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瑛,李思媛
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云南曲靖 655000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視力損傷與進行性視神經損害的總稱,是常見眼科疾病,同樣也是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 和病理性眼壓升高存在直接關聯[1]。根據臨床數據統計可知, 約75%青光眼患者會并發白內障,兩者互相作用,直接提高了致盲性[2]。臨床治療青光眼的最佳方式為手術, 能夠使眼壓降低并有效緩解視覺神經損傷,加快視力恢復速度[3]。 但手術的有創性明顯,很容易誘發一系列并發癥,進而對手術療效產生影響,預后效果較差[4]。目前,現代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臨床中將超聲乳化與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合應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備受醫護患認可[5]。 該研究特選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該院68 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 深入研究并分析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68 例, 按照入院序號劃分兩組,對照組34 例,男18 例,女16 例;年齡42~78 歲,平均(57.79±6.84)歲。研究組34 例,男19 例,女15 例;年齡41~79 歲,平均(57.77±6.86)歲。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6]:符合《眼科》中有關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診斷標準;滿足手術指征,無凝血功能障礙;單眼患病合并白內障;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7]:主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者;眼部先天性結構異常者;精神系統疾病者;認知障礙無法溝通與交流者;視網膜脫落者。
對照組應用周邊虹膜切除術治療, 將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61023722)注射在球結膜部位,待麻醉滿意后即可將球結膜與角膜緣逐次剪開, 將根部虹膜形切口切除后選擇無菌水沖洗前房。 完成沖洗后將鞏膜瓣兩角縫合處理,最后縫合球結膜切口。
研究組應用超聲乳化聯合IOL 植入術治療,手術治療前選擇托吡卡胺眼液(國藥準字H32021199)進行擴瞳處理,待麻醉滿意后在患眼10 點方向與2點方向做出角膜切口,將黏彈劑注入其中,并采用環形方式將晶狀體前囊膜撕開。 對晶狀體核進行超聲乳化處理,并選用I/A 沖洗手柄清理皮質,選擇原位超聲碎核法對殘留皮質進行灌注與抽吸。 超聲乳化狀態下應保證乳頭始終朝下, 對后囊膜進行拋光處理,將透明質酸鈉注入前方,在囊袋內植入人工晶狀體,在對透明質酸鈉抽吸干凈以后,將BSS 液注入,以保證前房恢復,最后密閉處理切口,將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國藥準字H20020496)涂抹在結膜囊部位。
①對患者手術療效、并發癥狀況進行評估。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由完全成功、相對成功、失敗3 部分。 其中,完全成功指9 mmHg<眼壓≤21 mmHg,無需用藥治療;相對成功指9 mmHg<眼壓≤21 mmHg,需用眼壓藥物治療; 失敗是眼壓>21 mmHg 且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完全成功率與相對成功率總和。并發癥主要包括前房滲血、黃斑水腫、后囊膜破裂。
②比較兩組手術前后視力、眼壓、前房深度、生活質量。 選擇非接觸式眼壓計、眼科AB 超對視力、眼壓、前房深度進行測定。視力以國際標準視力表為參考,分數越高即表示視力越好。以視功能指數量表為依據評價生活質量,滿分為56 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97.06%)高于對照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手術后,研究組視力(0.79±0.04)、眼壓(14.09±2.13)mmHg、前房深度(3.89±0.31)mm 均優于對照組的(0.62±0.08)、(19.33±2.58)mmHg、(2.48±0.43)m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視力、眼壓、前房深度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intraocular pressur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視力、眼壓、前房深度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intraocular pressur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視力手術前 手術后眼壓(mmHg)手術前 手術后前房深度(mm)手術前 手術后研究組(n=34)對照組(n=34)t 值P 值0.27±0.04 0.26±0.01 1.414 0.162 0.79±0.04 0.62±0.08 11.083<0.001 35.55±2.96 35.58±2.93 0.042 0.967 14.09±2.13 19.33±2.58 9.133<0.001 1.55±0.26 1.52±0.24 0.494 0.623 3.89±0.31 2.48±0.43 15.510<0.001
手術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46.14±4.03)分高于對照組的(37.47±4.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組別研究組(n=34)對照組(n=34)t 值P 值手術前 手術后27.27±3.64 27.23±3.66 0.045 0.964 46.14±4.03 37.47±4.17 8.718<0.001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82%)低于對照組(23.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青光眼以中老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 很容易并發白內障,是不可逆性致盲眼病[8]。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導致失明、 低視力的可能性是開角型青光眼的10 倍,同樣也是國內不可逆致盲眼病常見原因[9]。 臨床中,年齡超過50 歲群體的相關性白內障患病率高達50%, 因而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一般會并發白內障,且兩種眼病互相作用,加快了疾病發展速度,對患者視功能與生活質量產生了極大危害[10]。 而且,患者眼球的解剖特性較之于常人更復雜,其角膜小、晶狀體大,而睫狀體體積要大于常人,因而其前房、房角和常人相比要更淺、更偏窄[11]。 在光亮對眼球照射調節時則會使晶狀體與虹膜互相壓迫, 增加了房水經過瞳孔從后房向前房流入的難度。此時,房水會大量淤積在后房而形成壓力, 致使虹膜向外部突出而房角發生變化。 若患者眼球調節瞳孔擴散或情緒過于激動就很容易誘發青光眼[12]。 根據既有研究成果發現,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晶狀體膨脹過程中,其晶狀體前囊膜會在虹膜貼附而出現瞳孔阻滯的情況,虹膜會向前方推移,直接導致前房變淺、房角狹窄,進而提高眼壓, 所以需在臨床積極開展虹膜周邊切除治療[13]。
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能夠對晶狀體因素影響加以解除, 進而在發病機制方面避免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生。人工晶狀體厚度比人眼晶狀體要小,且房角能夠增寬1.57 倍。 經手術治療后,患者前房會加深,在晶狀體虹膜隔后移的情況下, 即可使誘發瞳孔阻滯因素得以消除[14]。 而在手術治療前使用裂隙燈顯微鏡與房角鏡檢查房角, 并對其關閉粘連范圍加以記錄。 在手術過程中選用透明質酸鈉對周邊虹膜向后推壓,即可分開沒有完全粘連房角,有效恢復小梁網濾過功能,使虹膜根部更平坦,同時脈絡膜鞏膜通道開放,即可對眼壓加以控制[15]。 而對于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而言, 其晶狀體較厚而且位置較為靠前, 在實施晶狀體摘除手術后則會因植入人工晶狀體而增加中央前房的深度, 且瞳孔緣相對位置平坦,有效解除了瞳孔阻滯,也使得前房角擁擠情況被解除,開放了非粘連性關閉前房角。而房水借助沒有粘連的小梁網引流,即可實現眼內引流的目的[16]。 因此,兩種手術方法的聯合應用利于瞳孔阻滯的解除,使得前房角再次開放,粘連也明顯減少,更有利于對眼壓的合理控制。與此同時,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 同樣可使晶狀體混濁影響視力功能的情況被去除,利于患者術后視力功能的提升。
根據既有資料數據發現, 白內障超聲乳化與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用能夠加深中央與前房周圍深度,瞳孔緣與晶狀體平面距離會增加,使堵塞程度得以緩解,以保證防水流動性的恢復,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 臨床通過Meta 分析法展開研究,發現該治療方法能夠使眼壓下降, 利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視力的恢復。
該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82%)低于對照組的(23.53%)(P<0.05)。 與林咸米[1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其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視力(0.73±0.11),前房深度(4.58±0.85)mm,手術并發癥發生率4.6%均優于對照組(P<0.05)。 研究還顯示,手術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46.14±4.03)分高于對照組(37.47±4.17)分(P<0.05)。 熊偉[18]運用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90 例,結果顯示,手術后,觀察組患者生理、心理、社會以及情感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該研究結果相似。由此提示,白內障超聲乳化與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聯用能夠使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
在前房深度減少并且比體內晶體厚度一半更低的情況下, 通過手術治療即可對原生晶體缺陷加以彌補,使前房擁擠的狀態得到緩解,加快房水循環恢復。相關研究表明,兩種手術形式聯用可對疾病有效阻滯,而且晶狀體摘除后前房的深度會增加1.37 倍,而聯用舒張和透明質酸鈉即可將周邊鞏膜向后推壓,并對眼壓加以控制。 該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經治療后,眼壓為(14.09±2.13)mmHg,而對照組患者眼壓為(19.33±2.58)mmHg。 由此可知,聯合治療方法能夠使患者眼壓明顯降低,利于其視力功能的恢復。
總體來講, 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臨床治療中, 聯用白內障超聲乳化與人工晶狀體聯合的效果確切,不僅能夠使患者眼壓下降,加快其視力恢復速度,同樣利于其生活質量的提高,治療更安全更有效,具有較高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 超聲乳化與IOL 植入術聯用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治療效果理想,超聲乳化技術可通過對眼壓的控制盡快改善患者視力水平。而且,超聲乳化能夠保證虹膜根部在睫狀體附著,前方狹窄角度明顯擴大,術前不會損傷患者眼壓、視神經和視野,且并發癥較少,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升,并加快其病情康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