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
摘 要:現如今,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需要通過創新來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時代的發展以及初中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生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進行改革,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意識,讓學生能在新時代的影響下提升個人能力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原動力,全面創新的時代已然到來。現如今,具有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創新型人才受到了社會和市場的廣泛青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共識。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養成的關鍵時期。語文是學習各科的基礎,初中語文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造性思維,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并促進其創新能力的形成[1]。
一、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詩有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改善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才能讓學生更信任教師,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改善當前的教學氛圍,就需改變當前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也會產生影響。如果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會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從而降低教學效果[2]。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多采用鼓勵的方法來進行評價,以此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和主動思考。
二、整合教學內容,培育學生創新意識
受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把教師當作課堂的主人,并在學習過程中很少主動思考,幾乎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完成語文課程的學習。在這種學生缺乏主動創新意識的情況下,為了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由教師來做出引導,以整合教學內容的方式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需要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來對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在把握課文重難點內容的基礎上,把一些具有時代性特征的生活素材和網絡素材融入語文教學中,進而更好地豐富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能更好地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投入語文學習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
老師要積極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原則,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老師要感受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和差異并進行相應的交流,在課堂上允許學生發言有所偏差,但是老師要以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贊美,而不應該是打擊學生。老師要每時每刻的與學生展開交流,構建一個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不要因為一點小事情就破壞班級和諧的氛圍,比如在討論《賣油翁》一課中“賣油翁與陳堯咨之間的小沖突是怎么產生和升級的?誰應該承擔沖突產生和升級的主要責任?”這一問題時,學生意見不一致,教師應讓學生就此問題進行相應的討論,并且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個人想法說出來,并贊揚這位學生有積極動腦的好習慣,同學們都要以此為榜樣,創新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四、鼓勵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應該鼓勵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學生“有疑而問”是自身深刻思考下的外在表現,“質疑問難”是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體現,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質疑,還要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引導、幫助學生用心思考、探究和解決,使其突破思維定勢多維度、全方面地思考和探索,尋求不同的解決思路,并提出新穎獨特的解決辦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另外,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徑、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廣泛聯想、拓寬思路,激發學生的思維發散意識,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訓練。
例如,在《老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誦課文內容并感受課文的主題思想,結合預習提示、有關資料等體會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使其開動腦筋、發散思維,通過討論和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加以引導得出答案。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迸發,敢于提出疑難問題,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有效培養。
五、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
生活是學習的基礎,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能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展開語文教學內容,教師需要重視教學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的生活意識和生活能力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考能力。
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發散性的思維,對自己所聽到的大自然的語言進行思考,并在班級里給大家進行展示,在整個過程中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和創新,并以這種互動性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和參與語文課堂的興趣。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改變教學內容,把教學真正地融入學生生活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語文作為一項主觀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沒有創新能力,很多事物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會逐漸倒退。只有創新才是前進的唯一辦法。在初中的語文教學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現狀和需求,利用各種方法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應該受到重視,因為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姜麗.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06):32-33.
[2]張潔.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3):4.
[3]黎曉蕓.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中華少年,2020(06):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