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
高中思政的新課標與以往相比,明確了學科核心素養,更側重于提高學生對思政理論的內在認同,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的要求有助于解決這兩個現實問題。為此,教師應加強教材研究,促使思政教育“進教材”;加強課堂建設,促使思政教育“進課堂”;加強思想建設,促使思政教育“進頭腦”。通過教材、課堂、理論研究和教師培養,使思政“三進”落地。
一、加強教材研究,思政教育“進教材”
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部編版教材,整理二者關聯和融合點,將各種素材的內容充分融入教材當中,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增補時代性素材,以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感。教材內容側重于理論敘事,而學生的實際感知較弱,教師應博覽群書,系統地闡述新時代的內涵、發展觀念和振興思想,內容側重于時代敘事,能夠幫助學生結合現實社會發展、實際生活體驗等更深入地理解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價值、新時代的變化與發展方向。
高中教材必修2第三課重點內容為我國經濟發展,特別介紹了新時代經濟發展應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思想,要注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教材中“相關鏈接”模塊為簡單的單段式宏觀政策思想的解析,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下簡稱《讀本》)第5講更系統地論述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背景與目標,同時提供了豐富的案例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從現實角度出發理解新時代經濟發展貫徹新發展觀念的內在邏輯。教師可以深入總結《讀本》與教材內容的關聯點、融合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論,同時也以“進教材”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了解、學習和思考新時代思想的內涵與價值,不斷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二、加強課堂建設,思政教育“進課堂”
首先,教師要堅持收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素材,除了對《讀本》進行精讀并提煉精華內容,教師還應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大會議內容、重大事件報道、優秀教育者開發的教育素材以及其他新媒體形式的教學素材等進行整理,優選其中的金句、優質微課、優秀動畫短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研究成果等,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理性、邏輯性,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也能為“進頭腦”教育實踐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應當積極學習新媒體時代下的線上教育理念與技術,將各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素材整合到線上教育模塊中,構建新型的“第二課堂”,教師根據學校線上教育條件、線上師生互動平臺應用情況選擇覆蓋率更高的教學方式,在學生課后利用線上渠道學習、開展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過程中,滲透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內容,提升思想滲透性;教師還可以圍繞《讀本》和教材融合內容設計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觀察并了解新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嘗試用理論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應用價值,或在理論層面上對社會實踐中發現的新型矛盾問題進行分析,以此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其能夠運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加強思想建設,思政教育“進頭腦”
首先,教師應積極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對教材中相對艱澀、抽象的頂層思政理論進行解構,從底層邏輯去分析上層理論觀念,并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認同感。
其次,教師應嘗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口號”“標語”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中,在學生頭腦中灌輸“新概念”,在此基礎上,于“進教材”“進課堂”實踐中運用思政理論解釋相應思想和觀念,或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體會和思考,促進學生思想觀念的正向發展。
四、發揮教師潛能,思政教育實現“三進”
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積極構建有利于思政課程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新生態。為此,教師要努力做好如下工作:一要把立德樹人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讓自己的政治課堂教學有魂;二要精心選編情境故事,讓自己的政治課堂教學有味;三要巧妙設計課堂提問,讓自己的政治課堂教學有質;四要關注學生答問心理,讓自己的政治課堂教學有人;五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讓自己的政治課堂教學有用。
基于新課標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要真正實現“三進”,其課堂教學不僅要變革教室的物理空間,使師生在物理空間上平等,將政治課教學延伸至社會,更要變革過去的課堂人際關系,構建新的課堂生態,使師生之間能夠平等交流,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有情感上的升華。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