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 王艦 吳成寶 劉傳生 田巨



一、引言
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里提出要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民航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重要的戰略產業,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目前國內民航機隊規模快速發展,安全持續運行的要求不斷提升,飛機的維護與綜合保障問題更加突出,培養高技能型飛機維修人才是目前民航高質量發展面臨的迫切任務。
但民航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供給與行業企業需求無法精準對接、課程教學體系對民航產業發展的適應性不足,信息化教學建設不夠等諸多問題。因此為應對民航業快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挑戰,推進民航人才強國戰略,高職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已經勢在必行。廣航院飛機維修工程學院針對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立足于行業標準,緊緊圍繞著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這條主線,不斷尋找有效途徑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實現高素質技能人才民航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民航高職飛機維修專業職業能力的內涵
首先,職業能力的概念是指個體從事職業活動時運用所獲取的專業知識以及技能在特定的職業情境下能完成相關任務的能力。職業能力是多種能力因素的綜合。根據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職業能力結構的劃分,職業能力主要是由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等因素組成。因此,界定某種職業的職業能力及其內涵時,應結合所研究的實際對象或工作崗位進行分析。
(一)研究方法
為明確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職業能力的內涵,我院通過行業企業調研,厘清企業高技能人才結構現狀與需求狀況,崗位群設置、有關典型工作任務以及本專業就業崗位、崗位發展遷移狀況,了解企業對高技能飛機維修人才在知識儲備、工作能力、綜合素養等方面的要求;采用閱讀文獻、統計資料、參考權威分析報告、研制民航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教學標準以及召開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等方式進行行業深度調查,明確行業標準、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能力要求;深入比較分析國內同類高職院校對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信息化建設水平、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條件等,明確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評價體系及培養手段;利用企業以及畢業生調查問卷的反饋獲取職業技能訓練等教學效果的意見和建議等。通過上述大量的資料統計分析,從而明確高職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就業崗位群及崗位技能要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提煉即可確立飛機機電維修專業的職業能力內涵。
(二)高職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就業崗位群
為了界定就業崗位群和劃分崗位技能要求,通過對調研材料的整理分析,圍繞不同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確立了高職院校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基本就業崗位群以及發展遷移崗位,同時依據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確立本崗位能力要求,具體就業崗位群劃分見圖1,崗位能力具體要求見表1。
(三)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職業能力結構
根據對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就業崗位群及崗位職業能力要求進行解析,結合行業調查分析結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標準、行業標準以及企業對高技能維修人才能力的要求等因素,按照知識及能力的遞進關系,將本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結構分解為三個模塊:專業基本能力模塊;專業核心能力模塊;綜合應用能力模塊,具體見圖2。
其中專業基本能力是飛機維修工作崗位的最基本要求,指個體從事飛機機電維修職業工作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和相關的專業基本理論知識,是培養飛機維修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礎;專業核心能力是指個體需熟練掌握飛機系統維修的專項維護技能,在飛機維修生產實踐中能夠合理地利用專業知識與技能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個體職業核心競爭力,也是高技能人才特質的外在體現;綜合應用能力模塊包含了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體現了個體的職業綜合應用素養,同時應具備獨立自主學習新技術的能力,擁有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的思維,是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三個模塊緊密相連,形成了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職業核心能力結構的有機整體。
三、職業能力視域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踐路徑
為實現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我院緊緊圍繞培養職業能力的理念來進行人才培養的深化改革,從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行業企業需求出發,結合行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目標,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多層次協同式實踐教學平臺創建、健全教師培養管理體系、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探索。
(一)基于職業能力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民航行業標準和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提高專業設置與崗位(群)核心技能有機銜接,將職業標準及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崗位特定能力與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深度整合。同時依據職業教育規律,融合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為教學目標,構建了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基本技能培訓模塊、專業技能培訓模塊、方法類課程模塊、工具類課程模塊、素質拓展課程模塊和頂崗實習等八個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另外,根據《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和《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等中國民航法規的指導內容,利用行業標準進行編排課標,將教學內容分解為若干個教學項目,根據客觀的教學邏輯關系進行重新組織為層次分明、能力要求遞進教學體系,將飛機維修崗位所需的知識點和崗位技能需求融入轉化為教學模塊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能力的具體要求,真正地實現“課證融通”,達到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有機銜接的目的,充分體現“培養職業能力”的教學理念。因此課程教學體系對民航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適應性。根據本專業知識及能力結構要求,合理安排各教學模塊,有效地完成職業能力的培養,具體見圖3。
(二)創建多層次協同式實踐教學平臺
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我院根據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實踐教學特點,圍繞培養職業能力的目標,構建了多層次協同式實踐教學平臺。第一層次,飛機維修基本技能訓練平臺: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航空維修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規范,建立安全操作意識,培訓內容包括緊固件保險、金工、鉗工、標準線路施工等飛機維修基本技能實踐訓練,培養學生扎實操作的基本功,同時使學生對現代維修理論、適航管理等有初步認識。第二層次,飛機部件專業實訓平臺:將真實飛機部件和虛擬仿真訓練平臺結合,針對飛機結構與附件、發動機系統、電氣系統、電子系統等典型系統開展專業實訓。飛機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利用人機交互技術構建虛擬維修實訓教學場所,解決實訓教學中的高風險、高投入等痛難點,使學生了解飛機典型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飛機典型系統的專項維護技能。第三層次,飛機維修工程綜合實訓平臺,該平臺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維修環境,主要包括模擬故障排除、飛機維修實訓實習等內容模塊。通過開展典型排故分析,培養學生在飛機維修過程中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能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將職業素養貫穿融入教學過程,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創新思維。各個層次平臺各自獨立,訓練難度遞進,又是有序整合形成系統,實現基本技能、專業能力、綜合能力多層次實踐能力協同培養。
(三)健全教師培養管理體系
構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保證。我院設立了教師教育發展中心,建立健全與現代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師管理制度體系,形成了“選聘、培養、考核、激勵、評價”五位一體的教師成長機制。以增強實踐教學能力為核心,實施“雙師素質”專業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到行業企業實踐鍛煉;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為重點,實施教師能力升級計劃,開展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專項教學能力提高培訓;不斷強化教師參加行業內培訓考證項目,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各類機型和執照培訓考證等,拓寬教師“雙師素質”培養渠道。
我院以協同教學為著力點,實施高層次技能型兼職教師吸引計劃,通過資源共享、待遇提升、柔性管理等措施,面向民航行業企業引進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建立學校教師與兼職教師協同教學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在實踐知識和能力方面等優勢,讓其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參與專業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與實踐,參與教學團隊建設,鼓勵其在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產學融合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開展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教育基本功培訓,幫助解決其短板問題。我院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打造一支高層次人才引領、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兼結合、具有民航特色的教學團隊。
(四)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
為了不斷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整合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我院以信息化教學改革為著力點,針對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教學資源創建了數字化、網絡化、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該專業的核心課程資源信息化覆蓋。我院協同成都航院等多家行業內院校建立國家級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教學資源庫,該資源庫集成國內優質課程建設成果,提供了豐富的專業教學資源,可為在校學生、企業員工和社會人員提供服務,深度踐行“開放合作、共建共享”的理念,不斷提高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同時還帶動了高職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教學模式改革以及教學方法創新。通過利用云課堂、精品資源共享課和MOOC等信息化教育資源解決了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空間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優勢。同時學院積極開發與專業課程相適應的MR、VR仿真平臺,該平臺可開展體驗式教學,用人機交互技術構建虛擬維修實訓教學場所,解決實訓教學中的高風險、高投入等難點。我院不斷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鼓勵教師采用互聯網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呈現教學內容,不斷推動教學改革創新,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四、結語
民航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改革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我院緊緊圍繞行業需求,立足于行業標準,以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為理念,不斷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培養具備工匠精神的民航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探索新途徑。
參考文獻:
[1]郝建豹,林子其,譚華旭. 基于“平臺引領、雙景融合、四層進階、三維對接”的機器人技術實踐教學改革 [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3):246-250.
[2]蔡小玲,李繼明.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索——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J]. 職業技術教育,2017,(37) :13-16.
[3]李光亮.職業院校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與職業素質教育類教材開發[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3):83-86.
[4]雷曙光,田巨.飛機電子維修工程專業四年制高職教育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探討[J].價值工程,2012,(28):282-284.
[5]茍愛梅,江莉.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2,20(01):74-76.
[基金項目: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度校級科研項目“基于職業能力的高職院校飛機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1X0111),項目主持人:王淵。]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