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
互動式教學法在目前比較流行,但是在其大力推廣的過程中,教師們在認識上還有有很多的誤區和偏差,從而導致其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影響。為此我查閱大量文獻,整理了對互動式教學法的粗淺認識分享給大家。
一、什么是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的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往和相互提高。它不同于傳統的僅僅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也有別于放任學生自發學習的牧羊式的教學方法。它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照教學計劃系統地學習,也要求教師按照學生的提問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重點施教,通過交流達到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
目前,互動式教學法在國內外都有對它的研究與表述。比如,在對互動式的教學法的模式研究上,湯曉梅認為,互動式模式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不同的類型,社會學角度看,可以分為教師中心模式、學生中心模式和知識中心模式。對互動式教學法有效性及影響因素的研究上,楊文新教授通過跟蹤調查后發現,互動式教學法。對教學效果有積極的影響。保羅發現互動式教學法從心理效應角度認為,其在社會關系方面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二、互動式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提高學生的興趣來提高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當前的新課標要求,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二 有利于教師與學生溝通信息,在互動式教學中,老師可以不斷加深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三有利于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特色。四有利于教學相長,在與學生互動的同時,教師的知識和能力需要儲備和更新,從而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相關知識,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的文化水平和技能。五 有利于提升學生與多媒體互動學習的能力。其一是提高自主選擇能力。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相應的學習材料,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其二提高自我調整能力。學生完成網絡課堂后進行對比,及時調整,選擇適合自身學習難度和進度的材料。教師也可以借此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學習進度,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從而加強對學生、老師之間的互動。其幫助提高學習效果。其三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理念。在網上學習過程中,特別是碰到困難時,可以借助網絡搜索、多媒體工具軟件等來解決困擾。作業幫。百度提搜。網易公開課等等,有利于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在互動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網絡下的雙向互動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有利于網絡的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特性。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實,實現媒體資源主體社會的互動共享。體現了學習的個性化和協作化。多媒體網絡下的教學應批判繼承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針對性融合,最大程度的發揮兩者優勢,散發教師的教學能力,借助多媒體展示教學信息。最大限度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設疑,解疑答疑。從而激發學生思維。
三、怎樣真正實現互動式教學
首先,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互動式教學要求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要求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領導者。以便教師和學生和諧愉快的情景中實現互動。教與學實現共振。其次,現代信息技術為開發互動教學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持,將教學活動看作是信息流動的過程,通過應用多媒體和互聯網等實現信息技術加大信息流的數量,提高信息流達。實現信息流的雙向循環流動,使課后教學的網絡課堂成為學生第二課堂,為師生間的互動提供新的渠道。具體說來,課前,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并依據教學內容,把音頻,視頻資料、背景資料等相關資料拷貝到相關平臺后,幫助學生如何做好自己的課前準備。課中,有效開展互動教學,利用豐富的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如小組合作探究、情景模擬、自由辯論等等。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不要過多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總結利于多媒體網絡環境提供的素材。多樣式進行導課,如通過看視頻、音樂等導入,課后,教師要及時更新。完善學習資料。借助于有關教學軟件來制作特色教具,在QQ,釘釘,微信等聊天軟件的支持下。接受學生在線咨詢、提問,并實行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從而實現跨越時空的教學活動。
四、存在的問題
(1)互動式教學內容單一化,模式化。與傳統課堂教學目標相比,三維教學目標項核心素養目標轉化上還沒真正實現從精神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角度觀察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評價學生,提高學生。在互動教學中,通過活動型課堂的構建,完成核心素養,目標完成,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在實際教學中,并非所有的教師都積極推行。一些教師特別是老教師囿于習慣性思維,很難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依然堅持注重講述為主,沒有給學生創設一個情感豐富的情景,樹立恰當的主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缺少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錯失了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機會。
(3)忽視活動性課堂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因循教學規律,按照已經計劃好的教學過程,完成課堂教授的傳授。實際教學中,會出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從而導致預設和生成的統一很難實施到位。特別是課堂中當學生問到一些刁鉆的問題,其實是很好的生成互動的資源。教師可以借助其對學生做好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引導。教師追尋教材至上的原則。對書本所列出的知識點和素材一般會詳細講解。另外。教師正在轉變教育觀念但傳統教學觀對教師教學的影響依舊存在。如過于注重知識灌輸,忽視課堂形式多樣化。最終導致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教育和價值觀的達成,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