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夏媛
摘 要:本研究以禮樂弦歌琴(鳴鳩琴)為載體提升學生音樂創編能力作為研究對象,以初中學段學生作為教學對象,對初中學段學生進行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測試學生鳴鳩琴教學前后的音樂創編成績對比分析,以便觀察禮樂弦歌琴課堂教學對學生音樂創編能力的提升程度,并探索出適合初中生進行運用禮樂弦歌琴進行音樂創編的教學模式。
關鍵字:禮樂弦歌琴? ?音樂創編能力? ?國測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引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第六點“科學定位課程目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我們需要以一個器樂作為載體,讓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樂器產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能夠去創造簡單的音樂。文件中第十點“豐富藝術實踐活動”。面向人人,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大力推廣惠及全體學生的合唱、合奏、集體舞。合唱、合奏等集體性表演,將成為普及性藝術展演的主要實踐活動,這就意味著給到我們常規課的學生可以有一個演出實踐的機會,也將給予學生展示創編音樂的舞臺。
根據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音樂基礎知識:學習并掌握音樂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節拍、旋律、調式、和聲等)、常見結構、體裁形式、風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識譜、編創等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學習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課堂樂器,了解音樂創作的基本方法。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實踐活動中運用樂譜。 因此,探索和研究將課堂器樂演奏為載體,進行音樂創編,是必要的、有價值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意義和現實研究意義。
本研究以禮樂弦歌琴(鳴鳩琴)為載體提升學生音樂創編能力作為研究對象,以初中學段學生作為教學對象,對初中學段學生進行為期一年的教學實驗,測試學生鳴鳩琴教學前后的音樂創編成績對比分析,以便觀察禮樂弦歌琴課堂教學對學生音樂創編能力的提升程度,并探索出適合初中生進行運用禮樂弦歌琴進行音樂創編的教學模式。
一、初中生音樂創編能力現狀分析
(一)學生的音樂創編能力
為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下稱“國測”),在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下,2019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開展了第二輪義務教育藝術學習質量監測,并由國家監測中心統一掌握監測數據作出專業的科學分析,我區八年級學生音樂基礎編創能力在待提高的比例為 42.1%,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在音樂創編能力中,大多數的初中生在音樂方面的知識相對薄弱。因此,探索和研究將禮樂弦歌琴在常規課堂作為載體,進行音樂創編,是必要的、有價值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意義和現實研究意義。
(二)學生對藝術課的喜愛程度與學生成績
根據《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藝術監測分析報告-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數據中的學生音樂基礎創編能力以及參加校內藝術興趣小組或社團的原因,以及學生對藝術課的喜愛程度與學生成績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現因自己喜歡、可以展示自己、對以后有用等原因參加校內藝術興趣小組或社團的學生,其藝術成績相對較高。因此,將鳴鳩琴教學作為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音樂創編能力與彈唱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成績。
二、禮樂弦歌琴的教學保障
(一)學校教師團隊及教學條件
我校音樂科組由理論知識扎實的音樂教師組成,教師都有在器樂演奏領域的研究專長。任教年級為初中階段,保證了教學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廣泛性。2021年12月31日,我校榮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禮樂弦歌教學示范校”稱號。2021年3月,我校教師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禮樂弦歌琴培訓;2021年7月,我校教師開展了禮樂弦歌線上培訓課程;2022年1月,我校教師開展了禮樂弦歌線下培訓課程。我校在初一、初二年級已開展了禮樂弦歌琴的教學。在此基礎上,音樂科組已組織學習了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和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以及購置了相關專業的理論書籍。
(二)禮樂弦歌的教學實踐
七至九年級創編內容很少,但難度提升。旋律的創編是中學時代占比最多的一部分,出現了中國民族的傳統技法“魚咬尾”和西方常見的創作方法“模進”。詞曲結合要求提高,如為古詩詞創編旋律,考驗學生對情感的理解,是否能將詞曲融為一體。總體來看,七至九年級的創編活動希望學生創作篇幅完整的作品,這對中學生的創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是對教師開展創編活動效果的檢驗,因此確定以下教學要求:
一、掌握禮樂弦歌琴的基本演奏技能
禮樂弦歌琴彈奏方法的標記,按照簡捷原則,綜合了傳統彈撥樂器的標記,籍此與傳統技法的標記融會貫通。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彈唱中的和音及音型留有變通的機會,不規定音型的固定程式,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嘗試多種可能。在禮樂弦歌課堂中,我們采用“教授法”、“討論法”“演示法”,以三人為一小組,其中一名有器樂基礎的學生作為組長。保證每一位學生掌握對鳴鳩琴的基本演奏技能的掌握:如“和音彈唱”、“音階彈奏”等。
二、掌握音樂創編的基礎理論知識
音樂的創編主要以音樂要素:節拍、速度、節奏、作曲技法為基礎:
(一)節拍和速度可以決定音樂作品的風格,在使用禮樂弦歌琴進行音樂創編時,教師需要根據作品的主題確定好速度與節拍。
(二)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節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三)作曲手法:運用上下行、同音進行表達的情緒變化;半終止及全終止音符的選擇,如:在調式為大調的旋律創編中,半終止為五級和音、全終止為一級和音。中國民族的傳統技法“魚咬尾”和西方常見的創作方法“模進”。
三、規定主題
音樂創編的主題需要有針對性;創作的主題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在創作中,感性思維最為直接。因此在掌握基本演奏技能的同時,讓學生盡可能地多彈唱作品,將他們的積累轉化為創作的元素。我們采用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作為歌詞,進行旋律創編,學生在了解古詩詞的背景及詩人表達的內容時,可以更好地創編符合詩詞情緒的旋律。
結語
禮樂弦歌琴:(又用名鳴鳩琴、中華小四弦),是根據十三五美育工作指引,專門針對中國的音樂教育、課堂普及和中國的傳統音樂來專門定制的適合中小學?演奏的專業樂器。它是集中華民族彈撥樂之“形”與“魂” 與一身,適當吸取西方彈撥樂器之優點的創新型樂器。演奏易于掌握,可以自彈自唱,激發與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是?件兼有民族化、兒童化、興趣化、普及化的新型民族器樂。本實踐研究以鳴鳩琴為載體,開展器樂演奏學習和音樂創編實踐,積極探索新的器樂教學領域對啟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音樂創編能力和禮樂弦歌琴彈唱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研究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模式和策略方法。
參考文獻
[1]林捷.讓創編的火花在音樂課堂上躍動—初中音樂課堂情景即興創編課實踐有感.2018
[2]麥媛媛.初中音樂教學中創編環節的應用研究 1002-4050(2019)10-0056-03
[3] 趙雨靜.義務教育人教版教材《音樂》創編內容研究.當代音樂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