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我所在的學校厲山三中由隨州市曾都區管轄,而曾都一中是區內最好的高中,許多同學初中畢業時都會爭相報考。
2007年,北京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2008年夏季奧運會,這種濃郁的氛圍在鄉村都能感受到。為此,學校把當年的春游活動主題定為“發揚奧運精神,走向曾都一中”,旨在通過遠足活動參與奧運、宣傳奧運,從而讓學生理解“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口號及其精神內涵,并通過遠足活動和參觀曾都一中讓學生明確奮斗目標,磨煉意志。
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方案,全體學生參加30公里遠足并參觀景點和曾都一中。這項活動深受學生喜歡,并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2007年清明節前一天早上,晨曦初現,學校近2000名師生扛著校旗和班旗,沿著姜水河東岸順流而下,隊伍浩浩蕩蕩,一路歡聲笑語。學生參觀了神農公園,并到隨城山烈士陵園紀念英烈。上午10點,曾都一中已近在咫尺。隨后,學生的遠足隊伍整齊地走進了曾都一中的大門,曾都一中校團委在運動場上舉行了一個簡單而熱烈的歡迎儀式。中午,同學們有序地進入學生餐廳就餐。午餐后,同學們參觀了校園和圖書館,并走進教室與高中生交流學習經驗。
下午14點,同學們沿著姜水河西岸,踏上了返程之路。河的西岸是片片農田和綿延的山丘,雖然滿山新綠,但這樣的景色對農村的孩子來說并無新意,也無心觀望。15公里的返程路變得遙遠而漫長,同學們出發時的興奮已經一掃而光。
如果說上午考驗的是紀律,擔心的是安全,享受的是美景,感受的是快樂,確立的是目標,收獲的是知識和心情,那么下午返程則考驗的是體能,磨煉的是意志,享受的是枯燥,感受的是勞累、關愛、互助和集體的力量,但收獲的是堅持和勇氣,體驗的是人生需要奮斗、未來要有方向。
上午,同學們僅用了2個小時就完成了15公里的路程,下午則用了足足4個小時才全部安全到校,沒有一個人掉隊。
晚自習的時候,許多同學寫下了長長的遠足體會,有的班還專門組織了主題班會。有同學說:“在興奮中,我們到達了神農公園,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澎湃,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走進一中,我們被美麗的校園深深吸引,立志要考上曾都一中。”還有同學說:“返程的路漫長而艱辛,半路上我的腳就打起了水泡,沒有同學和老師的鼓勵,我難以完成返程任務。我很感謝同學和老師們,今后在大家需要幫助時,我也要伸出援助之手。”
班主任汪老師說:“校長,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您平時所說的‘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的含義。”
一次遠足活動,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也給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除了制度和規范、榜樣和示范,德育更是一場又一場的活動,要在實踐中產生,在體驗中生成;德育過程講究師生關系的親密性、教育方式的無痕性、學習過程的隨機性、學習活動的多樣性,要在倡導與禁止、民主與尊重、競爭與合作、理解與對話、信任與鼓勵、關愛與嚴格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德育活動計劃要周密,組織要嚴格,過程要安全,成效要顯著,要有主題、有意義、好操作、學生喜歡;德育活動不影響教學,反而促進教學,沒有有效德育,就沒有高效教學,更沒有一流的教學質量。
遠足活動之后,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和凝聚力更強了,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也有了更強的學習毅力和更好的學習品質。
責任編輯/曹小飛
馬國新
武漢市光谷實驗中學校長,湖北省校長協會初中分會秘書長,湖北省第二批“荊楚教育名家”成員,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研究生兼職導師,國內“幫教育”的倡導者,著有《為何而教》《教育是幫的藝術》《幫教育:一位校長對教育的理解》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