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營
摘要:目的:為改善冠心病患者預后效果,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探討無縫隙護理在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分組研究法,首先進行樣本選取,從醫院冠心病患者中抽取樣本,抽樣時間段為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抽樣數量為140例,抽樣完成后按照治療順序進行分組,一半納入對照組,一半納入觀察組,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無縫隙護理,從患者護理后心絞痛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水平等四個方面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結束并經過統計數據處理后結果顯示,觀察組心絞痛發生率、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護理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水平這四個指標都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縫隙護理在冠心病患者的護理當中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效果,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
關鍵詞:冠心病;患者;無縫隙護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樣時間段為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抽樣數量為140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63例;53~82歲和54~83歲,平均年齡分別為(67.8±12.7)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后可知,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研究結果沒有影響,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后指導其辦理相關手續的流程,指導患者進行身體檢查,對患者病情進行實時監測,告知患者病情,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并按照醫囑指導患者正確服藥方法,同時做好病房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
1.2.2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實時無縫隙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組建專門的無縫隙護理小組:有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以及責任護士長組成無縫隙護理小組,分析當前醫院硬件設施、排班以及患者的詳細情況,隨后制定無縫隙護理排班制度,保證8h在崗方案的完全實施,合理調整班次,保證每個護士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同時冠心病護理能夠24h處于護理及病情監測下。護理小組還需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內容,完善護理規章制度,將職責落到每一個護理人員身上,保證責任可追溯。2)入院護理:患者在入院之后,護理人員立即幫助患者建立健康檔案,采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協助完成相關必要檢查,隨后結合醫囑和醫院規章制度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若患者若是處于冠心病急性發作期,進院后立即開展生命體征監測,加強并發癥監測和方案準備。3)全程認知干預:在患者入院治療的整個期間內,實施全過程認知干預,從心理護理和健康知識宣教入手,加強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和治療護理配合性。①健康知識宣教方面,應當多方面、多過程的開展,根據患者不同進程的病情向患者說明其病情的發展狀況和恢復效果,向患者說明疾病特征和治療措施,講解治療當中所用藥物的功效及服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叮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針對飲食方面的知識對患者進行科普,確保患者身體保持營養均衡,飲食健康,根據患者身體恢復程度,為其制定相應的運動訓練計劃,向患者說明適當運動對身體的益處,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訓練,在護理期間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講解和說明,加深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使患者在不同階段冠心病下能夠實現自我監督,及時報告,即使在出院之后,護理小組應當給予延續性健康知識教育,告知居家后相關健康知識。②心理護理方面,護理人員應當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加強日常溝通,結合患者的一般資料分析患者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增加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通過傾聽患者傾訴、與患者交談、語言按時以及轉移注意力等方式來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改善,同時提高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使其家屬意識到家庭護理對于患者疾病治療的重要性,提醒患者家屬增加對患者的關心與鼓勵。4)用藥護理:在住院過程中用藥治療整個過程,除用藥知識宣教意外,護理小組需將無縫隙護理落到實處,在每次給藥的時候,告知患者各類冠心病藥物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加強巡房,監測患者的異常用藥反應,一旦發現需要立即做停藥處理,消除不良反應,遵醫囑做酌情增減劑量和更換藥物處理。
1.3觀察指標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以及醫療規范后,本文決定采取心絞痛控制效果、心絞痛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這三項觀察指標。
2結果
2.1護理效果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組心絞痛穩定評分更高、心絞痛發生率更低、疾病知識掌握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觀察組滿意56例,一般14例,不滿意0例。對照組滿意32例,一般32例,不滿意6例,觀察組滿意度為70例(100%),對照組為64例(91.4%)。
2.3生活質量
實施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功能四個方面的評分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奏的改變,冠心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患者出現反復發作的心絞痛,如果長時間未接受有效的治療,可能導致心理衰竭等嚴重不良后果。患者在住院治療后,往往對治療效果抱有極高的期望,加之疾病知識不足,疾病造成的心理落差等,實際治療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在冠心病護理中,傳統的護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患者和疾病的需要,尋求能夠滿足在治療過程中提升患者疾病認知、降低疾病負面影響是最為理想的護理方式。無縫隙護理是一種覆蓋整個治療過程的全面性護理方式,患者在進入醫院后,即給予患者規范細致且優質的護理。在分析患者的疾病特點之后,給予患者入院護理、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藥物護理、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等多種綜合全面性的護理工作,能夠全民性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避免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
在本研究中,經過不同護理內容實施,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生率明顯較低,同時發生心絞痛后心絞痛穩定評分(AS)更高,患者對冠心病健康知識的掌握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提高,生活質量也顯著提高(P<0.05)。
綜上所述,針對冠心病患者實施無縫隙護理能夠有效的減少心絞痛的發生率、提高心絞痛穩定程度,同時能夠有效的提高冠心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極大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極高,無縫隙護理臨床效果加好,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紅宏. 無縫隙護理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絞痛控制及預后的效果探討[J]. 家庭醫藥, 2020, 000(003):299-300.
[2]常亞寧, 孫紅麗, 常乃秀. 冠心病患者采用無縫隙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及研究[J]. 中國農村衛生, 2020(12):1.
[3]范麗女, 敖春暖. 無縫隙護理在冠心病患者心絞痛護理中的效果[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21, 1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