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莉
【摘要】目的:通過用電化學發光法(ECLIA)和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分別檢測相同血清標本中的丙肝抗體,將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判斷兩種方法的通用性。方法:選取2021年4月到2021年11月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門診及住院患者114例血液標本,分別以Cobas e601 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和Architect i2000 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對患者血清丙肝抗體進行檢測,比較檢測結果。結果:Cobas e601 電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丙肝抗體陰性率61.4%,臨界率1.8%,陽性率36.8%,Architect i2000 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丙肝抗體陰性率21.9%,臨界率7.9%,陽性率70.2%,兩組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電化學發光法(ECLIA)和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在檢測血清丙肝抗體中結果差異較大,不可通用。
【關鍵詞】電化學發光法;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丙肝;血清;抗體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detection methods for hepatitis C antibody
QU Li
Maternit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Hepatitis C antibodies in the same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 and 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CMIA)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judge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two methods.Methods:A total of 114 blood samples from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in Nanj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Serum hepatitis C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Cobas E601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alyzer and Architect I2000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 respectively,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Cobas E601 electroluminescence analyzer detected hepatitis C antibody negative rate was 61.4%, critical rate was 1.8%, positive rate was 36.8%, Architect I2000 automatic 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analyzer detected hepatitis C antibody negative rate was 21.9%, critical rate was 7.9%, positive rate was 70.2%.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nd chemiluminescence particle immunoassay in the detection of serum hepatitis C antibody are different, so it is not universal.
【Key words】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 Hepatitis C; serum; antibody
丙肝,全稱是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一般來說,傳播的途徑有血液、醫用針頭、吸毒、性傳播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目前全球約有1.85億HCV感染者, 感染率為2.8%,并且每年有約35萬因HCV感染導致死亡的病例[1]。我國多地發生丙肝疫情的暴發,發病率和死亡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5].通常丙肝病毒感染后,只有約20%患者可以自愈,80%在感染丙肝病毒的早期開始轉為慢性,通常沒有明顯的征兆,丙肝病毒潛伏性極強,漏診率高達90%,可能出現的癥狀易被誤解,通常有乏力,食欲不佳的癥狀,很多患者最初都認為是勞累過度,天氣熱所導致的,很多患者往往是在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傳免八項時發現患有丙肝,部分患者甚至是在確診肝癌時才發現患有丙肝,它是一種具有緩慢進展性并可能致癌的嚴重疾病。正是因為這種隱匿的特點,丙肝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慢性、漸進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蝕肝細胞,身體內的肝細胞會不斷的炎癥、變性和壞死。肝細胞壞死后,組織會進行肝臟纖維化,這是一個肝臟修復過程,就像是傷口愈合后形成的疤痕。經過多次肝纖維化,患者可能會發展成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有60%~80%會發展為慢性肝炎,進而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丙肝目前尚無疫苗預防,因而高危人群或者疑似人群應主動到相關機構做檢測,做到及時發現、盡早診斷和治療。只有通過血清學檢測才能知道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早期診斷并給予治療是控制疾病發展的有效手段。臨床常見檢測丙肝病毒的方法包括酶聯免疫試驗(ELISA),電化學發光法(ECLIA),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檢測技術(CMIA)和膠體金免疫檢測法 (GICA) 。本文中主要比較血清中丙肝抗體行電化學發光法(ECLIA)和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的檢測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4月—2021年11月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共114例血液標本,其中男9例,女105例,年齡4歲~81歲,平均年齡(34.17±12.39)歲。
1.2 儀器和試劑
1.2.1 儀器 羅氏Cobas e601 電化學發光分析儀,雅培Architect i2000 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
1.2.2 試劑 電化學發光法試劑購自德國羅氏公司原裝進口配套試劑,化學發光微粒子法試劑購自美國雅培公司原裝進口配套試劑。
1.3 方法
患者均于清晨采集靜脈血至少2mL,采血前避免劇烈運動,采集完成進行離心后取上清液進行檢測,分別利用電化學發光法(ECLIA)和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進行檢測,所有檢測遵循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羅氏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和雅培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114例血清丙肝抗體
將114例血清標本經羅氏Cobas e601 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和雅培Architect i2000 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丙肝抗體,見表1。
2.2 羅氏和雅培兩儀器檢測114例血清丙肝抗體費希爾精確檢驗結果
從表1可見114例血清標本經羅氏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和雅培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結果全陰性和全臨界值的病例數均為0,不適于做卡方檢驗,只能進行費希爾精確檢驗,費希爾精確檢驗結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丙肝是丙型病毒肝炎的簡稱,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丙型肝炎病毒潛伏期為2周-6個月,丙型肝炎的一些最常見的急性癥狀是發燒、腹痛、惡心和食欲不振。起初受到感染后,大約80%的人并不會出現任何癥狀。丙肝,極易演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2]。急性丙肝發生黃疸型的比例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發病日期不明確且臨床癥狀不明顯,重度慢性肝炎預后較差,約80%五年內發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轉為肝癌。若丙肝抗體呈陽性,則患者轉陰性的可能性極低,早期診斷及給予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檢測血清丙肝抗體是目前較常用的早期診斷丙型肝炎的手段之一,電化學發光法(ECLIA)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電磁作用使免疫反應復合體化學發光,并通過光電倍增器測量發光強度Elecsys 自動將標本產生的光電信號與從抗-HCVⅡ定標液得出的cutoff值相比較得到檢測結果。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兩步法免疫檢測,運用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技術,定性測定人血清和血漿中的丙肝抗體[3]。兩種方法檢測時診斷范圍均較廣, 操作均較為簡單,均全自動化操作,操作時間較短, 優勢較多。酶聯免疫吸附法外界干擾因素過多(如:人員操作、儀器性能、試劑的穩定性等),容易造成結果不準確而導致醫患矛盾,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越來越少[4]。近年來作為基因診斷的核酸檢測技術正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但HCV RNA定量檢測用時長,價格昂貴,適用范圍比較局限[5]。
我們實驗結果顯示,電化學發光法(ELCIA)檢測丙肝抗體出現陽性反應的有42例,其陽性率為36.8%。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檢測丙肝抗體出現陽性反應的有80例,其陽性率為70.2%,對比兩組結果,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法 HCV Ab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電化學發光法(ECLIA)(P<0.05)。但需注意的是不管何種檢測方法均無法百分之百確保樣本中包含低量丙肝病毒抗體,因此窗口早期,即便檢測結果為陰性也不能排除病毒感染可能[6]。對于我院這114例病例,男性為9例,其余105例均為女性患者,性別偏差過大為對比試驗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且樣本中生物活性物質復雜,檢驗結果極易出現假陽性,若檢測結果與臨界值接近,應聯合使用其他檢驗方法再次檢測,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必要依據。
檢測結果的一致性是臨床所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 尤其是有些醫院的同一實驗室采用了兩種以上系統報告結果。本文通過比較電化學發光法(ECLIA)和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這兩種檢測方法檢測抗HCV, 以明確兩種方法的篩查和診斷價值在血清丙肝抗體檢測方面,電化學發光法(ECLIA)和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結果差異顯著,臨床應用聯合方法進行檢測,進一步提高疾病檢出率,提高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曾茜茜,宋勝偉.血清中HIV-1/HIV-2抗體、梅毒抗體和丙肝抗體行ELISA法和化學發光法檢測的對比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3):177-178.
[2] 丁海明,周華友,潘婉儀.電化學發光法檢測HCV抗體可靠性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7):649-651.
[3] 薛海玲,曾昭偉,孫蘭菊,等.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聯免疫吸附法在丙肝病毒抗體檢測中的應用對比觀察[J].山東醫藥,2019,59(21):46-50.
[4] 王建芳.不同檢驗方法對丙肝檢驗臨床效果對比[J].心理月刊,2020,15(4):210.
[5] 高宏宇,馮江濤.丙肝抗體兩種方法檢測結果對比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1):13-14.
[6] 武國超.分析化學發光法和酶聯免疫法在丙肝病毒抗體檢測中的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1,27(11):155-156.
[7] 丙肝,你需要知道的[J].家庭醫學,2021,(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