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要求,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進。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統籌城鎮和村莊布局,科學確定村莊分類,加快推進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編制村莊規劃,嚴格規范村莊撤并。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健全傳統村落監測評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審查等機制。保護特色民族村寨。實施“拯救老屋行動”。推動村莊小型建設項目簡易審批,規范項目管理,提高資金績效。總結推廣村民自治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群眾參與鄉村建設項目的有效做法。明晰鄉村建設項目產權,以縣域為單位組織編制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
2.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推進農村改廁,具備條件的地方可推廣水沖衛生廁所,統籌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不具備條件的可建設衛生旱廁。鞏固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成果。分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優先治理人口集中村莊,不適宜集中處理的推進小型化生態化治理和污水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加強村莊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建設,推進就地利用處理。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
3.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鄉鎮通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扎實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農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改造,配套完善凈化消毒設施設備。深入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建設。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善農村房屋建設標準規范。加強對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整治。
4.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推進智慧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加快推動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5.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由注重機構行政區域覆蓋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務覆蓋轉變。實施新一輪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落實對特殊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分類資助政策。提升縣級敬老院失能照護能力和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水平,加強鄉鎮便民服務和社會工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