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安芝 鄧銀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公平。大悟縣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后,聚焦以投入力度、辦學條件、師資建設、教育質量、教育機會為主要內容的“五個優質均衡”,將更多目光投向了“高質量”:既重硬件建設,更重軟件內涵提升;既重指標合格,更重群眾獲得;既重數量規模,更重質量效果。
抓機制,強保障,在投入力度上促優質均衡
建立統籌推進機制。印發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綜合發力”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責任機制,連續多年將全面改薄、能力提升等工作寫入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相關部門、各鄉鎮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工作機制。
加大教育財政投入。縣委、縣政府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統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優化財政支出,新增財力投入向教育傾斜,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五年來,教育經費總投入近50.15億元。
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主動適應城鎮化快速推進、城區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形勢、大趨勢,科學確定學校布點和建設規模,撤銷大悟縣第二中學、第三中學。著力化解大班額,思源實驗學校投入使用,泉水實驗學校建設加快推進,國賓府片區學校即將動工。審批兩所民辦學校,促進了公民辦良性競爭態勢。根據學校生源實際,結合群眾意愿,整合教育資源,撤并教學點58個。
抓項目,強硬件,在辦學條件上促優質均衡
讓項目建設“快”起來。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五年來,累計爭取資金93375萬元,其中項目資金36000萬元。“全面改薄”圓滿收官,義務教育能力提升穩步推進,新改擴建教學樓62棟、學生宿舍26棟、學生食堂22個、教師周轉宿舍360套;新建標準化田徑場23個,實現每個鄉鎮至少一個標準化田徑場。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加快實施,團沖小學、金嶺示范區中心小學、錢灣小學竣工開學,輻射周邊多個鄉鎮、村。
讓校園面貌“靚”起來。按照“一校一品”的工作思路,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與薄弱學校改造相結合,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位發展,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校園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定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整治校園環境,創建文明校園。全縣學校獲評省級文明單位1所、省級綠色文明校園1所、市級文明單位11所、市級綠色生態校園12所、市級衛生先進單位18所。
讓教育裝備“強”起來。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累計投入4800余萬元,實現了 “六個一”(一個鄉鎮一個錄播室、一所學校一套寬帶“校校通” 、一所學校一套實驗功能室、一個班級一套“班班通”、一名學生一套標準課桌椅、一名教師一臺辦公電腦)。
抓隊伍,激活力,在師資建設上促優質均衡
純師德師風。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標準,組織學習《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培育挖掘了一批典型,如銀齡教師鄧克榮退休不退職,情系山區教育,事跡在《中國教育報》報道。加強警示教育,讓監管“長牙齒”,嚴查教師打牌賭博、辦班補課等行為,4名城區教師被調整崗位,12名教師評先評優、職稱評聘被“一票否決”。
精專業素養。實施教育人才攀升計劃,統籌各級各類培訓,構建“五級五類”全方位教師培訓體系,累計參訓10164人次,233人獲孝感市教師梯級專業榮譽。堅持開展全縣暑期教師集訓,現場直播,學理論、談體會,剖析質量、表彰先進、鞭策落后,震撼大、反響強。
活體制機制。建立教師隊伍補充機制,五年來,累計招聘教師737人,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健全教師隊伍流動機制,通過集團化辦學、城區優秀教師駐點支教等方式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每年支教均在30人以上。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堅持表彰獎勵向基層一線傾斜,五年來,累計評選優秀教師、最美鄉村教師328人;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累計選拔校級干部15人、副校級干部31人、中層干部21人,2名校長被免職,營造了教育系統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抓管理,重規范,在教育質量上促優質均衡
深化“雙減”推改革。校內校外雙管齊下,推進集體備課,深化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優化課后服務和周末托管,豐富活動內容,促進全面發展,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做好政策解讀,印發《一封信》《告家長書》20余萬份。配合公安、民政部門進行集中突擊性和拉網式排查3次,現場交辦問題,督促整改。嚴格審批、嚴格監管、嚴控風險,注銷或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15個,壓減率達93%。
規范行為強素養。“以小切口推動大改革”,統籌“五項管理”。嚴格作業布置,精挑細選作業內容;保證睡眠時間,科學編排教學歷和作息時間表;杜絕手機帶入校園,加強學校網絡信息管理;加強讀物管理,推動主題閱讀、經典閱讀,縣教育局榮獲孝感市“中華魂”讀書活動優秀組織獎。加強體質管理,扎實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獲孝感市陽光體育啦啦操團體總分第五名,中職校張益榮同學獲全省跳繩錦標賽中學組第二名,呂王鎮中心初中獲全市青少年足球聯賽總冠軍。2021年6月,大悟女孩江梅榮獲全國田徑錦標賽女子跳遠冠軍。
提高質量重監測。堅持全縣每學期抽考,強化質量監測結果運用,推進全縣城鄉均衡發展。組織縣直學校分別與偏遠農村學校結對,設立分校,增強薄弱學校造血機能,提升整體辦學質量。加強教學研究,以研促教,“基礎教育精品課”獲省優11節、孝感市優31節,孝感市實驗教學微視頻作品賽、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防近健康教育課50人獲獎,縣教育局均獲評“最佳組織獎”,4所學校被評為孝感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7所學校被評為孝感市集體備課先進單位。基礎牢則事業興,縣域教育質量整體成績穩步提升。
抓保障,促公平,在教育機會上促優質均衡
關愛特殊群體。促進教育機會公平,扎實做好控輟保學,實行適齡兒童輟學信息動態管理。落實學生資助政策,著力構建從學前教育到大學階段全覆蓋的幫扶工作機制,累計資助貧困學生182704人次,發放貧困學生資助款32619.845萬元,確保應助盡助,大悟縣被評為“全省捐資助學先進地區”。關愛殘疾兒童,落實特教學校就讀、隨班就讀等“一人一案”舉措,?對因各種原因不能入學的對象,采取“六個一”方案送教上門;對嚴重智障殘疾對象,開展入戶教育關懷,解決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提高安保水平。實施“四個100%”,新建10所學校圍墻,建設門衛室35個,學校封閉化管理達到100%;安裝更新一鍵式報警設備158套、監控設備165套、攝像頭3086個,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機關聯網達到100%;縣政府每年列支保安服務專項資金724萬元,為全縣公辦中小學幼兒園配齊專職保安224人,學校專職保安員配備達到100%;設置“護學崗”108個,配備率100%。開足開好生命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主題班會、法治講座、應急演練等形式,提高師生防范意識。建立“三級三查”制度,及時消除校園安全隱患。嚴把校園入口關,重點場所安排專人巡查。聯合公安部門設置護學崗,聘請46名政法干警擔任法治副校長。
提升服務水平。改善食堂供餐環境,打造“明廚亮灶”,累計籌資2600萬元,新、改、擴建一批學生食堂。投資170余萬元,購置廚房設施設備,實現全覆蓋。強化食品安全,嚴格實行準入制度,嚴格把好“四關”。推行“廚師試餐、校長陪餐、學生評餐、教師同餐、家長監餐”監督機制。嚴格落實食品留樣制度,全面推行“技能操作員、營養指導員、衛生監督員、成本核算員、質量監管員”的“五員”管理機制。積極開展后勤保障管理“四好一滿意一放心”活動,五年來,創建省級“放心食堂”3所、市級14所,市級“綠色生態校園”5所,市級文明宿舍6個。關注農村學生體質健康,實施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累計落實資金17736萬元,受益學生近15萬人次。
責任編輯/楊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