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建設仍處于研究初期,編寫者還不能明確其與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化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立體化教材等的區別而突出關鍵優勢,對其核心內涵和邏輯結構的研究有助于明確新型活頁式教材的編寫方向和組織架構。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由校企“雙元”合作開發,以職業特質為編寫主線,內容淺、新、活,既是教材更是“學材”,并配套數字資源等。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以雙邏輯結構設計和組織教材,顯性邏輯結構便于凸顯教材的職業性特征,順應高等職業教育夠用即可的教材建設觀點;同時,通過隱性邏輯結構補充和拓展知識,幫助學生以便捷的方式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研究職業技能體系和學科知識體系并存的可能性。
[關鍵詞]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核心內涵;雙邏輯結構
[作者簡介]陸文鶯(1972- ),女,江蘇南京人,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裝飾學院,副教授,碩士。(江蘇? 徐州? 22111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重點課題(“雙高計劃”專項)“‘雙高計劃’背景下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職業教育新形態教材開發與建設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GZX2021-2)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09-0092-06
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固化職業教育改革成果的載體。《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新型活頁式教材有著校企“雙元”開發、更新方便、拆裝靈活等優勢,在高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中受到了重視。但目前,教材研究領域對活頁式教材內涵的理解和理論研究深度不足,開發仍處于摸索階段,大多停留在物理形態上的變化,沿用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化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立體化教材的編寫模式,并沒有充分體現出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實質和優勢。在編寫過程中對新型活頁式教材仍有很多疑問,比如,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本質是什么、特點是什么、優勢在哪里、目標是什么、邏輯結構是什么、編寫最小單元是什么,和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化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等有什么區別,如何改進等。這些都造成了編寫者們在開發建設新型活頁式教材時顧慮重重,目標不明確,歸根結底就是對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核心內涵理解還不清晰。
一、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研究與開發的現狀
1.高職教材研究現狀。我國對高職教材的研究已有較多成果,促進了高職教材的改革,基本改變了沿用普通本科學科體系教材的狀態,開發了較多的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化教材等職業教育類型教材。馬桂香認為,我國職業教育教材設計的編寫邏輯分為基于學科知識邏輯、基于職業行為邏輯和基于職業特質邏輯三種教材結構設計,當前職業教育教材最先進的結構設計為基于職業特質邏輯的教材結構設計。基于職業行為邏輯和基于職業特質邏輯的教材都以職業活動為依據,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近年來廣泛開發了新型態立體化教材,增加了多維度、多格式的數字資源,豐富了高職教材的內容和呈現形式,但本質上并沒有變化。
2.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研究現狀。基于中國知網以“活頁式教材”為篇名檢索的論文在2019年之前發表的僅7篇,近三年發表的有163篇,以“高職活頁式教材”和“職業教育活頁式教材”為篇名分別檢索的論文為126篇和160篇,碩士論文1篇,尚沒有相關的博士論文,研究主要集中在活頁式教材的開發和建設路徑上。蔡躍提出,新型活頁式教材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中心,以職業能力清單為基礎。黃河提出,新型活頁式教材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教材育人功能;堅持學生主體中心地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堅持校企雙元合作開發,凸顯教材職業能力;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突出教材靈活功能。從研究結果來看,新型活頁式教材具有靈活性、易組裝置換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教材向學材轉變的特點;校企“雙元”開發的特點;植入二維碼數字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特點等。同時也表明,除活頁的靈活性和學材編寫的改革呼聲較大外,基本沿用了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化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編寫模式,有關邏輯結構設計的研究沒有明顯突破。
3.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需解決的問題。第一,教材內容的問題。教材內容的組成主要是知識內容,包含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理論知識屬于“符號體系”,解決“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實踐知識屬于“行動體系”,解決的是“怎么做”的問題。高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動手操作比較感興趣,因此普遍認可的觀點是高等職業教育教材知識以夠用即可,區別于本科教育的學科體系教材。目前,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化教材在教材內容的組織上是否真正實現了“知識夠用即可”的編寫主旨,在教材內容上是否真正以職業活動為依據呢?通過對較先進的項目化教材調研發現,仍然存在僅僅把章節改成項目、任務的教材,以職業活動為編寫主線的教材仍保留較為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有的教材只有實踐知識沒有理論知識,類似于工作手冊。這說明,編寫者仍無法科學分離系統性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完全不要理論知識又不可取,而如何取舍,真正操作起來很難,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教材內容組織結構,找到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合理分離的科學依據。第二,教材結構的問題。教材結構首先是編寫邏輯的確立,其次是組織架構的確定。本研究主要從以職業活動為編寫邏輯教材的組織架構情況來看,一是根據職業活動劃分,二是按照項目、任務劃分,三是按照知識單元和實訓單元劃分。根據職業活動劃分的教材,按照工作對象或行動模塊進行編寫,相對會形成獨立單元,理論知識仍然系統性描述,操作流程中描述實踐知識。按照項目、任務劃分的教材,具體到項目中的板塊內容,以任務引入、相關知識、訓練實例、課堂訓練、學習思考編寫,相關知識即理論知識,訓練實例即實踐知識。有的教材在項目中首先進行知識導入、任務中再分為任務目標、任務描述、相關知識、任務拓展、課后自測等內容,知識導入即理論知識,相關知識中包含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任務描述和任務拓展即實踐知識。按照知識單元和實訓單元劃分的教材,知識單元即理論知識,實訓單元再分為任務目標、任務背景、任務訓練載體與方法、任務內容與要求和任務成果評價等,實訓單元內容即實踐知識。總的來說,理論知識一般被置于實訓活動之前,仍是先學好知識再去實踐的教學模式。這說明,還需要從微觀角度去研究并建立適合職業教育的知識結構模型,或在編寫邏輯方面進行突破。
二、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核心內涵
1.以職業特質為編寫主線。高等職業教育是具有職業性、實踐性和情境性的。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編寫首先應具有職業性特征,以職業活動為依據,沉浸在職業情境中,不僅傳授職業技術,也應培養職業思維和職業精神。鄧澤民認為,職業特質是從事不同職業所特有的、成就其卓越的職業素質,包括成就卓越職業活動所具有的職業思維、職業行為、職業語言、職業情感等。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應以職業特質為編寫主線,以培養職業技能、職業思維、職業精神等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樹立大國工匠精神,培養卓越的職業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我國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思維邏輯的形成。
2.教材內容“淺”,形式多樣化。根據高職學生知識基礎較弱、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但喜歡動手操作等特點,教材內容的編制應遵循“淺”的特性,以夠用為宗旨,文字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同時,宜采用更加直觀的表現形式,如采用三維圖、結構圖、數據表、曲線圖等,這樣更容易理解,趣味性強;此外,對行動領域的內容可采用場景照片等形式,這樣容易產生深刻印象。
3.教材形式“活”而“新”。新型活頁式教材最直觀的特點即“活”,其裝訂形式方便教師根據教學安排的需要進行靈活組合,隨意增刪,更能體現教師的主動性。為了保證教材應用的靈活性,需要建立模塊式的編寫架構,建立教材內容的最小單元,并保證其獨立性。活頁式教材內容每個單元的獨立性特征,還能便于獨立單元的內容更新,打破了教材三年再編的循環規律,更容易保證教材內容的“新”,便于行業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規范的及時補充。
4.校企“雙元”合作開發。新型活頁式教材具有活而新的特點,對行業企業前沿資訊需求更高,需要行業企業較多的參與。企業專家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工作內容,對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有第一手資料和體會,但是企業專家本職工作較忙,編寫精力有限,并且大都對本科院校學科體系的認識根深蒂固,對職業教育改革不是特別清楚,容易受固有思維模式的限制;而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缺少實踐經驗,但處于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對教材編寫有一定的研究和較準確的認識。所以,校企“雙元”合作開發需要真正落到實處,編寫團隊要適當增加企業專家的比例,采用教師一對一輔助的形式,在教材架構、體例、文字敘述等方面給予企業專家幫助,互通有無。
5.突出“學材”功能。新型活頁式教材不僅是教材,更應該是“學材”,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成為學生方便使用的工具。認知科學家西蒙認為,教育的目標更應該關注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認知的學習策略,教會學生發現問題的視角、確定方案的思路、動手操作的能力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活頁式教材中有序培養學生的計劃能力、歸納能力、工作能力、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突出學材的功能,設計工作單、學習記錄單、學習反饋單、自測單、評價單等內容,突出學習軌跡,提高學生使用教材的頻率和效率。
6.信息化資源豐富。信息化資源的開發是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有效補充,在不影響紙質教材整體結構的情況下,針對性地擴展、補充相關教學資源,采用文本、圖像、視頻和AR/VR模型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技能點采用動畫、模型等形式進行重點解析,為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線上課前預習、討論和課后測驗考試、線下完成任務等,形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便利。
三、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邏輯結構設計
1.教材內容設計。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內容都屬于知識范疇,包含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實踐知識按照構成,可包含技術規則、技術經驗、情境知識和評價知識;理論知識是經過驗證的普遍規律,屬于恒定不變的。實踐知識與專業技術發展相關,不同時期隨著技術進步持續更新。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和情境性,實踐知識應占有較大比例。理論知識對學習者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潛力。依據高職教育知識夠用即可的觀點,可將理論知識分為基礎知識、必要知識和拓展知識。我們把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稱為理論知識A,可根據課程的需要進行刪減;把必要知識稱為理論知識B,必要知識和實踐知識形成高職教材的主體內容。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是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的內容,有必要作為教材的附屬知識出現。以職業特質邏輯為編寫主線的教材,按照職業活動流程,分為任務導入、任務實施和成果評價三個主要環節。任務導入部分的任務布置和情境描述屬于情境知識,即實踐知識;任務實施部分的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為理論知識A,必要知識為理論知識B。技能知識和操作流程為實踐知識,成果評價的評價方法為評價知識,即實踐知識;評價依據為理論知識B,理論知識B和實踐知識組成了職業教育教材的知識主體,這樣就形成了以實踐知識為主的高職教材知識結構模型。(見圖1)
2.雙邏輯結構設計。從新型活頁式教材的核心內涵來看,新型活頁式教材可以充分站在高職學生學習和使用的角度去考慮教材的內容、結構、表現形式和使用方法等,以職業特質為編寫主線,以職業活動為線索,以項目、任務和成果為編寫單元的編寫邏輯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短、平、快”的教學要求,但從知識的厚重度和系統性來看,是有所不足的。知識的系統性關系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對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潛力的培養具有較重要的意義。如果利用數字資源的建設進行補充,或許能從另一個維度彌補高職教材知識體系不完整的問題。基于職業特質的邏輯結構為顯性邏輯,對知識的系統性表達形成隱性邏輯,形成雙邏輯的教材結構設計。第一,顯性的基于職業特質的邏輯結構。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既要遵循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編寫內容循序漸進,編寫深度適當,更需要緊密結合職業崗位要求,強調職業性、實用性、適用性。因此,高職新型活頁式教材的顯性邏輯也就是教材的主要邏輯結構,應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線索,融入職業素質,用學習型項目串聯整個教材內容,將項目分解為若干學習任務,若干學習任務對應若干技術能力和相對應的必要知識點。顯性邏輯顯現出來的教材內容以能夠培養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達到知識目標、道德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為基本要求。第二,隱性的學科知識邏輯結構。為能使學生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建議建立隱性的學科知識邏輯結構。高職教育“知識夠用即可”的主要觀點,導致高職學生知識系統化的構建是缺失的,也是高職畢業生在職場后續發展競爭中普遍不如普通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學科知識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理論體系,有助于學生融會貫通地接收知識碎片,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學生的成長、自學能力的提高、職業發展等都很有益處。嘗試通過隱性的學科知識邏輯建立較為系統的知識架構,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并能擴展相關知識,未必不是一個較為有用的方法。將學科知識制作成數字資源,以二維碼的形式植入教材中,以基本理論知識和拓展知識為主要內容,分層次展示,形成隱性的學科知識邏輯。
四、“裝飾施工圖繪制”課程新型活頁式教材設計
1.教材編寫邏輯的確立。“裝飾施工圖繪制”課程屬于職業技術類課程,典型工作任務主要表現為施工圖繪制流程,對項目成果有規范性的要求。該課程的新型活頁式教材以職業特質為編寫主線,通過項目任務的展開形成教材的顯性編寫邏輯,關注對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的培養,樹立裝飾施工圖繪制工作合規合法的職業觀念,在教材內容中體現知識目標、道德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的達成。教材的隱性邏輯以裝飾施工圖相關理論知識的系統性為編寫主線,理論知識包括必要知識、拓展知識和外延知識,必要知識與項目的每個學習任務相關聯,以紙質形式展現,拓展知識和外延知識以數字資源形式展現。外延知識是指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和遵守的相關知識,如標準規范、規定規程等,這部分內容數量龐大,雖可以指導學生上網查找,但從教學實踐經驗來看,僅依靠學生自覺完成尚有一定難度,所以可查找后將其濃縮成必要的數字資源提供給學生,以方便學生快速查找,養成工作時嚴謹認真、遵守法規的意識。拓展知識是對項目過程中必要知識的補充完善,盡可能和必要知識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裝飾施工圖繪制需要對裝飾材料的性能、規格、構造形式和畫法有全面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也很龐大,在紙質教材部分僅能對常見內容進行分析,而對理論性較強的繪制原理、編制原則等也需要系統地了解,所以要將這些內容以數字資源的形式分類展現,為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提供方便。
2.紙質教材的開發與編寫。紙質教材內容以顯性邏輯展現,以裝飾施工圖繪制的職業特質為編寫主線,以實際項目串聯職業技能,設計若干學習任務,包含任務導入、任務實施和成果評價三大環節。任務導入環節中的任務分析和情境描述為實踐知識,任務實施環節包括尺寸復核、制訂計劃、繪制施工圖、文本編制等學習任務,對應技能知識、操作知識等實踐知識和必要的理論知識,圖紙審核任務即成果評價環節,包含評價標準和評價步驟,即實踐知識。學習任務中融入知識目標、道德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要求。例如,在任務分析的學習任務中,查找相關標準規范,形成遵守行業法則的職業思維;在繪制施工圖的學習任務中強調正確、完整和標準,樹立大國工匠嚴謹認真的職業精神;在任務設計中建立調查、計劃、決策、實施、評估等環節,培養能綜合解決問題的職業素質。
3.數字資源的建設。雙邏輯結構設計教材的數字資源可分為隱性邏輯的系統性知識數字資源和輔助教學的數字資源兩大類內容。第一,隱性邏輯的系統性知識數字資源。隱性邏輯的系統性知識主要包含拓展知識和外延知識,是對顯性邏輯教材內容的有效補充,是對各個學習任務中的技能點和知識點進行相對系統的知識梳理,其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便捷地形成系統性知識成為可能。隱性邏輯的系統性知識數字資源隱藏在二維碼中,對它的整體邏輯關系辨識起來會有一些難度,建議在紙質教材中單獨制作知識樹,把各類知識的相互關系以樹形表示,使讀者對隱性邏輯結構清晰明了。另外,隱性邏輯知識體系宜采用模塊化形式組成,將知識單元最小化。只要保證模塊的獨立性,即可保證隱性邏輯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如把根據施工圖繪制的知識內容分成標準規范模塊、材料構造模塊、現場勘測模塊、裝飾施工圖模塊、圖表模塊、審核模塊等,學生根據自己的短板,按需選擇模塊擴充知識,使學習從通用型學習向個性化學習轉變。第二,輔助教學的數字資源。其與當前比較流行的立體化教材的數字資源類似,用于輔助教學,解決學習難點問題,而且學習無時空限制,便于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開展。這類資源以視頻、音頻、模型、圖像、文檔等形式出現,主要有教學視頻展現、操作步驟展現、案例展現、習題和答案展現等。例如,“裝飾施工圖繪制”課程教學中,針對較難理解的裝飾構造深化內容,制作動畫和AR模型,通過模擬旋轉、拆解和組裝等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裝飾構造的立體思維。
五、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優化與維護
新型活頁式教材后期的及時優化和維護是保持活頁式教材“新”的重要手段。活頁式教材便于靈活拆裝,數字資源更新方便,使實現教材的即時性成為可能,解決了傳統教材職業技術知識易落后、再編周期長、跟不上行業快速發展等問題。一是必要時設計并出版活頁式教材附件。活頁式教材具有組織靈活性特征,讀者可以對編排組織順序自由調整,方便在任何位置補充內容。隨著行業企業相關技術的變化,或組織形式的進步,可以不受教材再編周期的限制,在周期內設計相關內容以教材附件的形式出版。二是即時更新教材數字資源內容。數字資源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即時更新,作為教材編寫團隊,需要制定教材數字資源的更新規劃,建立數字資源的更新周期,以一到兩年為數字資源的一個更新周期,跟進行業發展,即時優化數字資源,更換老舊素材,補充新材料、新技術、新工法和新規范。三是通過大數據即時分析學習情況。活頁式教材中數字資源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頻率、評測成績和學習反饋,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通過采集、匯總、分析等方法,即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能為教材的進一步優化和更新提供依據。
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建設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夠彌補當前職業教育教材存在的結構固定、資訊滯后和知識缺位等問題,是在工學結合教材、項目化教材、立體化教材建設基礎上的又一次進步,知識結構模型和雙邏輯結構設計將職業技能體系和學科知識體系進行有機的結合,是創新職業教育教材內容體系的一次大膽嘗試。新型活頁式教材所特有的靈活性、新鮮性、即時性必將成為高職教材改革新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馬桂香,鄧澤民.我國職業教育教材研究40年綜述[J].職教論壇,2019(10):57-64.
[2]蔡躍,王偲,李靜.職業教育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內涵、特征及開發要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1):88-91+96.
[3]黃河,楊明鄂,曠慶祥.職業教育“新型活頁式教材”的內涵及建設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99-103.
[4]史文晴,匡瑛.知識論視角下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化教材的內容設計[J].教育與職業,2020(9):88-94.
[5]鄧澤民.職業教育教學論[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