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潔



摘要:目的 探究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協作(MDT)模式在靜脈血栓栓塞癥(VTE)預防中的作用。 方法 采納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患者(n=25000)為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模式;另選擇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的患者(n=25000)為研究組,使用護士主導的MDT模式。對比組間VTE風險評估率及準確率、預防VTE護理措施落實率。 結果 研究組VTE風險評估率和準確率、預防VTE護理措施落實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護士主導的MDT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VTE規范評估率,值得應用。
關鍵詞: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協作模式;風險評估;落實率
【中圖分類號】 R192.6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有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兩種,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相關研究發現,早期預防、診治能在大大降低VTE發病率及致死率。既往我院由于靜脈血栓評估流程規范性較差,加之評估量表中量化指標缺少,從而使得評估難度增加且準確性下降,VTE預防情況不理想。基于此種現象,醫院采取了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協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目的在于規范VTE診治、降低患者VTE疾病壓力、提升VTE預防水平[1]。我院選擇5000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護士主導的MDT模式在VTE預防中的效果進行深入探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納我院50000例患者,對照組:男13250例,女11750例;年齡:25~78歲,平均:(66.45±5.23)歲。研究組:男13244例,女11756例;年齡:26~79歲,平均:(66.47±5.36)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模式:(1)護士對患者血栓風險情況進行系統化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護理方案;(2)向醫師上報評估結果,醫生進行簽字;(3)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實行護理措施的作用和重要性。
研究組應用護士主導的MDT模式:一、選擇科室VTE聯絡護士,要求N3級資質,且經過培訓可熟練掌握VTE專科理論、預防及護理技能指導知識。二、創建MDT團隊。成員包括婦產科、骨科、血管外科、呼吸內科醫護各1名;質控科長1名、檢驗科主任1名;麻醉醫生、B超室醫生、醫學影像科醫生各1名。三、MDT團隊運作。(1)血管外科。由血管外科專家依據相關指南和三級甲等醫院VTE評估狀況,提供Padua評估表、Caprini評分表,由MDT成員實行討論并完善。(2)骨科、婦產科。查詢院內數據,采取試點應用新VTE評估表,依據PDCA模式給予評估環節評價,找出問題并糾正。新VTE評估流程試點結束后,于全院實施。(3)質控科。醫務部對醫生評估血栓預防實際情況實行檢查,每月到科室嚴格質控病例,將VTE評分表應用于科室績效考核,每月在院內管理群中對績效進行通報。(4)檢驗科。針對VTE評分顯示為高風險的患者,于其入院第二天進行D-二聚體(DD)腦鈉肽等相關監測,若結果為陽性則提示相關科室實施動態監測。(5)B超室。嚴格對VTE進行診斷,對VTE高風險患者進行髂靜脈B超等相關檢查。(6)呼吸內科:全面負責院內肺栓塞的會診、轉診與收治非手術治療的肺栓塞患者;發現疑診肺栓塞患者(合并或不合并深靜脈血栓形成),由呼吸內科醫生指導診斷與治療,根據病情需要必要時由呼吸內科醫生請重癥醫學科醫師共同協助解決。(7)醫學影像科:開展24h胸片、CT肺動脈造影(CTPA)等檢查;建立24h綠色通道,設置危急值提示。 (8)藥劑科:仔細配制和準備抗凝及溶栓藥物。(9)VTE院內護理預警小組創建微信群,并實時聯絡。四、培訓與考核:定期對本科室護理人員實行培訓,每周一次,內容涵蓋VTE專科知識、預防知識以及健康宣教等。以提高護理人員VTE知識掌握水平和護理技能。五、教育和管理VTE患者:科室VTE聯絡護士,依據本科內VTE患者的數量,指導本科室護士對患者進行VTE預防宣教,包括如何有效預防、預防措施及VTE的危害。六、規范護理質量控制:第1,VTE院內護理預警小組將我院VTE護理質量控制、標準與流程制定成宣傳手冊,并嚴格落實。第2,制定全員培訓與考核方案并落實。第3,各科室實施三級質控:即責任護士-VTE聯絡護士-護士長,監測患者VTE風險評估率、VTE預防措施應用有效率,VTE護理考核小組不定期抽查科室,檢查VTE落實情況,找出不足并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1.3觀察指標
對比組間VTE風險評估率及準確率,使用醫院HIS系統進行篩查;預防VTE護理措施落實率采用問卷星系統收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組間VTE風險評估率
研究組VTE風險評估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組間VTE風險評估準確率
研究組VTE風險評估準確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對比組間預防VTE護理措施落實率
研究組VTE護理措施落實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住院患者VTE發生幾率較高,病因復雜多樣,采用MDT對VTE實行評估、預防以及治療十分具有必要性。針對VTE的安全管理,臨床上必須注重強化其風險防控。創建以護士為指導的MDT靜脈血栓栓塞癥防治措施,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住院患者臨床危險因素。實行VTE防治時,仔細觀察患者病情、為醫生提供有效科學評估證據到基礎、藥物以及機械措施的全面落實,護士的標準護理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實行護理措施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監測,當VTE風險出現變化時立即告知醫生,以保障其生命安全。
住院患者VTE防控質量的提升與VTE風險評估模型的規范化、護理措施的有效落實存在密切聯系[2]。我院創建的關于住院患者的VTE風險評估表以及評估環節,重點強調了護士、醫生之間密切合作的重要性,從而保障VTE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實施VTE防控措施時護理專業工作人員針對性的制定了多種措施,并將其作為標準性措施對全院進行重點培訓,且要求全員嚴格落實,定期進行考核,有助于降低VTE發生幾率。相關文獻證明,實行以護士為主導的MDT模式之后,住院患者VTE發生幾率顯著降低,并且早期診斷率也明顯提升[3]。及時預防和救治,還有利于減輕患者經濟壓力和降低致死率。本文研究結果中可看出 研究組VTE風險評估率和準確率、預防VTE護理措施落實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較,采用以護士為主導的MDT模式效果更佳,可有效防控VTE,降低患者VTE發生幾率,適合在院內使用。
綜上所述,護士主導的MDT模式在VTE規預防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梅韻,陳麗萍,程蓓,等.高級實踐護士基于MDT模式在構建深靜脈血栓管理體系中的實踐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8):182-185.
[2]許祖存,李靜,胡新春,等.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協作干預對外科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預防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7):495-500.
[3]楊曉梅,高京華,夏薇,等.護士主導的MDT模式在防范VTE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1,28(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