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忠
摘 要: 單元作業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實施和評價的課時作業集合,作業編排遵循統整性、層次性和差異性原則,作業內容具有高結構、強關聯、重實踐的特征。
關鍵詞: 建構知識體系? ? 生為本? ? 學中心? ? 廣視角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單元作業是一條減負提質的新思路。單元作業是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實施和評價的課時作業集合,作業編排遵循統整性、層次性和差異性原則,作業內容具有高結構、強關聯、重實踐的特征。同時關注學生知識建構的整體性、素養培養的全面性和自我養成的過程性,能發揮作業的價值,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
首先是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一是認識并理解本單元各數,能舉例說明;二是知道有關各數的聯系與區別,在建立運用各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的抽象和推理能力。其次是單元設計的理念:生為本,基于學生視角;學中心,促進思維發展;廣視角,內涵與外延得以拓展。根據學習目標和設計理念,設計的單元作業如下:
一、基礎性作業。
1.在《因數和倍數》這個單元中,我們又認識了許多數,你能把它們的名稱寫下來嗎?并在后面舉幾個例子。
這道題在設計上首先考慮到《因數和倍數》這一單元在教材中占的篇幅不多,但是涉及到數的概念多達6個,另外還有2、3、5倍數的特征,因此改編了這道題。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對本單元知識的整理,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并且知道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正確填出這六個數,就形成了知識結構體系,在通過舉例子把這些數表示出來,加強對數的理解。因此這是一道綜合整單元的基礎題。能讓學生在習題訓練中,將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一個理解性的整理,進一步擴充自己的知識。
案例分析
通過上面這個作業案例,反饋給我們的信息是知識體系已經建構。但對數的理解還有不足的地方。一是列舉的因數和倍數對于兩數之間的相互依存是不確定的,二是都列舉出了最小的奇數、質數、還有合數,唯獨在列舉偶數是沒有列舉出最小的偶數0,說明他對0的認識是不清晰的。通過剛才的分析,也正體現出設計這道題的價值。
2.綜合題。
(1)從0、1、6、5中選3個數字,組成三位數,使它成為2的倍數, 最大是(? ? );使它成為5的倍數,最小是(? ? )。
(2)一個兩位數,兩個數位上的數字相同,并且是最小的奇數,這個兩位數是(? ? ?)。
(3)一個三位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這個最大的三位數是(? ? ?)。
這道題在設計上也是考慮到本單元《因數和倍數》中認識的數都是圍繞自然數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把新知和舊知有機的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積累一些解決問題的經驗,選擇性的改編整合這樣的幾道題,來考查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性。比如第(1)道題就是2和5的倍數特征與最大的三位數和最小的三位數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3.桌子上有15張數字卡片,分別寫著:1、2、3、4、5、6、7、 8、9、10、11、12、13、14、15.請你將這15個數加以分類。例如:第一種分法:按是不是2的倍數分,可以分成2、4、6、8、10、12、14和1、3、5、7、9、11、13、15兩類。現在請你也分一分,還能怎樣分。
第二種分法:
第三種分法:
· · ·
這道題改編設計,以靈活的方式,讓學生獨立探索,多向思考。使通過對本單元知識掌握情況,能夠使所有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進行思考分類,體驗成功。體現出“人人學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二、探究性作業。
1. 用3的倍數特征的方法, 判斷以下各數是不是9的倍數,再找 一找9的倍數看看是不是有這個特征。將你的發現寫下來。
45? ? ?108? ? ? ?423? ? ? ? 315? ? ?837
我的發現:(?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于9的倍數倍數特點,應該說和3的倍數特點相似,學生完全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正確遷移,從中找到9的倍數的點,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獲得學習數學的快樂。課堂學習是學生的主陣地,但我們也不要只限于課堂,要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以靈活的方式改編作業,讓學生運用知識經歷探究思考的過程,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2.用《因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知識對某一自然數進行描述。 例如:關于2的描述:(1)它是最小的質數。(2)它既是質數又是偶數。(3)它的最小倍數是2。(4)它的最大因數是2.
關于0:
關于1:
關于3:
關于(? ):
這道題改編設計,以靈活的方式,讓學生獨立探索,進行知識整合,多向思考。 通過對本單元知識掌握情況,能夠使所有學生都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切入點進行思考分類,體驗成功。體現出“人人學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
3. 用24個小正方形卡片拼成長方形。
(1)至少拼出一種.
(2)你能拼出多少種?
(3)通過拼出的長方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嗎?
這道題的設計是在學習本單元的因數和倍數后,從知識角度分析,按著一定的規律擺不同的長方形。這樣的實踐操作對于因數和倍數的認識理解更直觀,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拓展性作業。
1.有一筐蘋果,每次按2個、3個、4個、5個的數,都正好數完,這筐蘋果至少有多少個?
這道題的設計意圖是根據2、3、5各數倍數特點的相對獨立性內在的關聯性,把2、3、5各數倍數特征的內在關聯性做了一個整合,讓學生多角度思考,尋求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道題在考查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的同時,重在能力培養和提升上。
案例分析
我們來看一下上面的作業案例,通過這位學生的作業,發現她在找出每個數的倍數時,已經發現60這個數的特征,再看一下她對60的解釋,做到了對知識的整合,分析和推理能力也得以提升。
這道題的設計意圖是對3的倍數特征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學生在掌握驗證3的倍數方法的同時,使學生不只局限于機械的運用,而是在此基礎上多角度思考,發散自己的思維,尋求好的方法,最終化難為易,解決這一問題。
案例分析
通過上面兩位學生的方法,清晰的體現出下面這位學生的多角度思考,發散思維,化難為易。
3.張老師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八位數:ABCDEFGH。A是10以內最大的質數,B是質數中最小的奇數,C是最小的質數,D既 是奇數又是合數,E是8的倍數,F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G是最小的合數,H是質數中唯一的偶數。這個數是多少?
這道題的設計意圖是綜合本單元的整體知識框架,以及框架內包含的一些知識點,把它們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多角度思考辨析。
總之,單元作業圍繞單元主題和內容,系統設計作業目標、作業內容和作業評價方式,能有效避免重復作業、機械作業和低效作業,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起到減負的作用,進而充分發揮作業的提質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