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窮
(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西藏 拉薩 850000)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各個城市建設了大量的市政設施。為有效保證該類設施得到良好的管理與養護,各個城市開始應用信息化管理系統,旨在提升市政設施的管養水平。但在現階段市政設施管養工作的開展中,大部分地區所應用的管理系統集中在設施管養報表的統計或者某一個具體的設施管養工作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整個市政設施管養工作的融合。由于當前應用的管理系統的擴展能力相對較差,所以在實際應用中無論是數據共享還是部門協同,都無法達到實時共享、無縫銜接的理想狀態。由此造成負責該項工作的不同部門從管理系統中獲取的數據存在很大差異,且由于數據更新不及時、權責劃分不明確,很難滿足當前城市快速實現一體化治理的客觀要求。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飛速發展,市政設施管理養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對于城市的穩定發展以及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現階段該項工作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一是各地區城市迅速擴張,城市內的市政設施數量隨之大幅增長,一些市政設施被重復建設,徒增城市建設成本。二是大量市政設施建成以后,受原有市政養護機制以及相應的工作模式制約,并沒有得到良好的養護與維修,且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市政設施的故障率較高,破損比較嚴重。三是由于一些地區的政府在進行城市建設過程中,過于注重城市整體面貌,在進行市政設施規劃與設計時,忽視了市政設施的應用年限、施工原材料的質量,以及市政設施的功能性,使大量的市政設施在建成后成了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內的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是保障城市交通穩定運行的重要市政設施,同時也是保證城市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各地區的市政設施數量呈現出大幅增長的趨勢,城市內的快速路、橋梁、地下隧道數量驟增,接近60%的設施是在近10年內竣工通行的[1]。這類設施的構建,為城市發展以及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捷,但也給政府部門帶來了大量的管理工作。隨著大眾生活水平不斷升高,社會大眾對自身的生活質量以及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愈發重視。因此,市政設施管理人員需要全面提升市政設施的管養標準,保障城市穩定發展。
在市政設施數量迅速增加的情況下,大部分地區市政設施管理模式仍然在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雖然相關部門針對市政設施管養機制進行了多次改革優化[2]。但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市政設施的管理模式還停留在人力管理的水平,一些市政設施的維修與管理工作通常依賴于紙質記錄,該項工作的精細管理水平并沒有取得明顯進步。并且由于市政設施管養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到現場指揮工作,但當前缺乏行之有效的遠程監管手段[3]。在此背景下,運用全新的智慧市政管理系統平臺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相關管理人員對于市政管養工作中產生的各類數據可及時儲存在智慧市政管理系統平臺中,并且通過平臺中的各個應用模塊,實現對數據的精準存儲以及遠程應用。并且該平臺的應用,有效突破了以往辦公軟件時效性的掣肘,一旦市政設施出現問題可迅速采取相關措施,有效提升業務處理效率。
基于市政設施管養模式的發展現狀,本文擬運用當前較前沿的智慧市政管理系統平臺,通過構建智能化、信息化的創新性管理模式,以期全面提升市政設施管養效率與管理水平。
為有效提升市政設施管理水平,相關管理部門應積極運用智慧市政管理系統平臺,并將所轄地區內所有城市道路、隧道橋梁以及其他市政設施的頂層管理作為最終目標,通過智慧化、科技化的手段全面提升地區內市政設施的管理水平。通過在系統中接入視頻監控系統、橋梁健康監測系統、超重車輛動態稱重系統等多個子系統,最終實現市政設施產生的基礎數據管理、抄告考核管理、道路橋梁超重管理、可視化展示等多個功能,將以往市政設施管理中出現的“信息孤島”現象全部消除,有效實現對市政設施的協同管理。
市政設施管理系統的架構圖設計如圖1,具體內容如下。

圖1 市政設施管理養護系統架構圖
3.2.1 基礎數據管理模塊
為實現對市政設施的精細化管理,該系統安裝了基礎數據管理模塊。通過該模塊制定全新的數據標準,且能夠將所有市政設施進行細化分類,如對大型市政設施,可將其分解為不同構件[4]。同時對地區內的不同區縣設立單獨的市政設施信息數據庫,每個區的相關部門可對該地區相對應的數據庫進行完善,并在該數據庫中實時錄入有關市政設施的養護數據、管理數據、監測數據等等,保障數據的全面性與實時性。
3.2.2 可視化模塊
在智慧化市政設施管理平臺的應用中,相關技術人員將GPS、GIS全部接入該平臺中,并在視頻監控系統的支持下,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在平臺上查看全市范圍內不同類型市政設施的運行現狀[5],還可針對某一區域中的某一市政設施的具體參數進行詳細查詢,如維修頻率、養護記錄、責任人等相關信息,有效提升對市政設施的管控能力以及指揮調度能力。
3.2.3 綜合分析管理模塊
在基礎數據完善以后,該平臺可在所有市政設施基礎數據的支持下,根據不同類型市政設施的規格、材質、類型、數量以及養護周期,對管轄范圍內所有設施的養護現狀進行綜合分析,如地區內現存的市政設施病害數量、維修頻率、巡查周期,等等[6]。若地區內的某一市政設施在固定周期內出現頻繁的維修,則該系統可針對該設施的維修頻率以及維修內容進行專項研判。相關工作人員還可利用該平臺導出相應的維修明細表,為日后所有市政設施的科學養護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3.2.4 養護單位監管模塊
為提升市政設施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可在智慧化市政設施管理平臺上為相關養護人員安排每日工作內容,并在工作內容中設定詳細的巡查路線、巡查時間、巡查內容等[7]。相關管理人員則可在該平臺上對以往養護人員開展的巡查工作以及巡查結果進行監查與復核,最終全面提升地區內養護隊伍的監管水平。
以往市政設施管理部門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市政設施資料均為紙質版本,如遇突發情況,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從大量紙質檔案中篩選出目標檔案,因此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成本[8]。運用智慧化市政設施管理平臺以后,相關工作人員可將所轄區域內的道路、橋梁等相關設施的所有資料全部錄入系統中,并在系統中構建獨立的信息資料庫。在GPS、GIS地圖的支持下,相關管理人員可通過該系統掌握管轄區域內所有市政設施的各類信息,并且在日常管理中隨時查閱目標數據[9]。
城市內的大型橋梁、隧道等一些大結構市政設施是保證城市居民安全出行、順利通行的重要基礎性設施。因此,市政管理部門需對該類設施的日常運行情況精準把握[10]。在智慧市政管理系統平臺應用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可將現有視頻監控系統、積水點檢測系統、動態稱重系統全面接入到平臺上,將以往市政設施管理系統中存在的“信息孤島”全部消除。管理人員可在平臺上隨時查看該類設施的運行情況以及各項數據指標,一旦出現積水或者其他突發情況,可第一時間迅速應對。
不同類型的市政設施的養護等級也存在很大差異,且不同等級的市政設施所規定的巡查頻率也各不相同。在以往巡查工作中,管理單位并沒有完善的監管手段,因此經常會出現巡查不及時的現象[11]。在運用智慧市政管理系統平臺以后,相關管理人員可在管轄區域內的道路、橋梁、隧道等設施的地理位置上設定單獨的巡查點位與巡查頻次,負責巡查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可通過移動終端智能APP登錄管理系統平臺,相關管理人員則可從平臺上查看每位巡查人員的日常工作軌跡以及對市政設施的巡查情況,如此方可保證巡查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在城市運行過程中,市政設施體量非常龐大,市政管理中心的管理難度非常大,且很多市政設施的維修臺賬是以紙質方式保存,因此各項維修工作都存在很大的滯后性[12]。運用智慧市政管理系統平臺后,平臺可根據地區內市政設施的實際運行情況,構建線上設施病害庫,制定統一的病害故障維修機制,一旦巡查人員在巡查中發現市政設施病害現象,可第一時間在平臺上進行病害上傳,相關維修部門可實時接收數據,并迅速制定相應的維修計劃。
市政設施智慧化管理是市政管理中心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要想全面提升城市內市政設施的管理水平,相關管理人員應全面推進現有工作體系與智慧化管理平臺的銜接與融合,通過科技化手段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地區內市政設施的管理水平,為智慧城市的構建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