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欽
摘 要:雙減政策給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育導向,本文主要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分析在雙減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提升,希望通過理論的研究給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引言
雙減政策主要針對作業以及課外培訓機構做了一定的要求,以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通過雙減政策的推行,讓教育回歸本真,所以各個學科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也要以這一政策為重要指導,遵循教育規律,讓教學效率更高。小學語文這一門課程基礎性非常強,在小學階段學生學好語文能夠給自己后續的學習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雙減教育理念下,探討提升這一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十分必要,下文將針對這一內容做具體分析。
一、優化教學方法
之所以對于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探討,主要是由于對于方法的選擇會直接影響整體教學效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比較愛玩,因此教師基于學生的這種學習特點,就需要多選一些能夠激發他們學習欲望,調動他們興趣的教學方法。例如情境教學,游戲化教學法,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選擇。以《書戴嵩畫牛》這一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就可以在講解的時候創設情境,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通過這一活動感受課文中所提到的幾個角色的主要“心理活動”,從實現對這一篇課文的深入理解。這種角色扮演情景會讓學生非常興奮,用飽滿的熱情來學習課文,自然學習效率會更高[1]。
基于提升教學效率的要求還應該明確判定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標準是什么?具體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更多的能力提升,例如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需要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這樣才能說這一節課堂是有效的,所以教師需要圍繞學生的這種學習以及,發展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提問導學法以及探究式教學法都是比較好的選擇,這兩者都是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當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處于不斷思考的狀態之下,他們的思維自然會變得越來越活躍,針對課文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學習成效自然更好。例如在《窮人》這一課中,就可以設置一個探究問題,引導學生來讀課文,例如窮人是什么意思?課文為什么用它來做題目?這就可以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懂得向哪個方向去思考。
二、調整教學評價
基于雙減政策對于教育教學活動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以提質增效為主要目的,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基于此,本文提出關注對于教學評價的調整,因為這一部分往往會被忽視,但其實會極大地影響學生對于這一門課程以及對自己學習的看法[2]。
在教學的時候及時對學生進行科學且全面的評價,能夠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種種問題。這樣就可以進行針對性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的時候,應該盡量采用客觀且全面的語言對于學生整體學習進行總結分析。例如“你在某某環節中做得很好”“你思考某某問題時,十分全面”,這樣的評價話語就比較具體。另外在評價的時候還要盡量以鼓勵式評價為主,多看到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科學的評價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多的信心以及成就感。這樣一來,他們自然會有更強的學習勁頭,即使遇到一些困難也不會覺得是壓力,而會覺得自己要勇敢地挑戰。
三、合理設計作業
在雙減政策之中,針對作業這一部分所做出的要求是一個關鍵點,所以學語文教師要提升教學效率時就必須針對作業設計做重點分析。設計的時候可以圍繞以下幾點提升作業的質量,以便讓其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第一,精準設計內容。在雙減政策之下,學生的學習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所以一定要向有限的時間,要效率,作業的內容一定要精準和本節課的內容相聯系,讓學生可以實現對于本節知識進行鞏固以及拓展的目的。例如在《橋》這一課中,可設計如下作業:1.我會寫。páo xiào (? )土,bào zhi (? );2.抄寫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并進行仿寫。3.請讀文中的這一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兇得像只豹子”,他揪住的人是誰?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些作業都是圍繞這一篇課文所設計的,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4.內容回顧:本文講了當(? )來襲時,一位(? )不顧自己(? ),(? )地指揮一百多名村民有序地過橋,最后(? ? )的事。
第二,作業的形式應該多種多樣,這是為了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時刻保持一種新鮮感,從而在更加主動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自己學習效率的提升。具體來說,實踐類作業,基礎性作業,創造性作業都是非常好的選擇,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內容合理設計。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性理念,因此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對這一政策做深入且全面的分析,這樣才能在此指導下設計出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以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鳳.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究[J].學周刊,2022(14):151-153.
[2]付智蘭.“雙減”下“讀思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家長,2022(1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