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鮮雨航 向彤彤 王鈺 陳國慶
摘要: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為傳統農業賦能,得到有效應用后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型。為了更好實現鄉村振興,全球移動互聯網技術不斷更新,互聯網和農業也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系,形成了方便快捷、先進高產和安全合理的現代新型農業模式。我國現代農業正處于發展的高峰期,發展歷程中也有不足之處,本文闡述物聯網新技術在我國農業上的應用發展,分析不成熟技術應用在農業中面臨的問題。提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必須要建設穩定可靠的信息化基礎、對于不足的農業應用設施增大建設投入和人才培養和建立必要的共享數據中心的發展對策,促進我國傳統農業與時代相結合,加快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
關鍵詞: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物聯網
物聯網作為大數據分析的重要驅動力,對農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雖然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在物聯網農業發展中,農業數據的共享體系不夠健全,相關的科學研究資源比較缺乏,農民無法快速接受新技術,使得物聯網農業技術在農村的實行存在困難。在我國的傳統農業生產中,大多數農業生產都是靠著農民自己的經驗來判斷農作物是否該種植以及采收等。然而物聯網的高效性和智能性會給農民帶來更適合更科學的種植方式,使得農民的生產生活更加智能化,幫助農民節約勞動力,讓農民學習到許多有用的農業知識,農民可以不再像以前一樣辛苦。當下,物聯網農業技術的發展問題,是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適應當下數字時代的發展趨勢,我國必須加強農業物聯網建設,把完善農業物聯網數據庫和農業物聯網技術研究作為現代物聯網建設的主要挑戰。在農業方面讓傳統農業在發展中尋找機遇,抓住機遇走向智能化、產業化,逐步形成農業產業鏈,讓農民走向富裕,為我國農業經濟帶來巨大利益。
現代化農業在物聯網的幫助下,以計算機為載體,實現了對農業生產的高效化管理。當前,各個行業在物聯網的帶動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振興和農業的現代化依舊是現代發展的關注點,而我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農業生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首先,與以前的經濟相比,現代化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經濟。現代新農業緊跟時代潮流,線上平臺成為新的銷售走向,成功改變了農村傳統的銷售方式。于是,新的銷售模式以“直播”為代表應運而生;二是新的時代促使農業進入新的發展,不斷提高的農業生產水平,更加嚴格的農業發展要求,精準、高效、智能化新的走勢。最后,隨著技術的發展,如物聯網等技術,智慧農業逐漸興起,從業者只需在電腦上進行簡單的操作步驟,就可管理現代智慧農業種植園。我國部分貧困地區農業經濟還未得到良好改善,原因在于仍處于傳統的開發模式。就目前發展趨勢分析,現代科技的進步正在帶動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大潮將使農業經濟運行趨于平穩、發展的更迅速。
2.1 科研資源匱乏
科技水平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受制于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經驗不足,人才的缺失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同時也使得難以推動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各地政府雖然認識到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實施了一些方案對農村的經濟進行發展,但由于技術人員經驗不足、我國農業技術人員人才不足,以及多數農村工作者來自于農村,其文化素質偏低,不能充分理解技術的具體操作,導致方案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不能順利的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2.2 推廣宣傳難度大
網絡通信未在農村達到全面覆蓋。互聯網有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但由于一些偏遠山區和貧困地區還無法實現互聯網的全覆蓋,無法通過互聯網對當地的農業生產進行推廣,沒辦法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體系,很難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制約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
就目前形勢而言,僅僅擁有互聯網的宣傳平臺遠不能達到要求,當地的發展要基于所在地區的農業特點,打造出特色的農產品。影響農產品推廣的因素包括,產品的包裝樣式落后,不符合當代審美等在產品的宣傳與競爭中不占優勢;宣傳銷售的渠道單一,沒有利用多媒體進行宣傳,制約了當地產品品牌的宣傳;產品宣傳意識較弱,類似互聯網等新型的銷售平臺對于農村基層人員而言無法意識或者難度太大。由此看出,宣傳對于農村經濟仍是巨大挑戰。
2.3 農業數據共享體系不健全
數據共享體系的建立,能有效的降低大數據的應用,對農業成本進行管理,增加大數據的應用受益。數據共享體系不健全,會導致各地區之間的數據不流通、不完整等,造成市場的混亂。例如,蔬菜的供給供大于求,沒有健全的數據共享體系,會造成蔬菜的價格下降,影響市場的穩定。截至目前,依然有很多的農村尚未建立一個健全的數據共享體系,導致當地的經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無法建立數據共享平臺、農業數據的收集、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與管理體系。
3.1 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
物聯網作為互聯網的延伸,將互聯網和傳統農業聯系在一起形成新的農業模式,對于網絡的要求極高,要實現現代化農業,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必要的。因此需要聯系有關部門加強對網絡通信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進行建設,對發展較差的地區也進行光纖的覆蓋以及光貓設施的安裝,解決偏遠地區網絡速度慢等問題,保證能夠較好的提升農村網絡質量。農村也可以實現信息的及時獲取和發送,實現農村可以與城市直接通過互聯網相通,確保農村網絡能夠與農業設備相連,機械設備能通過互聯網進行控制。經濟實惠原則普及信息化。信息化的普及是實現“物聯網+農業”的前提,農村很多地區沒有普及到網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地的農民都認為網絡費用會帶來沒必要的負擔,所以應較高力度對農村地區網絡通信進行優惠,降低現代化農業發展成本。
3.2 加大科研投入
加大力度對于核心的技術進行研究。對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區域特點,國家應建立健全農業科研體系,搭建適合不同地區的現代農業種植系統。
增大科研人才培養力度。我國農村地區配備的機械技術比較落后,沒有先進的基礎設備對農村現代農業的支持。政府出臺政策對相關人才進行培養,引進國外具有實力的科研專家為我國現代化農業技術發展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后備人才資源,提升我國科研氛圍和科研實力。確保有更多的技術人才能夠投入到現代農業創新發展中,攻克核心技術研發難的問題,開發出實用性強的農業科學技術,完善適合我國的智慧農業體系,加快我國實現現代化農業的進程。培養技術方面人才主要目的是攻克我國目前面臨的技術難題,提升我國現在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實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培養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出眾的人才到新農業模式應用地區進行現代農業基礎知識講解和普及,向農民介紹現代農業前景和需用到的技術設備,對新技術進行傳授,解決農村地區人員學歷低和技術設備操作難的問題,加快我國新農業模式在農村地區的普及。
3.3 共建共享數據平臺
共建數據平臺。農業信息涵蓋范圍廣、信息內容復雜和不同地區種植和經營政策多元化,我國擁有不同的地理環境、種植環境和農作物不同種植習性,必須要建立一個實時數據中心公布不同地區的種植數據,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對多方面數據進行整合,及時按照周期更新數據,構建農業數據共享平臺。現代農業系統通過先進設備對當地數據進行檢測和預測上傳,在數據平臺中,農、科研人員和市場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數據平臺提取氣象數據、災害預測數據和市場需求數據等多方面農作物行業的數據,從養殖、種植到銷售都在數據平臺可視化。現代農業地區農戶可以在數據平臺選取精確性高的農業數據,根據自身需求選取適當信息數據,對農作物進行合理種植。
基金項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農村社區治理研究中心項目(SQZL2021C01)。
作者簡介:王鑫(2000-),男,在讀。研究方向:物聯網大數據。
*通訊作者:陳國慶(1993-),男,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經濟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