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 齊艷紅

摘要:目的:探究溫灸刮痧法治療頸肩痛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頸肩痛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單雙號的模式分為兩組,對照組(艾灸)與觀察組(溫灸刮痧法),各26例。針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d的治療以后,對比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結論:溫灸刮痧法治療頸肩痛的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關鍵詞:頸肩痛;溫灸刮痧法;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44.4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頸肩痛作為現代社會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癥狀集中表現為肩部疼痛、頸部疼痛,情況嚴重的患者甚至會發生頭暈、耳鳴、四肢麻木等癥狀。從臨床治療方案來看,當前主要包含保守治療方案與手術治療方案兩種類型,大部分患者都是以保守治療方案為主[1]。從西藥治療方案來看,藥物本身起效相對較為緩慢,且往往只能夠緩解疼痛癥狀,整體效果不夠理想。針對上述問題,本研究從中醫的角度提出溫灸刮痧法,現針對詳細治療方案進行分析,僅供參考與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頸肩痛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單雙號的模式分為兩組,對照組(艾灸)與觀察組(溫灸刮痧法),各26例。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齡28~47歲,平均年齡(37.5±7.4)歲。觀察組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齡27~48歲,平均年齡(37.3±7.5)歲。
1.2治療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艾灸治療方案,患者采取俯臥位,將頸部位置完全暴露出來,選擇頸部夾脊穴、肩井、外關,選擇圓錐形艾柱(0.8cm標準),灸到皮膚呈現為發紅發燙狀態,單一穴位艾灸5次,每日治療1次,持續6d。
對于觀察組,采用溫灸刮痧法,同樣選擇俯臥位,將頸部位置完全暴露出來。將艾灸置入能量艾灸杯,然后固定在鋼針位置之后進行點燃,接著選擇患者頸肩疼痛位置進行萬花油的涂抹,然后進行懸灸。接著分別按照肩背部督脈、膀胱經刮拭,詳細路線選擇督脈當中的風府持續到大椎,最后到至陽,刮拭3min,脊椎兩側位置入手朝著肩外側方向刮拭4min。等到能量艾灸杯開始發熱的情況下,打橫杯子,使用背伸實施滾動處理。溫灸刮痧法后的4h嚴禁洗浴,每日治療1次,持續6d。
1.3臨床觀察指標
治療6d后針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主要是參考文獻[2]中標準:①顯效:各項臨床癥狀顯著緩解,頸肩部位置能夠進行正常的活動;②有效;各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頸肩部位置活動不會受到明顯的限制;③無效:各項臨床癥狀沒有明顯的變化,頸肩部位置活動受限。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實施數據處理,臨床療效選擇%表示,t檢驗。
2結果
根據表1所示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高于對照組。
3討論
頸肩痛癥狀的發生,主要原因在于勞損、外傷、風寒濕邪等因素,使得肩關節內部的相關軟組織出現粘連現象,導致微血管神經長時間出現卡壓的問題,最終引發疼痛、酸脹、活動受限等癥狀。從臨床治療方案來看,藥物治療的效果較為有限,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而手術會面臨創傷問題,大部分患者耐受性不佳。
祖國醫學中,頸肩痛隸屬于眩暈、項痹,艾灸治療方案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夠有效激發患者體內經氣進行活動,改善頸肩痛癥狀。溫灸刮痧法主要是針對推拿按摩、艾灸、刮痧所進行的有效整合,通過溫灸開展刮痧,利用艾熱、藥力針對經絡進行刺激,能夠充分發揮活血化瘀、疏經通絡、驅邪外出、溫經散寒的功效,可以針對頸肩部位置的血液循環狀態進行優化,從而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疼痛癥狀。相較于西藥方案與手術方案來說,溫灸刮痧法能夠直接作用于患處,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狀態,整體效果更為理想,且不會面臨毒副反應問題。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給予溫灸刮痧法,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選擇艾灸方案的對照組,充分證明了溫灸刮痧法治療頸肩痛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楊鳳梧,岑善蓉,黃承善,黃美英,覃雪連,陸燕萍,羅梅.中藥外敷結合低頻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頸肩痛的臨床觀察[J].循證護理,2021,7(08):1056-1058.
[2]史閎貴,張建英,禹志韞,林慧梅,劉榮兵,張寶峰.筋骨通脈湯聯合刺絡放血治療頸肩痛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8,40(02):27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