旅游規劃設計單位資質的認定,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激發旅游企業的活力,讓旅游規劃單位在市場競爭中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第二,研究探索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引導旅游行業更加注重規劃的科學性,以推動云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第三,加強云南旅游宣傳,擴大云南旅游影響力。一是要講好云南故事。充分發揮云南文化感染魅力,推動旅游文化緊密結合。二是塑造云南旅游品牌形象。積極的旅游形象能夠幫助企業吸引游客量,增加旅游收益。三是注重塑造媒體的公信度,堅持真實報道,真情報道。組織云南旅游滿意度調研評比,多維度、客觀、真實地傳播有價值的旅游信息[5]。隨著旅游業效益的不斷改善,將會對外資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云南吸引外商投資最缺的一個環節是人才。近些年來中央增加了西部大開發的投入力度,加大了對云南發展支持,但由于云南本身經濟發展緩慢、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等劣勢導致大批優秀人才流失,人才外流影響著經濟發展,同時也影響著外商投資。可從以下幾方面改善人才環境。第一要尊重人才,為知識分子搭建發展平臺,讓他們有適合發展的空間和崗位;第二,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歷史機遇,優化引才環境[6]。《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這一協約在雙邊貿易結構、投資摩擦及協調爭端機制、經濟一體化、人才培養、企業遷移等方面都取得了具有重大參考意義的豐碩成果。云南省應充分利用比鄰東盟的優勢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以促進外商投資的增加及云南經濟的發展[7]。
據表3,云南吸引外資的產業主要集中于第二、三產業,第一產業吸引外資的比例較少,且增長速度較慢[8]。優化利用外資產業結構可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優化產業結構,加大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高能耗產業,發展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生物工程產業等,增加有效供給以吸引高質量外資,擴大外資利用規模[9]。第二,發揮高山作物、農場、旅游基礎的比較特色優勢,吸引進外資。結合本地區特色,如旅游、植物、花卉、蔬果、菌菇、茶葉等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打造基礎優勢產業,打好云南吸引外資的“組合拳”[10]。

表3 2010-2020年云南FDI各產業分布數據表(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