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但現在很多家長都對如何教育孩子存在困惑,或多或少缺乏一些現代家庭教育的知識與能力。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多方位、多能力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應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校共育是家庭教育的有效機制。在實踐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引領家庭教育,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博學幼兒園聯合學校、家庭、社會協同共育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生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讓三者相互融合,共促幼兒成長。
建立幼兒和教師成長檔案,充分利用學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幼兒園管理信息化。開設公眾號、利用微信、QQ等網絡交流平臺,和家長保持聯系,每周還會開展家長面談工作,及時了解和反饋幼兒的情況,同時了解家長的想法與困惑。
成立家長委員會。園所會定期邀請家委會成員參與幼兒園管理工作,如參與膳食計劃的制定、大型活動的評價等。還邀請家委擔任了廚師技能大賽、幼兒自理能力大賽、自制繪本比賽等活動的評委。
重視家園互動。每學期園所都會采用網絡、書面、座談、投票等評價形式,聽取家長意見,了解他們對班級教師及幼兒園的看法與建議,增進家園感情。每學年初還會開展教師訪萬家活動,深入了解幼兒家庭狀況與家庭氛圍,和家長進行溝通,達成家園教育共識。
有效開展開放日活動。園所平均每月都會邀請家長來園參加一次親子活動,比如家長助教活動、親子節日活動、期末目標抽查活動等,并在活動后征求家長對園所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從社會角度促進教師素養的提升以及服務質量的提高。
拓展課程是親子節日主題活動課程,即開展以傳統節日和園本節日為主題的親子活動,每月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和幼兒共同享受親子教育的樂趣。園所從幼兒自身能力、興趣愛好出發,遵循幼兒發展需求,每周開展一次社團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武術、籃球、美術、陶藝、情景劇、舞蹈等,并定期向家長匯報展示,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改變與成長。幼兒園還開展了園本節日活動,5月是“書香節”,園所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有家長每日陪伴幼兒睡前聽故事、自制繪本、跳蚤市場等。在這些活動中,家長陪著幼兒一同感受、一起成長。通過課程文化浸潤家庭教育的靈魂。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共促幼兒發展。
開展“家長學校”活動,提升育兒經驗。園所每學期都會邀請學前教育方面的專家開展講座,讓家長深入了解教育觀念與教育方法,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比如,邀請相關專家深入講解“幼小銜接”工作,為焦慮的中大班家長打開了思路,也讓小班家長對“幼小銜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讓家長走進幼兒園,孩子走進社區,促進家園友好合作。如“0~3歲家庭教育”“垃圾分類”等活動,經過家園雙向努力,家長素質不斷提高,教育理念也在迅速地更新和轉換。
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必須家庭與學校共同發力,雙方一起溝通幼兒的教育問題,并共同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幼兒得到進步。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共同締造幼兒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位知名教育家說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政者手里,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只有實現家園共同合作,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搞好家園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生態系統,幼兒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只有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讓幼兒健康茁壯地成長。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