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海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卡式微柱凝膠法與低離子凝聚胺法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價值。方法:選取我血站對需要進行輸血的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電腦盲選的方式,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抗人球蛋白法,觀察組采用卡式微柱凝膠法,對比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的配血合格陽性率、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結果:經對比分析后,對照組在配血不合陽性率與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方面高于觀察組,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卡式微柱凝膠法在配血合格陽性率與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應根據患者自身實際情況,技術熟練度等因素的角度出發,合理的選擇交叉配血技術。
關鍵詞:卡式微柱凝膠法;低離子凝聚胺法;檢驗
【中圖分類號】 R457.1+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前言
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輸血是保證患者身體、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準確的血型是輸血的重要前提,不匹配的血液會引發嚴重的血液反應。本文將選取我血站對需要進行輸血的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究分析卡式微柱凝膠法與低離子凝聚胺法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價值,詳細內容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血站對需要進行輸血的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電腦盲選的方式,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為:29-49歲,平均年齡為:(36.21±4.77)歲,共5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為:32-47歲,平均年齡為:(38.02±3.89)歲,共50例。對照組與觀察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受血者配血標本于輸血前2天內采集,無溶血、細菌生長、脂濁情況;確保《臨床輸血申請單》與受血者標本之間不分離;嚴格按照本血站交叉配血制度中的具體內容進行操作。
1.2.1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嚴格按照《輸血技術學》進行操作。
1.2.2觀察組方法
觀察組采用卡式微柱凝膠法:采用生理鹽水分別配置為0.5%-1%的紅細胞懸液各1mL,采用兩只干凈的試管區分主側、次側,使用鹽水對試管進行正向以及反向定型檢驗。于主試管中加入獻血者50μL,1%紅細胞懸液,25μL受血者血清;于次側試管中加入受血者50μL,1%紅細胞懸液,25μL獻血者血清,使用微柱凝膠免疫卡,于適當溫度下孵育15min,以900r/min的速度離心3min后,使用顯微鏡觀察(日本 Olympus CX-31)結果。如凝膠管內紅細胞均沉淀堆積柱底,則為陰性;如紅細胞于凝膠結合,則為陽性。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的配血合格陽性率、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照組與觀察組配血不合陽性率
對比分析對照組與觀察組配血合格陽性率,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下所示:
對照組中:不合陽性例數為:10例,占20%;合格陽性例數為:40例,占80%,合格陽性率為:80%。
觀察組中:不合陽性例數為:3例,占6%;合格陽性例數為:47例,占94%,合格陽性率為:94%。其中χ2=4.332,P=0.037。
2.2對照組與觀察組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
對照組中:正確診斷例數為:39例,正確診斷率為:78%。
觀察組中:正確診斷例數為:48例,正確診斷率為:96%。χ2=7.162,P=0.007。
3.討論
交叉配血是決定能否輸血的重要依據,兩側均不凝集則可進行輸血操作,若獻血人紅細胞與受血人血清發生凝集則應禁止輸血[1]。將獻血人的紅細胞和血清與受血人的紅細胞、血清混合,觀察是否存在凝聚反應的方法為交叉配血法。在操作工程中,交叉配血不能只進行鹽水介質交叉配血,同時應進行膠體介質配血,最大化的消除不完全抗體的存在,從而減少輸血所產生的不良反應[2]。卡式微柱凝膠法具有高靈敏度、高準確率的優點,其操作過程更為簡單,對操作者來說,不需要具備豐富的操作經驗。在檢測過程中,只需要獻血者與受雪者較少的血量,便能完成檢測操作。但同時,卡式微柱凝膠法具有使用成本高,推廣應用難度大的缺點[3-4]。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了卡式微柱凝膠法,相比與對照組,觀察組在配血合格陽性率方面:對照組配血合格陽性率為:80%,觀察組配血合格陽性率為:94%。在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方面:對照組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為:78%,觀察組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為:96%。對照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卡式微柱凝膠法在配血合格陽性率與配血方法結果診斷正確率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以及技術熟練度等因素的角度出發,合理的選擇交叉配血技術。
參考文獻:
[1]趙新艷.應用低離子凝聚胺實施交叉配血檢驗的效果觀察[J].哈爾濱醫藥,2021,41(05):34-35.
[2]周鳳.不同檢查方法在輸血檢驗交叉配血中的應用價值[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13):95-97.
[3]彭鈺茹,熊杰,張瑚敏.交叉配血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膠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結果及差異比較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06):1040-1043+1069.
[4]張增榮.對比研究兩種交叉配血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效果[J].系統醫學,2020,5(0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