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瑞


摘要:目的:在腫瘤患者化療過程中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探究其在化療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符合研究要求的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一共有50人,將其劃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對照組,前者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進行化療,后者應用靜脈導管化療,一段時間后,對比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情況優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有效應用可提高化療效果,緩解病患疼痛感,值得推廣。
關鍵詞: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腫瘤化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腫瘤治療通常采用化療手段,但其易引發并發癥,包括但不限于:血栓、導管堵塞等,對患者健康造成了直接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推出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這一治療方法。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應用也是如此。因此,我院就此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對結果進行匯報: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符合研究要求的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一共有50人,將其劃分為兩組,即:實驗組、對照組,各組一般資料如下:
實驗組:共25人,男性患者有19人,女性患者有6人;患有肺癌的患者人數為15,患有肝癌的患者人數為10。年齡為55歲~70歲,平均年齡56.7歲。
對照組:共25人,男性患者有10人,女性患者有15人;患有肺癌的患者人數為17,患有肝癌的患者人數為8。年齡為52歲~73歲,平均年齡57.3歲。
經統計學方法分析,兩組患者的資料可以進行對比。因為資料差異不是很大,即:P>0.05。
1.2方法
對照組:普通靜脈導管化療。即:利用中心靜脈導管進行外周植入。在植入過程中,患者需在病床上仰臥,外展上肢,醫護人員需將貴要或肘正中靜脈找到,并基于PICC操作規則完成穿刺。
實驗組: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化療。即:①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麻醉,并對即將穿刺的部位進行消毒。②將鎖骨中外1/3處找到,將其當做刺入點,將穿刺針刺入至靜脈處(鎖骨)。③在導絲的引導下將導管放入,留置導管頭端在右心房、上腔靜脈的連接處,并將皮袋及皮下隧道建立起來,之后,引入皮袋。④留出長度,并將適合手段利用起來,對導管、注射座進行連接、縫合、固定。⑤排出針頭里的空氣,并將針頭刺入注射座。⑥通過無菌生理鹽水實施脈沖、封管,在穿刺點放置于無菌干紗布,并進行固定。
1.3觀察指標
患者的導管堵塞及血栓發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導管置留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軟件:SPSS16.0
計量資料利用x±s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利用頻數及百分數進行表示,采用x?檢驗
倘若P<0.05,意味著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導管堵塞情況、血栓發生率
如表1,實驗組治療情況優于對照組,且P<0.05,具體如下:
2.2兩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導管置留時間
如表2,實驗組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導管置留時間方面都顯著優于對照組,且P<0.05,說明差異顯著。
3.討論
腫瘤化療是當前的一個難題。因為其存在導管堵塞、血栓等不良并發癥,可對患者健康造成直接影響。為解決這一問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應勢而生。我院為了解其應用效果,選擇了我院的50位腫瘤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靜脈輸液港的有效應用可取得良好效果。所以醫護人員可將其應用于腫瘤化療中。但其對醫護人員提出一定要求,為確保其效用可最大限度發揮出來,醫院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培訓、講座活動,使醫護人員對其進行深入了解,確保醫護人員可靈活運用其進行化療。
結語: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者苦痛,降低化療并發癥發生率,所以,醫院需將其應用重視起來,借助其為腫瘤化療治療提供保障。但其對醫護人員提出一定要求,為確保其效用可最大限度發揮出來,醫院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培訓、講座活動,使醫護人員對其進行深入了解,確保醫護人員可靈活運用其進行化療。
參考文獻:
[1]孫媛媛,高偉,崔英, 張紅, 焦建芬, 李衎, 徐瑞彩, SUN Yuanyuan,GAO Wei, CUI Ying, ZHANG Hong, JIAO Jian fe n, LI Kan, XU Ruicai. 腫瘤化療患者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J].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 53(10):9.
[2]謝麗麗.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與PICC在血液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1):2.
[3]陳雪華.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重慶醫學, 2017, 46(A02):3.
[4]張海萍.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