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燕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 廣東 肇慶 526000)
手術室是醫院中的核心組成部門,每個環節是否規范有序與手術是否安全緊密聯系。手術室因人員流動性大,護理工作量與環節較多,在麻醉、手術及搶救期間,存在部分高風險因素,對護理服務質量產生影響。甚至導致重大事故或醫療糾紛,給患者與醫院造成嚴重影響與損失,因此保障手術安全是手術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標,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重點關注內容。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在實際護理工作中,手術室的工作比較繁雜,手術室護理具有技術含量高,風險高,且有較強的工作強度,因此對于護理服務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更高,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本研究旨在探究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2020 年1 月—10 月收治的200 例外科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神志清晰,無意識障礙;②病歷資料完整;③中途未退出者。排除標準:①伴有不同程度認知障礙者;②聽力障礙或者無法交流者;③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 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術前協助患者做相關檢查,告知注意事項,術中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配合醫師傳遞器械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細節護理。具體方法:(1)手術前細節護理。術前全面訪視患者,詳細告知患者手術相關知識,包括麻醉、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等,告知其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進一步緩解患者對手術的緊張感。記錄患者術前的各項指標,包括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便于在術中全面性的實施各項細節護理。(2)手術中細節護理。手術前全面檢查各類物品、器械的使用狀態等,堅持無菌消毒制度。將患者融入手術室,對患者實施在肢體語言或者語言鼓勵。安慰患者,為患者實施心理疏導,觀察患者手術中的心理狀態,不要刺激患者。適當為患者介紹手術的進程,贊揚患者的表現。手術中細致照顧患者,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配合醫生做好相應的檢查工作,調整好無影燈的亮度,全面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做好記錄,做好各項保暖措施。術中還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遵循無菌操作的各項流程,加強和醫生之間的配合。(3)手術后細節護理。在患者麻醉復蘇期要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該階段有可能發生麻醉不良反應且護理工作中容易忽視,而導致一系列不良事件發生。術后訪視患者,關心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為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后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每間隔2 h 需要調整1 次體位,避免壓瘡的發生。為患者介紹疼痛緩解的方式,告知患者采取適當措施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感受如看電視、聽音樂,與家人交談或者深呼吸等等。(4)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患者手術開始至結束期間進行間歇性按摩。在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將患者小腿各四個腔室及大腿各兩個腔室佩戴好間歇式充氣壓力儀,術中將儀器調至間歇壓力模式,對其腳踝到小腿至大腿按順序進行加壓,每次按壓持續2 h,每次按壓結束后可休息30 min。術后在搬運患者時,應注意動作輕柔,平穩更換其體位,將其患肢抬高至15 ℃,時刻保持膝關節處于彎曲狀態,密切關注其患肢皮膚溫度、顏色以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術后進行生命體征監測。
(1)統計有術后低體溫、輸液反應、壓瘡、脫管、配合失誤等手術室不良事件發生。(2)采用自制手術室護理質量量表,評估消毒隔離、儀器管理、器械準備、護理配合等項目,每項10 分,得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好。(3)對比兩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程度,向患者發放本院自制的手術室護理滿意程度調查問卷,滿分為100 分,滿意90 分及以上,一般滿意70 ~89 分,不滿意70 分以下。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4)在護理前后通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對兩組焦慮、抑郁嚴重程度進行評估,總分共25分。7分以下無焦慮、抑郁;7 ~14 分疑似焦慮、抑郁;15 ~21 分中度焦慮、抑郁;21 分以上重度焦慮、抑郁。

護理后,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3.00%)低于對照組(1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8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滿意度對比[n(%)]
護理后,觀察組HAMA、HAMD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組間比較焦慮、抑郁情況(±s,分)
手術室中的護理工作與普通病房相比,更加繁雜和瑣碎,并且工作強度大,具有較高的風險。是很多個細小環節的不斷重復,但是任何一個小細節出現問題便可能會導致不良事件發生,從而引發醫患糾紛,因此要加強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在逐漸提高。但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仍然存在,對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均造成威脅。因此需了解安全隱患的因素,并實施針對性的措施,可顯著減少安全隱患,從而使護理質量明顯提升。
常見的影響手術室安全的相關因素主要為:(1)管理方面。①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夠嚴格,手術室有諸多規章制度,如查對制度、手術室安全制度、藥品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標本制度及手術室護理記錄單填寫標準等。這些制度在繁忙的工作中使護理人員難以嚴格遵守制度執行,為手術室護理工作埋下隱患。②手術室護理人員大部分是年輕、剛參與工作的人員,因缺少臨床經驗,無法準確判斷患者病情,不能正確處理手術中各種情況,當手術出現突發事件時難以冷靜應對。(2)落實查對制度方面。①未按照接送工作流程對手術患者進行仔細核對是造成手術人員錯誤的首要原因;同一病區有轉床手術患者、多個患者及接手術患者時更易出現錯誤。②未標示手術部位,在麻醉前、手術前及患者離開手術前3 個時段未做手術安全核查。③未嚴格按照3 人5 次清點制度進行查對,導致敷料、器械、縫針等清點失誤,將異物留存在患者體內,進而出現醫療事故。④未嚴格按照查對制度執行造成用藥、輸液及輸血等出現錯誤。通過不斷鑒別手術室護理工作時潛在與已存在的不安全風險,尋找影響護理安全的相關環節,對患者進行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清除護理隱患。
手術室細節護理的本質為臨床各類細節操作的護理措施,能夠降低手術中、手術后各類不良問題的發生率。手術室細節護理的臨床應用,能夠為患者創設一個良好的手術治療環境,保證護理安全、護理質量,對各項手術治療活動的有序開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3.00%)低于對照組(1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目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8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觀察組HAMA、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0.05)。分析原因:手術室護理中若出現不當的護理措施,便很可能造成術后并發癥等各種不良事件情況發生,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細節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彌補常規護理方式的不足,該種護理模式更加注重與對患者的細節護理管理,能夠減少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必要傷害的風險因素,讓護理工作更加全面性,減少各種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從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觀察組首先在術前給予患者全面訪視,了解患者一般情況,針對性的給予術前宣教,緩解患者緊張感,另外評估出的術前心理、精神等方面指標要記錄好,便于在術中更好的實施細節護理。此外,本研究觀察組在手術中給予患者細致的照顧,協助其取舒適的體位,在手術開始前調整好光線,保證手術儀器和設備正常,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便于及時發現異常情況;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為患者做好保暖,熟練配合醫生完成手術。手術后清點手術物品,加強和患者家屬溝通,評估病房環境,給予患者安靜、整潔、舒適的休息環境,加快術后恢復速度,從而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實施手術室細節護理可減少外科手術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負性情緒,提升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度,此方法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