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 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隨著激烈的外部市場競爭以及不斷縮減的下游需求,建筑業目前以及未來長短周期內均處于經濟下行階段。考慮到行業下行期資金壓力增大,建筑施工企業唯有邁出改革的重要步伐,圍繞發展思路和目標,大刀闊斧地推進員工持股計劃,形成“員工+企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才能更好地調動內生發展動力、提升造血功能、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實現員工與企業攜手同行、風雨兼程,共同譜寫企業新發展篇章,推動企業更加穩健、可持續的跨越式發展。
G集團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千億元企業,業務涵蓋建筑施工與安裝、房地產、建筑機械制造與租賃、混凝土、建材銷售、基礎設施投資、國際業務、礦業等板塊,2020年8月與綠地集團實施戰略重組,形成廣西國有資本持股34%、綠地集團持股51%、核心員工持股15%的三元股權結構混合所有制企業。
員工持股計劃是G集團實施混改的制度設計和關鍵工作,自2020年12月30日員工持股計劃公布以來,集團公司僅用一個多月就完成了持股平臺搭建、持股人員名單確定、49家小合伙企業注冊登記以及三次持股份額繳款工作。截至2021年3月,集團近2000名核心員工出資15億元,持有公司15%的股權,形成國有資本持股57.46%、社會資本持股27.54%、核心員工持股15%的股權配比,這項工作的完成標志著員工與企業“利益捆綁”,構建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釋放出員工干事強大活力,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強大的內生動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驅動。
通過運用財務比率分析法,本文從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經營發展能力四個角度展開分析,縱向橫向評價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前后對集團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鑒于集團公司財務績效指標變動亦受市場行情等外部環境影響,因而將集團公司數據與行業均值做比對,在最大限度降低外部環境因素影響的基礎上,分析集團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前后的財務績效指標。
本文以營業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期間費用率作為分析切入點,結合建筑業平均水平,分析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前后集團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規律,指標列示詳見表1。

表1 2018—2021年G集團盈利能力指標
面臨國內疫情反復以及建筑市場環境嚴峻雙重壓力,建筑業整體表現疲軟,進入低速增長區間,營業利潤率逐年下降,其中2021年環比降幅達2.04%。盡管建筑業整體情況不容樂觀,加之原材料價格上漲致使集團公司2020年營業利潤率顯著下滑,但其2021年營業利潤率逆周期上漲,環比漲幅達89.74%,逐步縮小與行業差距,其盈利能力實現逆勢突圍與員工持股計劃有一定正相關作用,一方面,員工持股激勵機制助力全員高效經營,轉變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突出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促進營收穩健,利潤高增;另一方面,集團公司將募集的大量資金投入到項目建設中,竣工產值大幅提高,進而帶來豐厚的營收與利潤。然而,集團公司營業利潤率與行業均值仍存在一定差距,員工持股計劃對其盈利能力的長期影響仍拭目以待。
相比營業利潤率與行業均值存在較大跨度,集團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則穩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盡管行業凈資產收益率近四年持續走下坡路,集團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在大環境影響下也于2019年滑落2.95%,但在員工持股激勵機制影響下2020年開始穩步爬升,2021年漲至11.01%,環比上漲18.90%,其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主要是因為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后,員工掛圖作戰、加壓奮進,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合力攻堅營收、利潤等指標,從而實現集團公司營收持續高漲、凈利潤逐年攀升的新篇章。
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的管控效果則由期間費用率體現,最終通過盈利能力指標影響企業財務績效。在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后的2021年,員工不斷鞏固全員成本意識,不斷加強期間費用開支管控,經橫向同業比對,集團公司期間費用率更是降至3.06%,環比減少15%,進一步說明員工持股計劃可充分激發員工“開源節流、精打細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嚴控非生產經營性開支,壓縮管理費用,最終實現對期間費用管控的正向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集團公司盈利能力不斷增強且走勢平穩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有一定關聯關系,但員工持股計劃對營業利潤率的激勵作用有限,說明集團公司應進一步提升項目建設過程成本管控能力,從生產、采購、技術等各方面思考,精細成本管理、著力降本增效,推動企業盈利能力正向發展。
員工持股計劃對企業營運能力的影響可以通過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以判斷員工持股計劃激勵機制的有效性,指標列示詳見表2。

表2 2018—2021年G集團營運能力指標
作為衡量項目回款效率和資金把控風險的一把橫尺,應收賬款周轉率越大說明應收賬款變現速度越快,資金管理效率越高,企業經濟效益越佳,若應收賬款長期掛賬遲遲不能回款,企業資金缺口擴大的同時,也增加了管理成本與機會成本。盡管面臨著市場飽和、供給收斂以及資金匱乏等多重擠壓與挑戰,但建筑業應收賬款周轉率仍走勢平穩。然而,2018—2020年集團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走勢不盡人意,與行業均值水平相差甚遠,2020年更是跌至195.76%,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仿佛寒冬中的一抹暖陽,給2021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帶來140.11%的漲幅比例,指標值直沖470.04%,究其原因是由于員工持股激勵機制將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相關聯,有效激發團隊斗志,提升工作效率,切實調動積極性,更加突出“現金流回正快”工作要求,注重項目回款效率與效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具體而言,應收賬款清收工作是增加營收、快速變現、直接創造效益的重要途徑,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后,集團公司全員參與、全員發力、全員推進清收工作,不斷轉變清收方式方法,長期掛賬資金得以快速回籠,表現在應收賬款周轉率在2021年出現爬升并超過行業平均值10.04%,為解決生產經營流動資金匱乏問題提供了較大支持,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提升了風險防控能力。
存貨周轉率則反映了存貨運營效率及管理水平高低,是衡量企業運營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由表2可知,集團公司存貨周轉率持續低于行業平均值,在2020年底宣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后才逐步爬升,到2021年底攀升至79.82%,上漲幅度達39.94%,與行業均值80%基本持平,說明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能有效改善存貨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比如集團公司持續深挖鋼材、混凝土等大型建材內部集中采購模式,打造“生產管理能力+自主開發能力+供應鏈快反能力”兼具的供應商體系,有效提高了存貨周轉率,運營周期持續下降,運營能力不斷提升。
企業運營能力強弱的另一個表現是流動資產利用效率的高低,主要通過流動資產周轉率指標反映。經橫縱向比對,2018—2019年集團公司流動資產周轉率均小于1,說明其資金利用效率較低,經濟效益與行業均值存在較大差距,隨后的2020年則出現一個小拐點,流動資產周轉率約等于1,資金收益得到較大提升。不僅如此,2021年是員工持股計劃公布實行后的第一年,集團公司在加快內部資金體內循環、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較大成效,流動資產周轉率提高至236.23%,達行業均值的95.64%。
綜上所述,以上各種跡象皆表明員工持股計劃在有效提高資產管理能力方面持續發揮提質增效的激勵作用,詮釋了員工持股計劃資金流向明確的運行特征,進一步改善企業運營能力。
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簡單可以理解為判斷企業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有息負債的關系,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大于有息負債,則償債能力較強,反之償債壓力較大,本文從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兩個切入點著手分析員工持股計劃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影響。
1.長期償債能力
本文擬選取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兩個細分財務指標來分析員工持股計劃對集團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影響,指標列示詳見表3。

表3 2018—2021年G集團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近年來,建筑施工企業債務負擔有所加重,高資產負債率問題持續負向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其中2020年集團公司有息負債更是高達400多億元,有息負債規模較往年均呈增長趨勢,集團公司面臨著較大財務風險,然而員工持股計劃有助于引入大量個人資本,嚴控負債額度,即擴大資產規模的同時,穩定負債總額,從而降低負債杠桿。據統計,2021年集團公司有息負債降至356億元,較同期下降44億元,資產負債率也隨之降至79.14%,與行業水平持平,環比降幅10.96%,表明集團公司降負債取得階段性成果,資產負債率在年內達標,其平均融資成本保持低位。同時,根據2021年現金流量報表及其附注內容可知,集團公司償還債務增加、新增借款減少、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回落亦得益于集團公司轉變融資方式,即在合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引導職工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做到既不增加甚至降低有息負債以緩解資金需求,又能確保企業正常發展。
相比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則更多反映金融機構等債權人提供的和由員工持股提供的資金來源的相對關系。通過與行業均值相比可知,集團公司產權比率一直居高不下,2020年更是漲至799.65%,主要是有息負債的遞增式上漲,2021年則出現巨大轉折點,降至309.88%,降幅約61.25%,比同期行業均值降幅多53.35%,一方面主要是員工持股計劃進一步優化了集團公司資本結構,其自有資本占總資產的比重增大,負債占比隨之減少,長期償債能力增強;另一方面員工當家做主后,密切關注金融市場變動,與金融機構緊密溝通,優選低成本融資產品,提前置換高息貸款,同時大力開展商票業務,積極拓展商票貼現額度,以票據支付材料款等方式消化融資成本。
綜上所述,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雙雙下降預示著債務資本結構與權益資本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以證明員工持股計劃對集團公司有效提升長期償債能力有突出影響。
2.短期償債能力
本文通過對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的進一步分析與判斷,了解員工持股計劃是否對集團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亦有影響,指標列示詳見表4。

表4 2018—2021年G集團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相對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下降反映集團公司長期償債能力增強,流動比率下降則反映短期償債能力減弱,受行業均值環比下降1%的影響,集團公司2019年流動比率環比降幅達4.65%,主要是由于流動資金用于償還短期貸款所導致,其中2020年流動比率跌至最低點108.17%,則是因為集團公司不斷開拓區內外市場,集中財力投資成立區內外事業部耗損大量流動資金所致。然而,自員工持股計劃全面鋪開后,流動比率快速上升至207.21%,環比漲幅高達91.56%,說明員工持股計劃募集的資金有效解決了集團公司短期貸款償還問題,短期償債能力顯著增強,超行業均值57.21%,進一步證實員工持股計劃對短期償債能力有正向經濟效應,優化債務結構的同時,在資金維穩方面為集團公司大刀闊斧邁向區內外市場保駕護航。
因為流動資產中的存貨等可以在市場形勢好的情況下作為企業的優質資產,也可能在逆勢成為企業沉重的負擔,速動比率指標則剔除了存貨等不穩定因素,所以本文考慮從速動比率角度進一步分析員工持股計劃對集團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由表4可知,2018—2020年期間,集團公司速動比率亦呈現下降趨勢,其降幅遠超行業均值下降幅度,說明集團公司短期償債能力逐年削弱。然而,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有效補充集團公司短期償貸資金缺口,速動比率快速提高至110.11%,超行業均值40.11%,有效排除了可能由于存貨囤積、待攤費用冗余而導致的流動比率激增的因素,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的雙促進、雙提升,體現在集團公司資金得以有效運作,短期償債能力實現質的提高。
但值得反思的是,大于行業均值40%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是否意味著流動資金利用效率較低,資金有剩余?所以,員工持股計劃對集團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有局限性,把握一個度是降低短期償債能力同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企業經營發展能力主要體現在營收、凈利潤、總資產的增長率上,本文擬選取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三個財務指標進行比對分析,探究員工持股計劃在其中的影響,指標列示詳見表5。

表5 2018年—2021年G集團經營發展能力指標
縱觀建筑業發展態勢可知,2019—2020年建筑業經營發展能力逐步進入低速增長階段,營業收入增長逐漸放緩,其中房建、基建等傳統建筑板塊增速較慢,凈利潤增長率也持續走低,主要是由于行業收緊,加之建筑施工企業抗風險能力減弱,業績放緩且彈性小為行業發展施予挑戰。反觀集團公司,自2020年底公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后,得益于員工工作效率與質量的提升、管理費用與財務費用的下降以及民間資本運營資金的填補,集團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主要指標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發展勢頭強勁,說明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對營業收入與凈利潤的增長有提升作用。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房地產市場低迷等重重挑戰下,集團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增長率更是達近四年最高值18.67%,環比增長28.67%;凈利潤增長率實現跨越式上漲達25.76%,環比漲幅突破116.84%,雙雙實現了逆勢突圍。
縱觀2019—2021年經營發展態勢(如圖1所示),集團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兩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為如同“基因再造”般的員工持股計劃成效作出了生動注解,激發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營收、利潤規模加速增長,企業經營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圖1 2018—2021年G集團與建筑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變動態勢圖
此外,在行業平穩增長水平帶動下,集團公司2018—2020年總資產增長率逐年“小碎步”上漲,2021年則突飛猛進,一躍上漲至37.87%,漲幅達22.04%,超行業均值上漲幅度19.7%,主要得益于從員工手中大量募集到的資金儲備以及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后,集團公司在提質增效上持續走在前列,不斷注重提升效益,深入挖掘盈利增長點,堅持效益優先,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管理創造效益,確保企業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對集團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前后橫縱向比對分析可以得出,盡管近年重重外部環境壓力導致建筑行情持續走低,但集團公司經營發展能力仍呈現利好勢頭,說明其強勁的發展能力與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有一定關聯。
當前,建筑業市場下行壓力巨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面臨著較大困難,建筑施工企業唯有重變革、轉機制、調方式,在時代變革中砥礪前行,在企業轉型升級中開局破鏡,才能不斷克服外部市場不利因素的影響,助力企業穩健發展。基于對G集團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經營發展能力四個方面財務指標橫向縱向比對分析,總結歸納出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對集團公司財務績效的正向影響作用,從而以點帶面、以面帶全,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激勵機制有效增強建筑施工企業內生發展動能,激勵員工的拼勁、闖勁、韌勁、沖勁,最終促進建筑施工企業實現更穩健、可持續、有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