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 支利平
摘 要:現如今,女性畫家在藝術創作領域中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繪畫群體,她們以女性獨特的視角來觀察和詮釋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與對生命的探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思想的感悟,從最初單純的女性符號,逐漸在創作中自主創新、超越自我。本文主要從女性視角分析當代油畫創作中的情感融入和自我意識的表達,來反映女性畫家真實的生活情感以及繪畫創作中體現出的人文精神與時代意義。
關鍵詞:油畫創作;自我意識;情感表達;時代意義;女性
引 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女性的思想在不斷突破原有的界限,女性的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這使得她們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而相比于男性畫家,女性畫家天生有著更加細膩敏感的感情色彩。在藝術創作領域中,女性畫家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她們的繪畫天賦,其藝術作品本身不僅僅呈現畫家的創作手法,也將女性獨有的視角和自我意識通過色彩、構圖和畫面內容融入作品當中,從而表達其內心真實的情感色彩。
一、女性畫家自我意識的覺醒
不管是東方社會還是西方社會,都曾經歷過一段漫長的父權社會時期,男性處于對女性的支配地位,女性本身具有“附屬性”,女性的意識一直處于被壓迫的狀態。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的意識屬于這個社會,屬于自己的丈夫,卻唯獨不屬于自己。女性沒有自主權,失去了本身應該具有的創造力,也失去了繪畫藝術創作的權利。在歐美國家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女權運動后,很多人開始關注女性藝術家,為女性藝術的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也促使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在婦女解放運動產生之后,以“女性主義”為主題的藝術創作也應運而生。婦女解放運動就像催化劑,對女性藝術家的思想覺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在經歷了漫長的以男性權力為主導的封建社會后,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爆發,人們的思想開始覺醒,在社會思想的大變革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受到了極大挑戰。與此同時,社會主義革命促使女性走出閨閣,中國第一批女性油畫家也應運而生,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她們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家盡一份力。她們在履行自己社會歷史使命的同時,也堅信自身獨特的見解,并且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肯定自我的意識。在此期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女性畫家,例如潘玉良、何香凝等,在她們的藝術作品中能夠看到女性意識已經自覺發展,女性藝術家開始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藝術語言訴說著自己的思想,并且與自己、與整個世界開始對話,為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及“女性意識”這個話題,無論如何都繞不開著名的女藝術家潘玉良,她創作了大量以自畫像和女性人體為題材的作品,其作品中的藝術形式、藝術語言都與“女性意識”緊密相連。同時期的眾多女性畫家的作品也在以潘玉良為首的女性藝術家的帶領下慢慢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成為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在改革開放之后,女性畫家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她們對社會也逐漸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新時代的推動下,女性畫家在藝術創作中的表現也得到了解放。出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女性畫家,如閆平、喻紅、夏俊娜等,她們在進行創作的同時,也將女性特有的審美和獨有的思想融入繪畫藝術之中,其作品也體現出自我價值與審美意識的表達。
二、油畫創作中女性畫家的藝術思維
在油畫創作中,女性與男性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所不同,這使得女性畫家和男性畫家在創作中的藝術語言也各不相同。籠統地說,男性畫家更多的是對于世界現實的關注,表現宏偉的歷史畫面,而女性畫家傾向于主觀的自我表達,她們更愿意貼近生活、感受自然,把身邊的事物作為描繪的對象,形成與男性畫家不同的審美風格。這種大膽的創新手法和創作思維,通過自身的表達與情感的結合,使創作增添了視覺和感官上的趣味性,同時打破了繪畫創作表現上的局限性,用拉近距離促進觀者和作品本身所傳遞出信息的碰撞。相較于男性來說,女性對生活有著更為敏銳的觀察力和更加細膩豐富的情感宣泄,她們會注意到男性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可以細致入微地觀察并思考現實的世界,將自己對生活和世界的感悟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在創作中表達出來。

雖然女性思想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被壓迫的狀態中,但女性畫家作為女性群體的一部分,用繪畫的藝術語言傳達著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從潘玉良的自畫像中,我們能看到她對自身生活的思考與生命的感悟,通過對自畫像的形象塑造以及畫面中的人物形象,來表達自己內心孤寂的感情。研究分析潘玉良的自畫像,可以發現她創作題材中存在不少旗袍、領結、紅裙等女性標志性穿著。在她的作品《黑旗袍自畫像》中,穿著黑色旗袍的女子略顯愁容地凝視前方,在黃色背景和桌子上盛開的菊花的襯托之下,顯得端莊典雅,將東方女子的審美標準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中的女子靜靜地注視前方,與盛開的菊花形成了一靜一動的景象,預示著畫中人物頑強拼搏、積極向上、不向命運服輸的人生態度,使得畫面具有很強烈的層次感,在色彩的搭配下人物與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窗前自畫像》則展示了另一番景象:女子身穿紅色旗袍,挽著發髻,齊劉海下描著彎彎的柳葉眉,身體微微傾斜靠在窗邊,身后的窗戶是打開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室內,使整個畫面透露出輕松明快的感覺;七朵粉色月季花插在淡藍色的花瓶中,女子嘴角慢慢上揚露出笑容,臉頰也在微微泛紅。整個畫面色調統一,透露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潘玉良在作品中把人物、花朵及窗外風景之間的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兩幅完全不同的自畫像,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不同時期、不同心境下,畫家對自我內心的表達。
當我們被一幅優秀的畫作所吸引的時候,腦海里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作品中傳遞的信息。女性畫家在作品中潛意識描繪的人物形象與自己的審美取向是互為依存的,畫筆下的各種形象絕不僅僅是客觀的事物,而是畫家自身的審美價值與精神寄托的寫照。她們的作品往往會通過強調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內心深處真實情感的表露,來擬畫出她們對事物形象的主觀塑造,運用自身對色彩的敏感性,在腦海中構思各種鏡頭,使得作品具有較高的創造力和突破力。女性畫家將這種樸實無華且細膩深厚的情感體驗融入作品之中,反映出她們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女性天生具有一種母性之愛,在情感的表達上,女性偏向感性,男性則偏向理性。比如,在閆平的繪畫作品中,她自身的視角在畫面中表達情感的訴說。她的作品與生活緊密聯系、息息相關,繪畫題材大多都是以身邊生活經歷為基礎,更加注重的是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物,考慮的是生活延續的狀態,從而表達出自身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其代表作品《母與子》系列,得到了當時美術界畫家們的高度認可和廣泛關注。她的作品大多表現母親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美好時光和欣欣向榮的場景,通過筆觸和色彩來體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深切的母性情感。閆平以繪畫手法追求表達母與子之間深厚情感的藝術效果,無不使人深受感觸,她用豪放的筆觸、鮮明的個性、無窮的色彩,表現舞動變化又充滿陽光的藝術天地。喻紅是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畫家之一,她將自己對生活的情感融入藝術作品中,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抒發對生活的感悟。在喻紅創作的《她》系列中,她以在不同背景下不同身份的各種社會經歷的女性作為作品的主角,描寫社會各個階層女性的形象,從而進一步表達人性的美與丑。喻紅正是通過最直觀的畫面描寫來引起人們對社會現狀的反思。
三、女性畫家作品中的情感表達

(一)主觀情緒下的色彩表達
沙赫泰爾絲曾說過,人們對色彩的敏感性就好像她自身對情感的體驗。她所創作的一切靈感都來源于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即是她從中體驗生活,也是她享受生活,對生活喜怒哀樂的一種表達方式。色彩的表現和造型的塑造作為展現繪畫魅力的“主力軍”,在畫面的視覺效果呈現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不同的顏色組合新穎且不失自身的繪畫作風,凸顯出女性畫家對藝術獨有的直覺和敏銳的視角,讓觀者能夠深切地體會到她們對藝術創作所闡述出的探索與創新,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審美追求。女性對色彩有天生敏銳的直覺,這和她們的情感經歷、生活環境、個人習慣等都密不可分。在進行繪畫創作時她們的腦海中就可以勾勒出色彩的符號,她們擁有著豐富多彩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
以閆平為例,她的油畫作品在寫實的同時更注重線條的刻畫,既著重表達狂放的心態,又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使得作品富含表現力和感染力。在她的創作中,線條既準確又有力度,色彩厚重飽滿又鮮明透澤,有寫實真情的流露,也充滿狂浪不羈的個性,使畫面感情飽滿而具有濃厚的色彩表現力。她的很多作品都運用了強烈對比的主觀色彩的手法表達,一定程度下形成視覺上的落差。其作品《新年來了》,整幅畫面以淺藍色為基調,整體色調搭配顯得十分和諧,畫中身穿白色衣服的少女,斑斑點點的小貓,以及藍色花瓶之間形成層層遞進、相互交錯的關系。人物和花之間的間隔層次感鮮明,花瓶中的花朵正生機勃勃地盛開,充滿春的氣息,與主題正好吻合。雖然畫中人物沒有細致入微的刻畫細節,但在整體的藍白色調中顯得特別精神,鮮紅的花朵有畫龍點睛之效,在其點綴之下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與活力。此刻,花瓶下慵懶的小貓正依偎在桌子上,靜靜享受此刻的花香,等待春的到來。整個畫面元素和色彩給人帶來一種溫馨怡人的感覺。作品里面的藍色表現著放松的情緒,綠色的自然和舒適加上喚起生活熱情的黃色,人物在這個色彩環境下悠然、舒適的狀態符合了畫面的主題,也表現了女性內心的情感。
又如夏俊娜的繪畫作品,彌漫著一種都市時尚的情感基調。她的作品側重于對光影色澤的表現,相比于其他油畫家來說,她在光影和色彩的表現上別有一番特色,給觀者帶來一種光怪陸離的既視感。盡管她在光影與色彩的表現上有些脫離傳統的繪畫手法,但畫面也不會缺少真實感,相反,這樣的表現手法給觀者帶來一種新鮮的感覺,使得她筆下皆是趣味盎然的唯美畫面。作品《走過絢爛的華年》中的色彩,藤蔓的黃與綠相互交錯,綠中透著淡黃,清新且雅致,黃中又夾雜著些許綠,使畫面充滿生機。人物以調皮的姿態依附在藤蔓旁邊,白色的連衣裙上泛著陽光反射的藍色,使整個畫面溫馨又和諧。

(二)客觀視覺下的構圖表達
視覺在一件事物出現時最先對人產生影響。畫面中各種要素的構成是繪畫藝術創作環節中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構圖的好壞則直接影響了觀者在觀看時的視覺體驗。創作需要多種因素的集合和碰撞,因為它能夠給觀者帶來最直接的視覺沖擊,讓畫面整體框架能夠快速地在人們腦海中留下印象。
女性在創作中對構圖的把握相比于男性畫家有著另一番獨到之處,她們將獨有的構圖方式用畫筆呈現在作品之中,突顯出女性畫家獨特的繪畫風格特點。與男性在描述重大題材時氣勢磅礴的群像不同,她們喜歡把注意力放在周圍細小的事物中,往往將單獨的主體置于畫面的中心位置,這個主體可能是一個人、一盆花、一只小狗或者只是一盞燈。這些主體存在于畫面中時,脫離了它本身的屬性,成為畫家情感的載體,在畫面中被賦予不同的含義。
閆平《母與子》系列作品,在畫面場景構圖中特別擅長通過三角形構圖來增強畫面的穩定性,這使得創作能夠很強烈地沖擊人們的內心,人們的心靈也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到慰藉。畫面中母親與幼兒依偎嬉鬧更是給人們帶來一種層次鮮明的空間落差感,觀者能夠身臨其境般感受這一份真實的母愛。畫面中前后空間維度的構造能夠給觀者呈現一種直觀的視覺沖擊,在很大程度上給人帶來一種鮮明的視覺落差感,使得作品能夠更加形象地表達這一對母子深厚而真切的親情,貼近觀者的感受,從而吸引觀者的注意力。作品通過空間構造更容易吸引觀者的眼球,巧妙表達了女性渴望分享作為母親的情感體驗和與人分享的喜悅,同時也表達了作品中的女性作為母親的強烈愿望。
四、女性畫家情感表達的時代性
女性藝術家抵過了長期思想上的壓迫,從不被關注到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登上藝術的舞臺,并從不同的方面不斷對藝術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她們的藝術創作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當代女性藝術家對自我意識的關注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女性畫家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真誠的情感,不斷呈現她們特有的繪畫風格和人格魅力,也在不斷塑造女性畫家自身所獨有的鮮明特征。潘玉良油畫藝術作品中所體現的“女性意識”不僅體現她個人的藝術成就,也對中國女性繪畫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成為中國女性繪畫藝術中的突破點與創新點。閆平的繪畫作品則呈現的是“似與不似”的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以及畫面中的審美趣味和神秘感,客觀地表現出事物的似是而非,使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形成了她自己個性化的藝術語言。她那不被常規所束縛的女性思維的觀念,大膽創新、勇于嘗試的創作精神,正是時代發展所需要的人文精神。
在當今思想開放的時代里,所有人都可以發掘和發揚自己的天賦來進行藝術創作。女性在藝術方面的天賦逐漸被開發出來,而無論女性對藝術抱著怎么樣的態度和追求,都需要不斷接受批評和不斷完善自我,成長之路是必然要走的。而女性藝術家的崛起,也告訴我們,未來的藝術世界必將是多元的、開放的、包容的、和諧的,我們需要的是不斷進步,才能向更好的藝術殿堂邁進,創造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給這個世界留下更多的美好。在繪畫中以情動人,在創造中體現出一種真實生活狀態,使心靈與自然緊密相連,畫面絲毫沒有偽飾的情感表露,充滿著親切宜人的場景,在女性繪畫創作中煥發出鮮活的血液和生命的氣息,讓情感真正成為當代中國女性繪畫的驅動力,在當代畫壇中綻放出她們獨特的藝術魅力。
五、結 語
女性畫家藝術作品中的畫面形象,不只是女性畫家在藝術表達中施展的個人魅力,還是時代的一個縮影。女性藝術家獨有的情感意識表現,使藝術作品呈現出了多彩繽紛的面貌和獨特形式的繪畫語言,進而充分體現出了女性畫家在創作中的價值與意義所在,對當代中國女性繪畫時情感表達也有著重大的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思想意識也變得更開放。女性畫家在社會和各種展覽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她們通過獨特視角和獨有的畫面表現力呈現著她們所感觸到的世界,她們對人們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視覺的享受上,觀者可以從她們的作品中體會細膩的情感變化,進一步改變人們對女性在社會生活所處的位置的看法。這不僅豐富了藝術的表現方式,激發人們的思考,也讓當代社會背景下的藝術煥發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陜西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 袁玉瓊.淺析閆平《母與子》油畫系列的生活視角[J].西部皮革,2020,42(14):123.
[2] 汪悅.女性主體意識的表達[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3] 關翀.當代女性油畫家作品中的“女性主義”探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9.
[4] 劉繼芳.中國當代女性油畫家圖像意識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9.
[5] 王彎彎.當代中國油畫作品中女性形象情感表達的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6] 沈佳立.當代女性題材色彩情感的表現與油畫創作實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