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楊東鋒
[摘 ? ?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經是學生成長過程最為需要的教育。針對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特點,開展以生命教育為主題的德育活動,強化德育活動的過程與質量,實現人文關懷,以人為本,讓生命悅納生命,并構建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讓學校成為陽光快樂的家園。
[關鍵詞]生命教育;課程體系;生命質量;有效策略
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為廣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等消極因素也影響著青少年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少數未成年人生命意識的淡漠、生命意義的迷失影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據教育部、公安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等單位對北京、天津、上海等10個省市的調查顯示: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相當于每天消失一個班。這警示我們: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經是學生成長過程最為需要的教育。生命與生存、生命與尊嚴、生命與價值、生命與發展、生命與社會等深層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深入地探索。而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結合自身特點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以人為本,人文關懷,讓生命悅納生命;以生命為核心,以課程為抓手,關注身心健康,讓學習生活更精彩;積極倡導對個體和家庭、國家和社會更有意義的生命價值,實現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
一、生命教育內涵的理解
生命教育的內涵包括狹義與廣義兩層含義:狹義生命教育,指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從個人到他人的生命,并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生命教育,指全人教育,包括生存能力的發展與生命價值的教育追求。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既要突出關于生命科學理論方面的教育活動,也需要重視人文素養的教育。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
生命教育不僅僅是一項重要的德育主題活動,更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對于教育主體的學校來說,要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充分挖掘主題教育的內涵,并構建完整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教育引導學生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
二、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現狀
江蘇省鹽城市毓龍路實驗學校自2000年由具有近90年歷史的鹽城市第一中學初中部改制成立以來,秉承市一中近百年的優良傳統,貫徹執行“對學生一生發展和幸福負責奠基”的辦學理念,積極踐行“培養具有中國心的世界人”的辦學追求,“以生為本”,強調德育首位,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小型多樣的課外活動的開展,重視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榜樣引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取得的成果看,《生命教育讀本》(1冊)、《讓生命更精彩》(3冊)系列校本課本已出版發行,“校園文化藝術節”每年都開展系列活動,“五名”教育工程效果明顯,“創星爭優”活動開展如火如荼,“童心童行”道德銀行評價方式的實踐推廣,“問題式學本”課堂教學改革、建立及推廣等,這些都蘊含著生命教育的主題,生命教育將成為學校德育的核心、課堂教學的基石、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基本要求。
學校開展的生命教育實踐探究,將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營造“禮序”氛圍、成就“樂和”風貌,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有做人的愉悅和幸福;讓學生在學校里收獲的不僅有智慧,更有對未來發展的憧憬和希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的不僅是愛心,更有面對挫折的堅強和勇氣。“禮序樂和”是生命教育實踐的目標,更是構建生命教育課程體系的路徑。
三、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我校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基于學生的基本現狀與生命需求,從對我校學生生命需求的認識出發,分析、定位學生的素養范疇,以支持其與學習、生活環境開展主題互動,成為積極能動的個體;并在實踐探索中構建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從實踐到理論,形成系統性教育課程,提升育人的質量。
(一)增強生命認知,敬畏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或單一的主題活動,在實踐探索中,往往都是班主任平時利用星期一的班會課,根據學校的要求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引起學生的注意,但效果有時候不夠好。增強學生的生命認知,讓學生從心底產生敬畏生命意識。在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時,必須遵循生命發展的基本規律,通過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將生命教育滲透于活動過程之中,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成全生命,增強對生命的認識,喚醒敬畏生命的意識。
1.通過發生在身邊的案例,教育學生珍惜生命
通過召開“珍惜生命”主題班會,讓學生走上講臺講述身邊發生的交通事故:同學之間不經意玩耍造成的意外傷害,沒有家長陪伴私自到湖里游泳發生的溺水身亡……利用櫥窗展板,展示一件件觸目驚心的意外傷害事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發生在身邊的活生生的例子,這些血的教訓增強學生對生命的認知,感受到生命如此的脆弱。這些發生在身邊令人痛心的意外事件,不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還給親人帶來巨大的痛苦,同學們感受到擁有生命是多么的開心,而失去生命是多么的可怕。號召同學們一定要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決不能讓它白白丟失,還要讓自己活得非??鞓罚畛鲎约旱木省?/p>
2.抓實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德育工作,防患于未然
安全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前提與基礎。強調學生的安全教育,學校會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德育活動:以“生命教育主題班會”“黨史學習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為主渠道,將生命教育滲透于活動過程之中,做到預防為主,增強學生敬畏生命的意識;以校本教研為載體,大力開發與生命教育課題相關的校本課程,形成校園生命教育文化;召開生命教育研討會、現場會、階段總結表彰會,評選出生命教育示范班級、優秀教研組和個人,推動生命教育實驗研究的深入開展。比如,每學期開展的毒品預防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呵護生命,遠離毒品;每周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讓學生正確面對心理健康問題,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真正喚醒并強化學生生命意識的重要途徑;防范校園欺凌,尊重他人生命。學校要嚴格落實上級相關規定,制定防校園欺凌預案,定期開展專項排查工作,營造平安、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開展生命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增強學生的生存技能,引導學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開展生命教育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必備的生存基本技能。比如,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激活生命。學校要求每名學生每天堅持運動1小時,既提高運動素養,保證了體能,也讓同學們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大大增強學生對生命美好的感悟;開展關于創傷急救等知識的普及培訓,讓學生了解常規的急救知識,常見意外傷害處理,掌握基本的傷口包扎與突發事件的急救方法,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定期舉行逃生演練活動,邀請專業人士開展火場逃生消防演練與防震防災逃生演練活動,讓學生通過一次次思想教育、技能培訓與實踐模擬演練逐漸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與技能;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適應能力。利用學校組織的軍訓、出游踏青、冬夏令營以及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自我生存能力培養;開展受挫折教育活動,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針對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班會與講座等形式,正視挫折,學會分析困難,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戰勝挫折的信心。
(三)開發生命主題教育,構建完整課程體系
以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為研修主陣地,以學校師生為研修主體,以構建生命教育課程體系為研修內容,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師生、家長提高生命教育認識,把教育科研、課堂改革、課程開發、特色塑創等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既是一種關于生命教育的行動研究,也是一種積極和諧的文化營造,更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思考實踐。堅持“學生成長為主體”、堅持“校本整合為主導”、堅持“實踐活動為主線”,喚醒學生的生命主體意識,幫助學生初步構建健康積極的生命價值體系,啟發教師從學生發展和個人專業成長出發進行施教,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讓學校成為陽光快樂的家園。
結合生命教育的意義分析,生命教育課程目標必須以人為本,深化學生對人生觀認識。教育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更應該通過生命教育,培育學生具有生命的智慧,感悟人生的價值,激發學生追求人生理想,勾畫屬于自己的生命藍圖。結合不同分段生命教育課程目標具體來說: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生命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尊重自己,尊敬他人,熱愛勞動,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學會與他人相處,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體驗多元生命形態;初中階段,引導學生了解生與死的客觀關系,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成全生命,增強對生命的認識。課程的設置包括獨立的學科課程、生命教育活動課程以及融合課程三個部分,它們之間既是相互獨立,又有機聯系,構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小學階段獨立的課程體系包括四個部分:(1)乖乖的我與聽話的它,主要內容涉及了解自己,認識他人;認識自然界的生命現象。(2)快樂的大家庭,其中包括自信的我與我的好伙伴;我喜歡的老師;學會關心他人,尊敬老人,感恩父母。(3)我是安全小衛士,其中包括生命中的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火災逃生;了解家庭中的用電安全,生活中飲食安全等自我保護。(4)守護我們的地球,主要內容包括生命的起源;自身生命的成長歷程;親近我們的大自然,保護一片藍天,熱愛我們生存的環境。
初中階段獨立的課程體系包括五個部分:(1)生命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認識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思考生命的價值。(2)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內容包括自己的優點與缺點,認識真實的自我;自尊與自信。(3)學會適應,提高生存能力,內容包括我遇到的困難,主動迎接和接受挑戰;避免生活中的天災、人禍以及預防,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痛苦與失落。(4)我的煩惱,內容包括我的心里話,學習與生活中處理幾種關系;我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大家庭中。(5)學會感恩他人,內容包括父母的期待,理解父母辛勞,我為父母做點啥;我喜歡的老師,老師的心愿,感恩老師;我要好的伙伴,學會謙讓他人。
以上課程的設置,首先選擇學校有相關課題研究的教師,并具有較深厚的業務研究能力者參與校本課程的編寫。它們是深入理解課程的總目標,分析對中小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并結合我校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的特點,在較長時間內的實踐探索中,形成的校本教材,并邀請專家再結合認真研讀后提出了寶貴意見,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時提出的建議,不斷改進完善形成的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
(四)豐富生命內涵,提升生命質量
雖然生命非常脆弱,在面對死亡時,顯得那么無助,但擁有生命時,可以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我們可以盡情享受著世界的美好。我們不可以讓生命無休止地延遲,但可以讓生命更有內涵,更有質量,讓人生活得更加精彩。在開展生命教育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實例,向學生詮釋生命的意義,激發學生內在強大動力,提升生命的質量,讓青年一代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追求自己的理想抱負。
發生在我們班級王同學身上的意外事件;三年前的某一天下午,他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放學回家,在紅綠燈拐彎處,一輛急馳而來的大貨車避讓迎面而來的小汽車,撞上了王同學,當場撞斷了他的右腿。幸好及時送進醫院,命保住了,可是他永遠失去了右腿。面對未來的一切,王同學已經失去往日的笑容,經過一番治療后,終于能下床了,可是只能靠一雙拐杖勉強行走。隨著時間的推移,并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下,他終于漸漸地走出了心理陰影,勇敢地拄著拐杖走進了校園。再一次面對同伴,同學們都用驚訝的目光注視著他,課堂上時不時看著他的表現,而他與之前并沒有兩樣,反而更加發奮努力,三年的初中生涯,他的學習成績始終排在全年級的前5名。
從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實例中,同學們終于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于堅強。王同學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的價值,活著的意義。面對人生路上的挫折,面對自己遇到的困境,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尊重生命,勇敢面對挫折,戰勝挫折,生命因為挫折而更加精彩,強者因為遭受挫折而更有力量。雖然生命是短暫的,人生路也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我們要勇敢面對重重困難,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絕不能讓生命白白流失,而是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奪目。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是教育大廈最基本的工程,是生命質量的奠基工程,也是人生活出精彩的工程,對人的一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中小學開展生命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不僅要求學生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而且教育的過程本質就是不斷提高學生生命質量的過程。在這一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教育階段,開展生命教育應成為教育的永恒主題。因此,教育主體的學校與教師需突出生命教育的過程,構建豐富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讓學生參與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對生命有充分的認知,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發自肺腑地要珍惜自己與他人的生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生命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政濤.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李政濤.教育常識[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黃克劍.回歸生命化的教育[J].明日教育論壇,2001(2).
[4]張文質,肖川,黃旭.生命化教育探索叢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5]肖川.當代教育思想精要[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6.
[6]孫慧.中學生生命教育的長效機制構建研究[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9.
[7]鄧玉堂.關于農村小學如何進行生命教育的思考[J]. 學周刊,2019(05).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