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中
摘要:我國將非洲豬瘟列入重特大傳染病疾病,該病主要是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目前尚未研發出特效藥。生豬感染后傳染性和死亡率都較高,甚至可達到100%。因此,需要對非洲豬瘟流行特點進行了解,從而積極應對,落實防控措施,避免疫情發生和蔓延。基于此,本文在闡述非洲豬瘟病流行特點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提出了防控意見,僅供參考。
關鍵詞:非洲豬瘟;防控措施;流行特點
【中圖分類號】 S852.65+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01
非洲豬瘟屬烈性傳染病范疇,其特征主要表現為急性、熱性、高度接觸等。我國第一例非洲豬瘟病例發現于2018年8月,并快速在全國爆發,不僅經濟損失極為嚴重,同時亦使得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受到阻礙。對此,必須要保持高度敏銳性和警覺性,了解該病的發病特點,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1非洲豬瘟病流行特點
生豬是非洲豬瘟病易感群體,在感染嚴重情況下會出現大量生豬死亡。病豬、隱性感染豬等都屬于主要傳染原,其傳播途徑為生豬上呼吸道及病豬直接接觸等。通常情況下,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為4~19d,因病毒毒性強弱不同,生豬發病癥狀亦有所差異。當生豬感染毒性較強的毒株時,可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病豬在短時間內突然死亡;若感染毒性中等的毒株,病豬可出現水腫、鼻腔出血、皮膚發紅等癥狀,經解剖后可于淋巴結、心臟、肺等臟器可發現出血點[1]。生豬染病后若治療不及時,20d左右將可能出現死亡,死亡率達到30%~70%
2非洲豬瘟病防控措施
2.1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非洲豬瘟防控需要各方主體協同配合,建立完善的聯防聯控長效機制,落實市場監管、疫情防控工作,科學規劃布局生豬養殖場、屠宰場等場所,多措并舉構建防控新格局。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落實采樣檢測。對于生豬調出大縣、規模養豬場等重點區域、場所必須要嚴格執行采樣檢測制度,壓實壓牢防控責任。二是及時上報。養豬場、養殖戶在自檢過程中發現陽性病例,應按照要求及時上報,經再次檢測結果依舊為陽性的生豬,必須按照要求在指定地點進行清除。同時對陽性豬同舍豬群進行撲殺,其余豬經隔離觀察和檢測后無異常情況,可繼續養殖。三是落實出欄檢疫。養殖場(戶)應依法對生豬檢疫進行申報,并仔細核查生豬耳標、運輸車輛備案等信息,確保生豬出欄時證物一致。四是采取“堵、禁、管、撲、保”的綜合性防控措施。堵:強化卡點設置,嚴格查證驗物,把好入口關,嚴禁從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引進生豬、種豬。禁:禁止銷售、販運、隨意丟棄、食用病死生豬,堅決做到“五不一處理”。管:做好規模養殖場的飼養管理,高風險時間段內暫停引種,嚴禁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并做好場內及周邊環境的消毒;加強市場生鮮肉、冷藏豬肉的監管力度,做好登記溯源管理;強化酒店、餐館泔水的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嚴禁泔水飼喂生豬。撲:發現一起堅決予以撲殺無害化處理。保:做好群眾的正確宣傳和引導,保障群眾日常生活豬肉的滿足供給,充分確保社會穩定。
2.2強化飼料管理力度,降低風險
防是非洲豬瘟防治的關鍵,因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致死率,因此防控難度非常大,需要多渠道推進綜合防控,其中飼料環節極為重要。一是要嚴把飼料原料關。養殖場應制定完善的飼料采選、品控管理制度,所采購飼料成分必須達標,不得含有毒有害成分。同時,養殖場應建立飼料廠家誠信檔案庫,與優質企業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飼料源頭質量。二是嚴把飼料營養關。推廣預防非洲豬瘟的功能性飼料添加劑,提高飼料營養,從而使得生豬免疫力提升。有研究表明,“狼都羋”作為一種中藥產品,在病毒抑制上功效顯著,可提高生豬對流感、藍耳等病毒的抵抗力,從而使得生豬抵抗非洲豬瘟的概率增加。同時,在飼料中還可以適當增加維A、維C含量,提高生豬自身免疫力。
2.3加強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風險管控
防疫站應強化對病死豬管理,遵循無公害處理原則,督促相關單位和個人加強對病死豬收集、運輸臺賬的建立,詳細記錄病死豬情況,并及時向上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定期對無公害處理場所進行抽樣檢測,若檢測出陽性樣品,應立即利用大數據做好流調,追溯來源渠道[2]。完善疫情獎懲機制,對疫情防控、疫情上報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個人和集體應給予獎勵;對于因瞞報、遲報、謊報,導致疫情擴散應給予處罰,并面向社會進行公布,若后果嚴重還應依法追責。
2.4增強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水平
從業人員綜合素養高低直接關系到非洲豬瘟防控效果,因此要著重提高其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識別非洲豬瘟,采取正確的防控措施。相關部門應落實培訓機制,定期組織生豬養殖戶、獸醫、動物防疫站工作人員等開展專項培訓,講解非洲豬瘟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防控措施等,提高各從業人員對豬瘟類型的識別率,以便能快速作出正確決定,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同時,相關人員在發現疫情時必須要及時上報,確保損失降至最低。
2.5嚴把經營準入關
在非洲豬瘟防控中,屠宰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之一,屠宰企業連接著養殖場和市場,擔負著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因此,必須要提高經營門檻。一是對生豬來源進行嚴格核查。檢查生豬佩戴標識、檢測證明等信息的真實性,非物流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屠宰場。同時,屠宰企業應提高對代宰戶的管理強度,簽訂代宰合同,明確彼此權責[3];二是獸醫應做好入場檢驗、宰前檢驗、同步檢疫、結果處理等工作,認真履職,發揮職位在疫情防控中的價值。三是對生豬定點屠宰證、防疫合格證等材料進行核查,制定高壓政策嚴打病死豬私販行為。
3結語
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后,我國生豬養殖業受到極大影響,但同時亦給養殖企業和個體敲響了警鐘,防控是遏制疫情傳播的重要手段,不僅要做好飼養管理,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強化飼料管理力度,加強無公害處理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養,提高經營準入門檻,從多個方面共同助力疫情防控,為我國生豬養殖業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侯恩慧.淺談藏豬非洲豬瘟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控[J].中國動物保健,2021,23(11):12,14.
[2]劉小運.如何做好非洲豬瘟排查及防控工作[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10):23.
[3]周洪亮,曾雪.非洲豬瘟的特點及其關鍵防控措施[J].獸醫導刊,202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