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教育這十年”:我國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2021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2.93萬所,在校生2.91億人;與2012年相比,學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萬人。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實現了從大眾化到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2021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國民素質不斷提升。
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
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全國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十年累計資助學生近13億人次,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普惠性幼兒園更多了,占幼兒園總量的83%。普惠園中一半是公辦園。2021年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總規模達到1372.4萬人,其中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的比例達90.9%。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5%以上。中西部和農村地區的孩子上好大學的機會更多了。通過國家農村和脫貧地區專項招生計劃錄取到重點高校的人數累計達95萬人。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達3.5億人次。
教育質量實現新提升
義務教育音體美勞等課程建設明顯加強。全國95%的學校能保障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勞動教育實現每周不少于1課時要求。2021年義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校外培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學校課后服務基本實現“5+2”全覆蓋,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明顯加快。高職三年擴招413.3萬人。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300余個專業和12余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全國共有在學研究生333.2萬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一倍。
教育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中高職學校(不含技工學校)十年累計培養畢業生7900多萬人;高等學校(未包含成人高校)十年累計培養了高素質專業人才7700多萬人。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高校牽頭建設了38%的國家高端智庫,承擔了90%以上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直屬高校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生力軍。各校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44.4億元,幫助引進企業663個,引入企業實際投資額151.6億元。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70%提高至80.7%,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的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7%。
教育條件保障達到新水平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連續十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為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學校校舍條件明顯改善,中西部農村地區“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學校”得到群眾公認。教學設備配備達標快速提升。2021年普通中小學五項設施設備配備達標均超過90%[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體育器械、音樂器材、美術器材、數學自然(小學)/理科實驗(中學)儀器]。學校信息化配置水平顯著提高。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學校互聯網接入率接近100%;義務教育學校多媒體教室比例超過70%。
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
教師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1844.4萬人,比2012年增長26.2%。全國28個省份實行地方院校師范生公費教育,每年約5萬名高校畢業生到鄉村中小學任教。“國培計劃”實施以來,中央財政投入超過200億元,培訓教師校長超過1800萬人次。“特崗計劃”累計招聘103萬名教師。教師素質顯著提升。2021年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專任教師中受過專業教育的比例均超過85%。小學、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占比分別為70.3%、90.1%。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研究生學歷占比從2012年的5.0%提高至2021年的12.4%。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50%。普通、職業高校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位教師占比77.5%。
教育對外開放呈現新格局
2021學年在冊國際學生來自195個國家和地區,學歷教育學生占比達76%。同181個建交國普遍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76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
本欄責任編輯? ?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