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3月,芒果TV推出了國內首檔推理類真人秀《明星大偵探》,并取得了十分出色的成績,隨后其發展為季播綜藝節目,至今已推出第七季,節目口碑和收視不斷走高,表現頗為亮眼。文章從敘事學角度,對《明星大偵探》的敘事主題、敘事視角、敘事結構及敘事風格進行分析,對我國推理類真人秀的發展有一定的參考作用。該節目通過多敘事主題、大眾敘事視角和精英敘事視角的結合以及懸念敘事結構和喜劇敘事風格的碰撞,在國產綜藝節目市場中始終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
關鍵詞:推理類真人秀;《明星大偵探》;敘事分析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2-00-03
1 研究背景
芒果TV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第七季更名為《大偵探》,于2022年1月22日首播,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雖然該綜藝已經推出了七季,但其熱度只增不減。《明星大偵探》的節目創意源于韓國JTBC臺的《犯罪現場》,由芒果TV和金禾影視于2016年合作推出,致力于打造國內首個懸疑綜藝超級IP。
作為中國第一檔推理類真人秀,節目內容包括“30%跌宕劇情、40%綜藝搞笑、30%智能推理”[1],每期節目共有六位明星玩家,除何炅及撒貝寧兩位常駐玩家外,每期邀請四位飛行嘉賓,在設置的游戲劇情中分別扮演偵探及嫌疑人兩類角色。偵探帶著五位嫌疑人梳理分析案件,真兇就隱藏在五位嫌疑人之中,并且只有真兇能夠撒謊,經過兩輪的現場搜證和兩輪現場推理,最終投票選出兇手,在節目的最后會揭曉真兇。
《明星大偵探》憑借其獨特的敘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并且始終保持著極高的播放量和良好的口碑,歷經六年仍然擁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也打破了季播綜藝后期動力不足的普遍困境[2]。下文從敘事主題、敘事視角和敘事策略三個部分對《明星大偵探》節目進行敘事分析。
2 推理類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的敘事分析
2.1 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流行文化的多敘事主題
雖然《明星大偵探》節目的大致流程及框架是不變的,但每一期都有不同的敘事主題,故事發生背景、案件類型與角色設定也各不相同。《明星大偵探》在選擇故事情境時,緊扣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節目組通過搭建的不同場景、嘉賓穿著裝扮和言談舉止等細節,營造出逼真的氛圍,將觀眾完全帶入節目設定中。沉浸式的體驗探案過程能讓觀眾從不同敘事主題獲得不同的觀看體驗,同時每期節目的最后都有一個主題升華的環節,每位玩家就當期節目主題發表自己的感悟,提出自己的號召和倡議,這使得該節目在揭示社會問題、反映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相較于其他敘事主題單一的綜藝節目更具優勢。除此之外,《明星大偵探》節目的受眾主要是年輕用戶,主題升華環節對觀眾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體現了該節目的社會意義,這也是《明星大偵探》節目一直保持活力的重要秘訣之一。
從時空來看,《明星大偵探》有《仙夢昆侖》及《公主嫁到》等發生在中國古代的案件,有《帥府有鬼》《燃燒的玫瑰》等發生在民國時期的案件,有《末日蜜蜂》《2046》等發生在未來的案件,有《人魚之淚》等發生在架空時空的案件,以及絕大多數發生于現代社會的案件,在《神秘來電》和《燃燒的玫瑰》中甚至出現了時空穿梭和折疊的情節。
從內容來看,該綜藝涵蓋了許多當下熱門的話題及元素,如《網紅校花的隕落》反映了當時引起熱議的校園霸凌現象,《無憂客棧》則展示了當代青年人在種種壓力下患抑郁癥卻不被重視最終釀成不幸后果的現象,《NZND之歲月無情》貫穿了當時十分火爆的嘻哈元素,《甄的不行街》則反映了全民關注的垃圾分類問題。現代人每天都生活在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在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會選擇收看綜藝節目或電視劇、電影等放松。
當下綜藝節目層出不窮,但絕大多數主題單一,不能滿足現代年輕人求新求變的需求。同時由于電視劇時間長,情節發展緩慢,而人們的時間碎片化,看電視劇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過高,而《明星大偵探》這類推理類綜藝節目,每期通過不同的敘事主題將受眾帶入不同的時空、不同的角色,達到暫時脫離現實的效果。主題的多元也能夠吸引不同愛好的受眾,使不同的受眾能在不同的主題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當下,綜藝節目十分強調樹立正確的三觀,向受眾傳達值得褒揚的內容,這也是政府部門十分重視的。通過對不同主題的渲染,在節目結束后進行價值升華和引導倡議,能夠體現其價值引領功能和文化建構功能。
2.2 “大眾+精英”的多元敘事主體
簡單來說,敘事就是通過口頭或文字語言講故事,而那個講故事的人就是敘事主體。《明星大偵探》的敘事主體是多元的,節目編導及工作人員負責對節目的總體敘事節奏進行把控,觀眾通過攝像機觀看節目搭建的場景,攝像師也能夠通過不同的攝影技巧來講述故事。同時,由于《明星大偵探》是一檔推理類真人秀,每一期節目都有劇本,劇本編劇則成為具體劇情的敘事主體。但由于觀眾直觀看到的故事和劇情是由嘉賓演繹出來的,因此嘉賓演員構成了觀眾眼中直觀的敘事主體。不同的敘事主體,能夠帶來不同的敘事視角。
所謂敘事視角,是指敘述者或人物與敘事文中的時間相對應的位置或狀態,或者說,敘述者或人物觀察故事的角度。敘述視角不同,表達的意義與觀眾產生的感受也不同。精英階層是指擁有財富和地位,有一定社會關系和背景的成功階級,是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一小部分人,通常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擁有極強的話語權。而大眾和精英相對應,是社會中占多數的群體,通常被視為基層、草根的形象。隨著大眾階層同精英階層的對立,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也產生了對立。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傳播愈發碎片化、淺顯化,人們開始追求娛樂化、大眾化的內容,大眾文化逐漸占據主體,而不斷發展完善的分眾化傳播,使民眾對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需求能夠得以滿足,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得以共存。
在眾多文化產品致力于實現分眾化傳播的時候,《明星大偵探》實現了精英文化同大眾文化的融合共存[3]。在節目的推理環節中,每位角色會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講述自己眼中的故事。而在《明星大偵探》五季中出現的近400位角色中,不僅有國王、首富、娛樂圈天王等社會精英角色,而且有快遞員、出租車司機、服務員等普通大眾,每位嘉賓都從自身扮演的角色出發,發表自己的觀點,敘述自己的故事。從精英視角進行敘述,更多地采用一種較為宏大的敘事策略,帶有一定的國家意識形態,采用以宣教為主導的話語模式。如在第三季第六案“末日蜜蜂”中,楊蓉扮演的角色蓉生物是一名為了人類的未來每日在研究院中悉心研究的生物學家,故事背景是在未來的某一年,蜜蜂即將滅絕,而沒有了蜜蜂的授粉,作物難以存活,人類面臨絕境。但無論發生了什么,都不能阻礙蓉生物留下能夠拯救人類的蜜蜂,甚至不惜弒母。
從她的角度出發,關注到的更多是人類命運。而從大眾視角進行敘事,更多反映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占社會多數的大眾階層民眾所經歷的人生、可能面臨的困境及對當代社會的看法,如第五季第九案中吳映潔扮演的角色鬼花匠,在年幼時由于其他人的誤會導致母親去世,父親鋃鐺入獄,自此生活變得十分艱難,遭到了人們的排擠和歧視,最終走上歧途。
敘事視角不僅能夠為觀眾提供觀察事件的角度,也能體現出制作方的情感傾向和判斷,提供不同的敘事視角,展現不同的觀點態度,能夠保證以較為中立的角度講述每一期的案件,反映每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比起只提供一方面的信息,以這樣的敘事視角敘述案件,不易引起觀眾的反感,更具有說服力,節目中所傳達的積極態度也更易為觀眾所接受。
2.3 懸念敘事結構與喜劇敘事風格的碰撞
余秋雨先生在《觀眾心理學》中指出:“一切不能足夠地引起觀眾注意力的交代,都是無效的。在戲劇的開頭部分,引起觀眾注意是第一位的,人物關系介紹是第二位的。”而設置懸念就是在節目開始時立刻抓住觀眾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近年來取得很高收視率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法醫秦明》等懸疑電視劇也很好地論證了這一點。懸念的設置須遵循三原則,即懸置、驚奇與滿足[4]。
所謂懸疑敘事,就是在故事的開頭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事件,不直接交代所有信息,使觀眾對已經發生的事件產生好奇,對即將發生的事件產生期待,留下想象的空間,隨著事件的發展,故事中的疑問逐一解開[5]。當代人們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壓力,而懸疑敘事能夠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的緊張焦慮等情緒在謎底揭曉的一刻得到疏解,也使人們生活中的壓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一定的緩解。
此外,由于觀眾們的注意力越來越碎片化,懸念敘事中環環相扣的情節和不斷出現的謎題能夠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不易使受眾流失。《明星大偵探》就采取了這樣的懸疑敘事,在交代角色和故事之前,先介紹案件本身及案件現場的全景,之后角色才一一亮相,各自介紹自己的身份和案件發生前后的時間線;隨后玩家分為兩組進行現場搜證,搜證環節結束后,所有玩家進行第一輪集中討論,在這個過程中玩家對搜尋到的證據進行質問和解釋,案件的來龍去脈得以初顯;之后便進行第二輪搜證和第二輪集中討論,案件的懸念在兩輪搜證中逐漸展開,所有玩家基于已有的信息投票選出真兇;節目最后的環節即是公布真兇,之后會用一段視頻來還原案件發生過程,這時案件的前因后果才得以一一展現。
同時,《明星大偵探》采用了喜劇式的敘事策略,同懸念式的敘事結構形成了激烈的碰撞。首先運用詼諧的語言藝術達到幽默的效果,推理類綜藝的情節絕大多數由人物之間的對話推進,因此在語言中加入幽默元素是其達到喜劇效果最主要的方式。與電視劇不同,綜藝需要在極其有限的時間中理清一個案件的來龍去脈,節奏緊湊,因此大多數的幽默是簡單直接的,如反諷、自嘲、夸張或者進行一些簡單的文字游戲等。
例如,在第五季第十二案中,扮演撒車長的撒貝寧調侃肖戰扮演的肖灑時說:“你就是兇手吧,肖灑不就是削撒嘛,居然還想削列車長,而且你不僅要削列車長甚至連火車站都想要削,因為你叫肖戰。”這番話利用同音字達到了逗笑觀眾的效果。不僅如此,節目還注重對幽默動作的運用,用嘉賓簡單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來制造幽默效果。例如,在第四季第六案中,出現了撒貝寧扮演的撒挨踢一角想要坐放在水面上的一個氣墊沙發,最后氣墊沙發側翻的情境。
此外節目也非常重視幽默音樂的運用,通常是根據劇情需要,將一首觀眾耳熟能詳的歌曲重新填詞,在節目中配合情節播放以達到制造幽默的目的。例如,在第三季第五案中何炅扮演的何美男一角演唱的《Shopping(購物)的回憶》就是為《粉紅色的回憶》填上新詞,并且這首歌在之后的節目中重復出現,給觀眾帶來了歡笑。人物形象的設定也會加入部分幽默元素,每期節目會根據角色的工作、性格等確定角色名。例如,第五季第十一案中,由于魏晨扮演的角色是一名攝影師,每天需要背著很沉的攝影器材,因此該角色被命名為“郝晨”。
由于是季播綜藝,總播出時間非常長,如果只采用懸念敘事結構,難以同懸疑類電影、電視劇相區分。長時間保持緊張、焦慮的情緒,也違背了觀眾們從日常生活的壓力中短暫抽離出來的目的。而如果只采用喜劇式的敘事策略,難以同眾多的綜藝和喜劇電影、電視劇相區分,從始至終的幽默會導致很多嚴肅認真的內容難以傳達,從而導致節目受眾流失,很難持續不斷地保持活力。《明星大偵探》這檔推理類綜藝將二者結合起來,懸念敘事結構與喜劇敘事的碰撞達到了平衡調和的效果,這也是該節目保持高收視率、好口碑的原因之一。除了推理類綜藝之外,近年來十分成功地將這二者結合起來的還有“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但同電影比起來,綜藝擁有制作周期短、播放時間長、題材多元等優勢,擁有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明星大偵探》并沒有受到影響,持續多年在我國綜藝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3 結語
在同質化嚴重的綜藝真人秀領域,推理類真人秀《明星大偵探》歷時六年依舊能夠取得高收視率與好口碑,發展成為季播綜藝,且沒有被復制出類似的節目,原因之一便是其敘事方式獨特。首先,多敘事主題使得節目涵蓋內容多元廣泛,不同的主題建構和傳遞意義,達到了娛樂性和教化性的融合,起到了一定的文化建構功能;其次,多元敘事主體豐富了節目的舞臺敘事,將大眾敘事視角和精英敘事視角相結合,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敘事,保證了不同的觀點得以展現,對社會熱點的分析更加多元、更具說服力;再次,節目實現了懸念敘事結構和喜劇敘事風格的碰撞,懸念的設定讓節目從一開始就牢牢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謎底的逐漸揭開也時刻牽動著觀眾的心,真相的出現讓觀眾的壓力隨之緩解。喜劇元素的出現不僅緩解了懸念敘事帶來的持續緊張和壓抑,且能夠達到讓觀眾短暫放松的目的。雖然《明星大偵探》這類推理類真人秀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其敘事方式獨特、風格鮮明,并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更新,能推動我國綜藝節目發展,為相關節目的創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朱燁.本土推理綜藝節目的網絡首秀[J].南方電視學刊,2016(3):113-115.
[2] 鄒欣,劉斌,吳聞博.形態創新:網絡綜藝節目特性與發展趨勢:以《明星大偵探》為例[J].電視研究,2017(8):27-29.
[3] 連語燕.推理類綜藝節目成功因素分析:以網絡綜藝節目《明星大偵探》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5):130-131.
[4] 劉建萍.推理類綜藝節目敘事話語分析:以《明星大偵探》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6(19):103-104.
[5] 李興國,余悅.在懸念中敘事:論電視節目中的懸念意識[J].現代傳播,2003(10):57-59.
作者簡介:劉文怡(1997—),女,貴州黔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