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淑君 滕艷云
摘要: 兒童預防接種是指通過合理途徑將人工制成的抗原、疫苗或免疫球蛋白注入到兒童體內,從而獲得對某種傳染病特異免疫的能力,可顯著降低傳染病及流行性疾病在小兒群體中的發生。但在預防接種過程中,部分兒童在接種中或接種后會出現不良反應如接種疫苗后伴發熱、紅腫和硬結現象等,對此臨床護理人員應積極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促進小兒盡快恢復健康。本文綜述了兒童預防接種的常見不良原因,采取護理相應的護理策略,有利于小兒的健康和成長。
關鍵詞:兒童預防接種 不良反應 護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R186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預防接種是人類抵御傳染病的重要途徑,兒童免疫接種是預防接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 是兒童預防常見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1]。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兒童在接種后發生發熱、紅腫、硬結等不良反應。輕者一般在一兩天內消失,重者如未及時救治可能會導致死亡。本綜述總結兒童預防接種中常見不良反應的相應的護理策略,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減少兒童預防接種后對的不良反應,提高接種安全。
1兒童預防接種常見不良反應
兒童在預防接種后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與接種方法、疫苗質量、受種人體質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預防接種后常見的不良反應可以分為一般反應與異常反應兩種。
1.1 一般反應 部分兒童在進行預防接種后會出現全身反應或局部反應,其主要臨床表現總結如下:(1) 全身反應 全身性不良反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煩躁不安以及發熱等[2]。發熱兒童的體溫范圍多居于38.5 ℃左右,部分兒童可大于39 ℃。(2)局部反應局 部反應多發生在接種后24h內,主要表現為:接種部位出現無菌性化膿反應、硬結以及紅腫等。其主要原因是減毒活疫苗會保留某種程度的毒性反應,如部分兒童在接種卡介苗后 10 d 左右會在接種部位周圍出現紅腫,約2個月后結痂形成瘢痕。接種部位出現硬結現象兒童伴有瘙癢癥狀,出現局部不良反應的兒童痛感明顯且存在局部發熱現象。
1.2 異常反應
(1)? 變態反應 ①過敏性皮疹:可發生于接種后數小時或數天內,表現為淡紅色或深色皮疹。②過敏性紫癜:多發生于接種后2-5天,表現以接種部位周圍出現面積不等的皮疹或出血點,可伴有發熱、腫痛,部分兒童還會出現消化道過敏。③ 過敏性休克:接種后數分鐘就會出現頭暈、頭痛、氣喘、面色蒼白等休克體征。(2)非特異性反應 一般在接種后2-3周出現無菌性膿腫,表現為接種部位硬結、腫脹、疼痛,其原因多與注射深度不夠,接種前未搖勻疫苗有關。(3)精神性反應 輕度精神性反應兒童表現為心慌、惡心、嘔吐等;重度精神性反應兒童表現為面色蒼白、 四肢冰冷甚至昏迷。
2兒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護理策略
2.1疫苗采取“專供專用”制,派遣專業人士對疫苗進行管理,在運送以及保存疫苗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防止出現人為性差錯。定期組織接種人員展開業務培訓活動,重點傳輸疫苗正確接種方法、正確保存方法,鼓勵接種人員優化自身操作形成,提升操作程序的規范性以及無菌性,從而避免喪失意識、心跳加快以及面色蒼白無力等暈厥反應出現。
2.2在社區內宣傳預防接種專業知識,包括接種重要性、接種方法以及疫苗類型等,通過提升小兒家長認知度,使其能夠掌握不良癥狀預防方案,并告知小兒家長不良癥狀應對途徑,從而改善患兒預后,避免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以及食欲不振等全身性反應出現。
2.3給予所有適齡接種兒童創建免疫檔案,詳細記錄其藥物過敏情況、體檢結果以及禁忌史等資料。在接種時,接種人員需反復核對疫苗有效期、疫苗生產批號等信息,并全面檢查接種對象注射位置,予以常規消毒,禁止在瘢痕位置、炎癥位置以及硬結位置接種,避免支氣管性肺炎、肺炎以及感冒等偶合反應出現。
2.4醫護人員應對幼兒施予舒服的接種環境,在接種室中應維持干凈與安靜,并處于適宜的溫濕度前提之下,且定時開窗實施換氣。醫護人員應囑咐親屬多讓幼兒進食飽含纖維、蛋白質的各類瓜果蔬菜,嚴禁進食飽含脂肪、過油、過辣等食品。對食欲減弱的幼兒來說,應適宜調節其進食規劃,提升幼兒對于進食的欲望,進而增強其身體中的新陳代謝與抵抗能力[3]。
2.5預防接種時由護理人員指導家長將小兒擺放為正確的接種體位,暴露三角肌。接種護士需嚴格遵循“三查、八對、一驗證”原則,即在進行接種前,需嚴格審核疫苗名稱、效期、批號,查看安瓿是否存在裂痕與破損現象、查看藥液是否存在變色與渾濁現象,保證疫苗是安全的、有效的,檢查注射器包裝的嚴密性,是否存在漏氣現象,刻度是否清晰;對接受預防接種的小兒姓名、年齡、方法、劑量、次數、間隔時間進行核對,并再次向家長確認小兒近期身體情況;在進行疫苗注射前,對小兒注射部位見檢查,確保不存在炎癥、硬結等等現象后,方可予以注射,注射方法、劑量準確,全程無菌操作。完成疫苗注射后,應在注射部位用無菌干棉簽稍壓片刻。接種后護理人員需要求家長在留觀室留觀30分鐘, 注意對兒童體溫、呼吸、精神情況進行觀察,以及時發現異常現象。
2.6局部護理 對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開展電話追蹤,以及時掌握兒童不良反應情況,并實際情況指導家長對兒童預防接種后產生的局部反應24小時前可以進行冷敷,使之減輕或消除局部紅腫、疼痛,減少硬結產生,使已形成的硬結逐漸消散,減輕發熱。 特別強調接種卡介苗引起的局部反應一般嚴禁冷敷,以防止細菌帶入而發生感染,主要是加強局部清潔護理,勤換衣服等。
3 小結
預防接種指的是有針對性地將生物制品接種到人體內,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力,從而到達預防傳染病的目的。本文通過分析總結,兒童預防接種常見不良反應,以及對此采取的護理策略,提高家長的滿意度,使患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斯衛利.護理干預在小兒預防接種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 報,2016,32(8):134-136.
[2]田誠,史魯斌,楊凱朝,等.河南省2017-2020年不同流感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J].中國疫苗和免疫,2021,27(4):420-423.
[3]嚴小玲,殷方蘭,高碩陽,等..社區兒童家長預防接種常見不良反應知信行調查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21,35(1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