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萌,涂煥碌,張子寬,李帥,侯瑩,張華,閆曉麗,章海霞
(太原理工大學 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西 太原 030024)
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新穎的易攜帶、高效轉化與利用的能源產品,成為能源領域研究的重點。但是燃料電池陰極發生的氧還原反應(ORR)本身動力學過程緩慢,需要催化劑來加快反應速率[1-5]。目前,應用最多的是鉑基催化劑,但是鉑儲量稀少,價格昂貴,嚴重制約了燃料電池的發展[6-9]。
近年來,已有研究證明邊緣缺陷可以作為雜原子的摻雜位點[10-11],增強電催化活性。石墨烯納米帶(GNRs)由于其豐富的邊緣缺陷,為雜原子提供了豐富的摻雜位點作為催化活性位點。本文通過水熱和高溫退火法制備了一種N摻雜GNRs材料(N-GNRs-900),在堿性條件下表現出了優良的ORR催化性能。
多壁碳納米管(MWCNTs,直徑10~20 nm,長度0.5~2 μm),購于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有限公司;濃硫酸、過氧化氫、濃鹽酸、高錳酸鉀、磷酸、尿素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均是用Thermo Scientific超純水系統生產的去離子水。
LYRA3 XMH掃描電子顯微鏡(SEM);JEOL JEM-201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TEM);Rigaku Ultima Ⅳ型X射線粉末衍射儀(XRD);Escalab 250Xi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CHI 760E型電化學工作站。
1.2.1 氧化石墨烯納米帶的制備 將200 mg MWCNTs分散在36 mL H2SO4中,超聲15 min,室溫下磁力攪拌2 h,然后緩慢加入4 mL H3PO4,攪拌 15 min 后緩慢加入1.2 g KMnO4,在70 ℃的水浴鍋中磁力攪拌2 h。然后將攪拌完成的液體倒入含有10 mL H2O2的冰中,靜置沉淀一夜。用5%的稀HCl洗滌,再用去離子水洗滌、離心、冷干,得到氧化石墨烯納米帶(GONRs)。
1.2.2 g-C3N4的制備 將尿素研磨,放入坩堝中,蓋嚴坩堝蓋,放入管式爐中,以5 ℃/min的升溫速度升至550 ℃,保溫4 h,隨爐冷卻至室溫,得到淡黃色的g-C3N4。
1.2.3 氮摻雜石墨烯納米帶的制備 將GONRs和g-C3N4放入水熱反應釜中,超聲30 min,得到均勻的黑色溶液。在烘箱中180 ℃水熱反應12 h。洗滌、冷凍干燥,得到GONRs@g-C3N4黑色粉末。在Ar的氣氛下,在管式爐中以10 ℃/min的升溫速率升至900 ℃,保溫1 h,隨爐冷卻,得到氮摻雜石墨烯納米帶(N-GNRs-900)。
使用電化學工作站進行電化學性能測試,采用標準三電極系統,其中SCE作為參比電極,對電極采用石墨棒(直徑6 mm),工作電極采用玻碳電極(直徑5 mm),電解液為0.1 mol/L的KOH溶液。5 mg 樣品超聲分散在490 μL的水和490 μL的乙醇溶液中,超聲30 min后加入20 μL的膜溶液(5% Nafion),超聲30 min,得到分散均勻的催化劑溶液。取10 μL的催化劑溶液滴至電極上,在空氣中完全蒸發溶劑,得到工作電極。
2.1.1 形貌及結構 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對樣品的形貌和結構進行表征,結果見圖1。

圖1 MWCNTs(a)、GONRs(b)、GONRs@g-C3N4(d)、 N-GNRs-900(e)的SEM像和MWCNTs(c)、 GONRs(f)的TEM像Fig.1 SEM image of MWCNTs(a),GONRs(b),GONRs@g-C3N4(d),N-GNRs-900(e) and TEM image of MWCNTs(c),GONRs(f)
由圖1可知,未處理的MWCNTs為細條狀,經過H2SO4氧化處理后條帶變寬,表明MWCNTs已剪切為GONRs(圖1b)。圖1c為MWCNTs的TEM圖像,可以觀察到MWCNTs規則的邊緣和中空的結構,剪切為GONRs后,邊緣變得不規則,且條帶變寬(圖1f)。圖1d GONRs@g-C3N4中仍然存在尚未分解的g-C3N4,g-C3N4與GONRs纏繞交聯,表明水熱過程中,GONRs條帶與g-C3N4片層只是簡單的π-π鍵的結合。經過高溫退火后,g-C3N4的形貌消失,N-GNRs-900的形貌較GONRs@g-C3N4和GONRs更為疏松,呈現出多孔的結構(圖1e)。
2.1.2 相組成和結晶度 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分析樣品的相組成和結晶度。圖2為MWCNTs、g-C3N4、GONRs、GONRs@g-C3N4、N-GNRs-900的XRD圖。

圖2 樣品的XRD圖Fig.2 XRD patterns of samples
由圖2可知,MWCNTs在25.8°出現了一個尖銳的衍射峰,晶面間距(d)值為0.345 nm,對應于石墨碳的(002)晶面;將MWCNTs剪切形成的GONRs在10.9°有一個寬峰,表明剪切導致一些氧化官能團的存在,(002)晶面的d值從0.345 nm增加到 0.81 nm。g-C3N4樣品在27.5°出現了明顯的(002)晶面衍射峰,而將其與GONRs水熱復合后形成的GONRs@g-C3N4樣品中仍然有g-C3N4的衍射峰,但是強度有所減弱,表明水熱過程中GONRs和g-C3N4存在交聯作用,這一點在GONRs@g-C3N4的SEM圖中也可以得到證明。將GONRs@g-C3N4高溫退火后得到的N-GNRs-900樣品在26.1°處重新出現了石墨碳(002)晶面的衍射峰,d值為0.342 nm,而g-C3N4的衍射峰消失,表明在水熱及高溫過程中,GONRs含氧官能團熱解轉變為GNRs,同時 g-C3N4熱解消失產生的N對GNRs進行摻雜,形成 N-GNRs-900。
2.1.3 元素組成與價態 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對N-GNRs-900的元素組成和價態進行了表征,結果見圖3。




圖3 N-GNRs-900的全譜圖(a),N-GNRs-900的高分辨 C 1s光譜圖(b),N-GNRs-900的N 1s光譜圖(c)及 N-GNRs-900的吡啶N、吡咯N、石墨N 和氧化N的分布對比(d)Fig.3 XPS survey spectrum of N-GNRs-900(a),C 1s spectrum of N-GNRs-900(b),N 1s spectrum of N-GNRs-900(c),distribution of pyridinic N,pyrrolic N,graphitic N,and oxidized N obtained from the N 1s spectrum of N-GNRs -900(d)

在0.1 mol/L的KOH溶液中,對N-GNRs-900進行循環伏安曲線測試(CV)和線性掃描伏安曲線(LSV),結果見圖4~圖9。

圖4 N-GNRs-900在Ar和O2飽和的 0.1 mol/L KOH中的CV曲線Fig.4 CV curves of N-GNR-900 in Ar-saturated and O2-saturated 0.1 mol/L KOH solution
由圖4可知,N-GNRs-900在Ar飽和的電解液中沒有明顯的氧化還原峰,在O2飽和的電解液中,出現了明顯的氧化還原峰,說明N-GNRs-900具有一定的ORR催化活性。LSV曲線通常用來評價催化反應的效率。由圖5可知,N-GNRs-900的半波電位約為 0.81 V,起始電位約為 0.92 V,均高于GONRs和GONRs@g-C3N4的,而略低于Pt/C(0.83 V,0.94 V),表明N-GNRs-900的催化活性明顯優于GONRs、GONRs@g-C3N4,略低于商業Pt/C。

圖5 催化劑在O2飽和的0.1 mol/L KOH 溶液中的LSV曲線Fig.5 LSV curves of the various catalysts in O2-saturated 0.1 mol/L KOH solution

圖6 不同轉速下N-GNRs-900的LSV曲線Fig.6 LSV curves of N-GNRs/G-900 at various speed ranges of 400~1 600 r/min

圖7 不同電勢下N-GNRs-900的K-L圖Fig.7 K-L plots of N-GNRs-900 at various potentials
在不同轉速下的LSV曲線通常用來研究催化劑的動力學特征。由圖6可知,隨著轉速的不斷增大,擴散電流均勻增加,說明N-GNRs-900電流是受氧氣擴散控制的。根據這個結果,進一步做了K-L線,由圖7可知,不同電壓下K-L都符合線性關系,說明其對應于與溶解氧濃度有關的一級反應動力學。此外,根據K-L方程的斜率可以計算出樣品的電子轉移數n=3.65,基本符合ORR的四電子轉移過程。
為了檢測ORR過程中H2O2的產率,獲得準確的電子轉移數,進行了RRDE實驗,結果見圖8。

圖8 催化劑的電子轉移數和H2O2產率圖Fig.8 Electron transfer numbers and H2O2 yields of various catalysts
由圖8可知,N-GNRs-900的H2O2產率較低,低于其他對比樣品(GONRs,GONRs@g-C3N4),可與貴金屬Pt/C催化劑相媲美,電子轉移數接近4,與K-L方程計算所得結果一致。
作為一種ORR電催化劑,除了具有良好的活性外,循環穩定性是衡量ORR催化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由圖9可知,在循環5 000圈的CV測試后,LSV曲線幾乎沒有負移,表明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圖9 N-GNRs-900循環5 000次前后的LSV曲線Fig.9 LSV curves of the N-GNRs-900 catalyst for 5 000 cycles
用g-C3N4作為N源,通過縱向剪切MWCNTs的方法成功制備多孔結構的N-GNRs-900。摻雜的N元素在催化劑中主要以吡啶N、吡咯N、石墨N和氧化N的形式存在,其中吡啶N作為ORR催化的活性位點,占比最多。高的吡啶N含量使得 N-GNRs-900 具有較好的電催化活性,在0.1 mol/L KOH電解液中,半波電位可達到0.81 V(vs.RHE),起始電位0.92 V(vs.RHE),N-GNRs-900 在循環 5 000 圈后半波電位幾乎沒有負移,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