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永紅?符國芬
數的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科研和實際操作中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數學能力。就數學學科領域而言,其計算能力是學生最應具備的基本的核心素養之一,它與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息息相關,涵蓋了計算、演繹、推理、轉化等內容。新課標指出:“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分析能力、符號意識、幾何直觀及模型思維。”何謂運算能力?“運算能力是運算技能與邏輯思維等有機整合,這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種數學的思維能力”。具體要求就是指計算正確、迅速;方法合理、簡便、靈活。
翻看我們小學數學教材,就會發現“計算教學”滲透于“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大領域,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而從計算教學的架構來看,低年級計算能力的形成是整個小學階段計算學習的基礎,其數學思想方法、模型和算理的演繹、推理、歸納的構建,貫穿整個小學階段乃至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中,是所有后續學習數學的基礎。那么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進行計算教學,夯實數學計算領域的第一步?
一、創設情境,從“單一”轉向“有趣 ”
研讀我們的數學教材,發現幾乎所有的計算教學都是在現實生活情境中提出并展開的,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迸發出計算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景問題,激發他們內在的情感興趣,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完美融合,使數學計算教學真正成為解決問題、應用問題的數學學習,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中幫助學生掌握新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尤其低年級學生,有趣的情景化的數學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植數學生活化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興趣。
(一)生活化的計算情境
如在教學“表內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創設一種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樂園”數學情境。在分別計算雞、兔各有多少只時,通過觀察、交流,感受“幾個幾相加”,再從問題情境中“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進一步思考“有沒有更簡潔的方法”,引出幾個幾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這一全新的數學概念,體驗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二)數學化的計算情境
如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例2“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寫出“39-8”的算式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口算過程。接著讓學生試著改變算式中的一個數字,成為“個位不夠減”的新算式。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提出了“30-8、34-8”等個位不夠減的算式,甚至還有學生更大膽創新,寫出“20-7、47-8、31-2”等一系列新算式。教師創設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情境,在學生“原有知識無法解決”的認知沖突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推進計算思維的深入化,激發計算興趣。顯然,創設數學化的計算情境一樣可以激活數學課堂氛圍,獲得與生活化情境異曲同工的效果。
(三)“生成錯誤”的計算情境
很多學生的計算錯誤都是計算習慣造成的錯誤。如抄錯數字、符號,看錯運算順序,漏算少算等等。教師在課堂上若能捕捉這些“生成性的錯誤”,將之設置為計算情境,呈現學生計算的錯誤過程,讓他們在“診斷”中糾錯,在糾錯中反思,在反思中獲得正確的計算方法,從而提高計算技能。這種在“錯誤情境”中的自我教育,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更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技能以及計算的正確率。
在計算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可以從“有心”和“無心”入手。“有心錯誤情境”是指教師故意創設錯誤情境,將學生在計算中可能會出現的“錯誤點”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尋找錯誤的強烈動機,從根本上“防患于未然”,將錯誤扼殺在搖籃里;“無心錯誤情境”是指教師對學生計算作業進行反饋時,將“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同時展示,讓學生在對比中明辨是非,“防微杜漸”,加深正確計算的意識,減少計算錯誤。
二、動手操作,實現“算法”和“算理”的統一
在對計算教學的教材解讀中,我們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下的計算教學,特別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提煉計算方法,實現算理與算法的統一。解讀課標,運算能力不僅包括學生能根據計算法則正確計算,而且包括理解運算的道理。算理為法則提供依據,法則又使算理可操作化,兩者彼此依存,理法交融。鑒于數學知識固有的抽象性和低年級學生思維特點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成了低年級計算教學的一大難點。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動手操作”不失為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與感悟,突破難點,架起“算法”和“算理”的橋梁,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特級教師王凌老師在執教“三位數減兩位數連續退位減”時,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為了讓學生理解“個位不夠找十位,十位沒有找百位”的連續退位算理,從小棒到計數器再到豎式的演繹推理,讓學生多次經歷動手操作的過程,借助直觀深刻領悟筆算算理。正是因為“動手操作”的介入,才能幫助學生架起“算法”和“算理”的橋梁,在“動”與“靜”的勾連中,深入理解算理,建構“理法交融”的學習模式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變式訓練,培養發展運算能力
計算是一種技能,它需要一定的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學生只有長期進行一定的訓練,才能逐步達成熟練、靈活、簡潔的運算能力。如口算訓練,不僅要常態化,更需要科學合理安排練習,要針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適時、適量、適度地進行專項或對比練習。在設計習題時內容要有針對性,難易要有層次性,形式要有變化性。還可以結合計算教學內容安排一些有趣的計算比賽或者實踐活動,將計算練習設計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像鉆山洞、走迷宮、摘蘋果、跳跳磚、送信、玩撲克等,通過一系列的變式訓練,調動學生的計算積極性,達成熟練計算的目標。
我想,教師只有正確認識低年級計算教學的內涵與發展,價值與應用,心中有綱,眼里有數,教學中做到“算理與算法”的統一,“過程與結論”的交互,“教學與生活”的融合,在扎實有效的計算教學中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計算技能,推進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方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