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摘要:目的 探討替羅非班聯合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方法 研究對象為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其按照入院順序分成2組實施研究,納入對照組的患者采用雙聯抗血小板聯合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納入觀察組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替羅非班治療,對比2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更低(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羅非班聯合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可預防及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控制其病情發展。
關鍵詞:替羅非班;急診冠脈介入術;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 R542.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4--01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由冠脈粥樣硬化、炎癥及先天性畸形等多種因素導致,多數患者發病前伴有心絞痛、胸悶憋氣、心慌、頭暈等癥狀。對病例進行統計分析可知,95%以上患者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患病史,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煙等是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據調查,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年齡段為50~70歲,隨著年齡的增大,發病率顯著提升。臨床治療該種疾病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患者心臟功能,防止梗死面積擴大,減少心肌缺血范圍為主要原則。冠脈介入術作為疾病最有效的急救手段,可提高冠脈開通率,增加心肌細胞灌注量,使得患者存活率得以提升,改善患者預后。90%以上患者術后可獲得TIMI3血流,該種手術的一大優勢是無出血風險,但約30%患者實施介入術將閉塞的冠狀動脈重建后,心肌細胞仍無法完全灌注,出現無復流現象,對其預后不利[1]。替羅非班是一種可逆性非肽類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 /Ⅲa受體拮抗劑,可與纖維蛋白和血小板GPⅡb /Ⅲa受體結合,起到抑制血小板的作用,阻斷血栓形成[2]。鑒于此,本次研究以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例,探討替羅非班聯合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的效果,具體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其按照入院順序分成2組實施研究,每組39例。男女之比在對照組為18:20;年齡區間32~75歲,平均年齡(62.42±3.11)歲;合并糖尿病14例,高血壓16例,高脂血癥15例。男女之比在觀察組為17:21;年齡區間33~76歲,平均年齡(62.78±3.08)歲;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壓15例,高脂血癥14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冠脈介入術治療,冠狀動脈造影采用3 000 u 肝素鈉注射液,通過橈動脈或肱動脈鞘內注射給藥。
對照組:接受雙聯抗血小板聯合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術前口服300mg及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針對血脂異常的患者給予他汀類藥物降脂。
觀察組除采用以上治療方案外,靜脈注射替羅非班治療,給藥方案為:術中通過指引導管冠脈動脈內注入5~10μg/kg鹽酸替羅非班注射液,3min內注射完。術后靜脈維持推注4~48h替羅非班,用量控制在0.075~0.15μg/kg,如患者出現出血現象,立即停止給藥。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絞痛)。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納入到SPSS20.0軟件系統中,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并發癥發生率及手術成功率行x2檢驗,手術指標、心肌纖維化水平及心功能指標行t值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更低(P<0.05),詳見表1。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由于病灶不穩定,易出現破裂及斑塊脫落的情況,使得血管得以堵塞,該種疾病的致殘率及致死率極高,在臨床受到廣泛關注。冠脈介入術是治療該類疾病最有效的方式,其能幫助冠狀缺血血管重建,使得梗死部位得以疏通,提高患者心肌血液灌注量,促進患者心臟功能的同時,改善機體血液循環。然而治療后急性期患者易出現無復流、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后心絞痛等并發癥[3],其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實施冠脈介入術的過程中,引導用的導絲輸送時會損傷患者冠脈管壁,術中球囊擴張及支架使用可造成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導致斑塊破裂,使其隨血流到達遠端血管,引發血栓,使得機體出現微循環障礙,導致心肌細胞損傷。替羅非班能減少血小板表面相關受體,減少血小板活化、黏附及聚集,減少微小血栓形成,促進冠脈微循環,使得心肌血液灌注量得以提升,防止心肌損傷[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實施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的過程中,采用替羅非班治療能發揮較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而術后持續注入該種藥物,可維持血液濃度,使得藥物持續發揮作用,預防冠脈形成血栓。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羅非班聯合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可預防及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控制其病情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露,劉愛軍,張永林,等.急診PCI術中冠狀動脈內應用不同藥物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1,31(13):88-93.D
[2]白雁,安國富,趙丹丹.PCI術聯合冠脈內及靜脈注射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對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的影響[J].臨床醫學,2021,41(4):32-34.
[3]卜雪芹,李學永,曾偉,等.替羅非班聯合重組人腦鈉肽對急性心梗患者PCI術后心功能及心肌組織灌注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21,13(7):823-825,834.
[4]王楚林,吳強,徐名偉,等.PCI術聯合冠脈內替羅非班治療對AMI患者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廣東醫學,2020,41(16):1702-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