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吳文慧

為了培養市場需要的高層次會計人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立MPAcc專業學位。2004年首批21家培養單位開展MPAcc教育試點工作,2020年具備MPAcc招生和培養資格的單位增加至269家,MPAcc教育得到快速發展。然而,實踐表明,MPAcc研究生的培養效果并未達到預期目標,難以滿足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目標、招生考試、課程設置方面都需要加強建設,各培養單位需要結合學校特色,不斷探索和實踐。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校,如何構建順應社會需求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差異化培養,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我國MPAcc特色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筆者從培養目標、招考入學制度、課程與教學、教師與學生以及質量保障等方面對我國MPAcc研究生的培養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我國MPAcc研究生培養存在一些問題。
一、專業型會計碩士培養目標未與學術型區分
專業型會計碩士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其培養目標是為企業提供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人才。而學術型會計碩士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其培養目標是為會計理論研究提供創新型人才。兩者培養目標有較大區別。但由于會計專碩教育起步較晚,各高校缺乏培養經驗,所以較多高校借鑒學術型培養模式來培養會計專碩人才。慣性思維以及經驗的欠缺導致很多高校在培養過程中將會計專碩和會計學碩的培養目標混淆,這樣使得MPAcc培養出來的人才沒有特色。
二、會計專業碩士入學門檻較低
培養會計專碩特色人才需要學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因此生源的選拔很重要。為了更好地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碩士研究生入學都需要經過兩大關——初試和復試。會計專業碩士也需要通過初試和復試才能獲得入學資格,但與其他專業相比,MPAcc的入學考試相對簡單。MPAcc初試無須考政治,數學也是考察初等數學,更重要的是,MPAcc初試不考專業課,這就使得各培養單位難以在初試階段淘汰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的考生。雖然在復試階段會有專業課考察,但考察內容相對簡單,無法真正考察出學生會計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并且,近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學校選擇線上復試,在客觀因素的影響下,線上復試取消了筆試,只通過口頭方式對學生提一兩個簡單的專業問題,這更難以考察出學生的專業水平。要培養會計專碩特色人才,必須開設交叉學科的特色課程,會壓縮部分專業知識教學時間,這就要求MPAcc的學生自身有扎實的會計理論基礎。而MPAcc初試忽視了對考生專業知識的考察,使得部分學生通過了MPAcc入學考試,但因為沒有相關的理論知識基礎支撐,在碩士階段難以跟上培養計劃,難以成為市場需求的特色會計人才。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會計是一個包含豐富內容且和多學科多行業有關聯的專業,因此,會計的教學課程需要合理、系統的設置。但目前國內部分高校的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大多數高校將課程劃分為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三類,這樣的設置與管理學大類課程設置方式類似,難以突出MPAcc教學的特色。表1是某校MPAcc課程安排。
從表1可以看出,MPAcc教學課程仍是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審計等會計專業方面的課程,沒有結合學校特色和市場需求開設特色課程。如人工智能等技術已開始影響會計實務,但有現代信息技術特色的高校,并沒有在會計專碩課程中增加互聯網課程,沒有設計出互聯網+會計的培養模式。
四、師資力量較為單薄
要培養特色人才,必須有較為完善的師資隊伍。培養特色人才,需要將學生培養方向與學校特色學科對接,設置特色課程。要設置特色課程,就必須有專業的老師授課。而目前,大部分MPAcc培養單位師資隊伍不夠完善。在MPAcc培養中心承擔教學任務的只有會計專業的老師,沒有其他專業的優秀老師。沒有能夠傳授特色課程的老師,自然也難以開展特色課程,難以培養特色人才。除此之外,部分MPAcc教學老師缺乏實踐經驗。高校老師大多是畢業后直接留校任教,缺乏實踐經驗,并且絕大部分老師都是博士畢業,即使有部分老師是碩士畢業,但更多的也是學術型碩士,更擅長講授會計理論知識,對理論知識在實際中如何運用往往不夠了解。但會計專碩的特點就是重實踐性,MPAcc的授課老師缺乏一定實踐經驗,難以滿足會計專碩研究生的培養要求。
當前市場對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
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市場需要復合型會計人才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會計賬務處理軟件被開發,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核算工作被計算機取代,工作重心從以往的核算轉為分析決策。同時會計核算等應用軟件的應用,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時代,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會計知識,處理會計賬務,更要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財務數據,整理、分析會計信息,利用財務數據、會計信息更好地為企業做決策。
另外,企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新時代下,企業需要精通業財一體化的復合型人才。會計人員需要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結合所學的成本管理等會計知識,將各個流程的業務合理分解,將企業業務和會計有機融合,找到業務的增值點和非增值點,完善業務流程,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二、行業細化,需要特色會計人才
近年來,我國經濟由粗獷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行業分類更加細化,經濟業務更加復雜,不同行業需要具有不同知識結構的會計人員。如地質行業需要懂資源環境的會計人才,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各具特色,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雖然不同行業的會計處理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行業的不同經濟業務處理有不同的要求。會計人員除了懂財務會計的知識,還要對所從事行業的業務流程、行業知識有一定了解,這樣才能在復雜的經濟業務發生時,更快更高效地進行核算。同時,對所處行業知識有所了解,才能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根據會計資料進行分析、決策,成為企業真正需要的會計人才。
行業特色院校MPAcc研究生培養建議
在了解了目前高校MPAcc培養現狀以及當代企業所需的會計人才類型后,筆者以北京印刷學院、西安石油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高校為例,結合其行業特色優勢、辦學基礎等,總結其在愿景使命、特色課程設置等方面的經驗,提出行業特色院校在培養目標定位、招考入學制度、課程體系設置、特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建議,制定出符合學校定位、學生發展、行業需求的MPAcc培養模式。
一、立足行業需求,明確會計專碩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確定學生培養計劃的基石,只有確定清晰的、具有會計專碩特色的培養目標,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行業特色的會計專碩人才。目前,部分高校未能將專業型會計碩士與學術型會計碩士的培養目標相區分,只是簡單地將學術型碩士培養目標套用到會計專碩人才培養上,由此也導致會計專碩的培養模式和會計學碩的培養模式趨同,會計專碩人才培養沒有特色。因此,MPAcc各培養單位應該根據市場需求、時代特點以及院校特色明確會計專碩人才培養目標。會計專碩人才培養目標要符合人才培養的社會目標,即培養出來的人才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會計專碩人才培養目標要滿足人才培養的職業要求,會計專碩在畢業后要能較快地適應崗位,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能把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會計專碩培養目標要順應時代發展,在大數據時代要培養既懂會計又有軟件處理能力、既懂財務又懂數字經濟的復合型人才。
二、科學設計招生準入制度
生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要想培養出高層次特色會計人才,除了學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外,還需要學生自身素質過硬。目前MPAcc初試門檻較低,不考查學生的專業課,很多會計基礎薄弱的人也能通過MPAcc入學考試,成為會計專業碩士。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如果缺乏基本的專業知識,則很難在碩士階段進行深入學習,也就難以達到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同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高層次會計人才不僅要具備會計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數據處理、信息安全維護等非會計專業知識。因此,培養單位在選拔人才時,不僅要嚴格考核學生會計專業知識,還要考查學生非會計專業知識。首先,建議廣納賢才,鼓勵其他專業學生跨考,特別是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其次,由于初試中沒有專業課考試,各培養單位要在復試中更加注重專業課的考查,可以增加復試中專業課的考查難度以及分數比重。
三、優化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科學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有重要影響。根據前文分析發現,目前大多數MPAcc的培養單位仍沒有將培養方向與學校主干優勢學科對接,沒有根據院校優勢設置特色課程,由此培養出來的會計專碩人才同質化。因此,各培養院校應結合本校學科優勢、教學資源,并緊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定位本校MPAcc教育發展特色,開發與建設一系列特色課程群,由此研發相匹配的教學大綱、教案、實驗指導書、實驗教材、案例庫等教學要件,最終通過實踐進行成果孵化與推廣應用。有部分院校做出這方面的嘗試,并取得預期成果。如東華理工大學,一個具有核地礦鮮明特色的高校,根據自身特色對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一些創新和探索。將課程設置與學校主干優勢學科對接,在選修課課程中開設了礦業企業成本管理、地礦企業環境責任與會計信息披露等課程,為地礦行業培養了一批實務型會計人才。
四、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在MPAcc人才培養中,師資隊伍是最直接的一環。目前,雖然各MPAcc培養中心有較為豐富的高學歷會計專業的老師,但缺乏其他專業的優秀老師。這也導致即使學院想開展特色教學活動,開設特色課程,但因為缺乏相關老師,而無法開展。因此,各MPAcc培養單位要廣納賢才,吸引其他學科的優秀教師進入教學隊伍,豐富教學隊伍,開展特色教學課程。北京印刷學院建立了一支較為完善的師資隊伍。在北京印刷學院的MPAcc培養中心,不僅有會計專業的老師,更有傳媒經濟與管理學專業的老師為MPAcc學生開展特色課程。目前,北京印刷學院已經為出版傳媒行業培養了一批既具有一般會計知識又熟悉行業特點的應用型MPAcc人才。同時,針對會計專業老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的問題,各培養單位在招聘教授會計專業課的老師時,同等條件下建議優先考慮在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過的有實踐經驗的老師。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置雙導師制,聘請有經驗的實務人員成為校外導師指導MPAcc學生。
(基金項目: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行業特色高校會計專業碩士(MPAcc)特色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XYJG-2019-155)。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