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

筆者在高中擔任十年專職心理教師,在接待學生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有這樣的直觀感受:所有來訪學生中,高三人數最多,而所有來訪高三學生中又有大部分受強迫癥狀的困擾。
多項針對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高三學生相較于其他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強迫癥狀、人際關系等問題。強迫癥狀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是強迫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指出強迫思維的定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該障礙的某些時間段內,感受到反復的、持續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沖動或意向,會引起大多數個體顯著的焦慮或痛苦;另一方面,個體試圖忽略或壓抑此類想法、沖動或意向,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為來中和它們(例如,通過某種強迫行為)。從強迫思維的定義可以看出,有意識的強迫與反強迫并存是強迫障礙的顯著特點。
強迫思維有如心靈的枷鎖,鎖住了部分高三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失去了青春活力,在掙扎與痛苦中徘徊。
出現強迫思維的高三學生,大多面臨學業上的困難。知識的漏洞百出,能力的種種欠缺,讓他們的成績跌宕起伏,心境也隨之時好時壞。老師的復習節奏不會因為個別學生跟不上而放慢,舊的內容還沒弄懂,新的內容又鋪天蓋地襲來,時常給這些學生應接不暇、無所適從的感覺。這些學生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同學在學習的階梯上不斷邁進,自己卻只能像癱瘓一樣待在原地,處于無盡的失望與無助之中。
有研究表明,完美主義和強迫癥狀存在顯著正相關。有強迫障礙的個體總有一種內在的不完美感,時常不滿自己的言行,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完美主義者常常用較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當無法達到,便會責備、貶低自己。比如,學習時外界有一些雜音是很正常的,但有完美主義傾向的高三學生可能會因為雜音而學不下去。在他們看來,學習需要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他們會將注意力放在雜音上,并對其的持續存在感到憤怒,以至無法容忍,強迫思維由此出現。
為了獲得正確的自我評價,每個人都有將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的需要。但一味地比較,可能會讓高三學生陷入對自己的否定和懷疑當中。比如,一位高三學生在咨詢中談到:“我感覺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好多同學都追上并超過我了,這讓我有強烈的緊張感和壓迫感,就像掉進了惡性循環”。
強迫思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除的,高三學生要慢慢學會帶著強迫思維造成的痛苦去生活,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被它限制。要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戰勝它,但不要過于心急,不要給自己限定期限。
強迫思維的產生來源于個體對某些想法的不斷壓制,想解除強迫思維,就要放下對想法的壓制。其實,不管一個想法有多糟糕,都不會對我們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因為想法僅僅只是想法,并非實際行動。不斷壓制它,只會賦予它強大的力量,導致強迫行為的產生。
所以,要允許想法的存在。
情緒狀態的調整,在于兩個字:“收”和“放”。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長期高效地學習,當學習強度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時,我們的內心會生出排斥,此時繼續強制性地學習只會導致更加疲勞,降低學習的效率,久而久之會對自我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生出自卑心。所以,學習要有間隙,要穿插休息和放松,這叫做“收”。
我們都知道,一定程度的緊張和焦慮對學習是有好處的,但前提是把它們調整到可以控制的范圍內。當壓力過大時,要及時釋放負面情緒,比如做做運動、聽聽音樂、練習冥想,或者與人傾訴,這叫做“放”。
做了十年專職心理教師,我發現,現在的學生對自我的要求越來越高,總體上有更高的完美主義傾向,比如很多學生認為“只有我完美了,別人才會喜歡”“只有我提升了,才如何如何”等等。其實,這種完美主義思維的真相是焦慮、恐懼和自我懷疑。想要克服,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 以“事”為中心。完美主義者的眼光只聚焦在個人身上,他們想要完美,其實是在維護個人感受的完美,在乎的是個人形象。這種以“人的感受”為中心的做事方式會催生焦慮、恐懼等情緒。如果能以“事”為中心,把個人形象放到次要,負面情緒也會減少很多。
※ 減少緊張。當完美主義的念頭給你帶來焦慮的感受時,可以通過簡單的呼吸技巧,主動放松緊張的肌肉,努力平復心情,幫助自己獲得自控。
※ 告訴自己,“足夠好了”。如果你計劃6點起床學習,實際卻睡到了8點才起,不要發出“起床晚了,時間全都浪費了”的抱怨,而是及時制止自己,告訴自己,“8點起足夠好了,明天還有時間和精力。”
自我評價體系,其實就是一種內在的自信。自我評價體系清晰的人,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和與別人對比產生的差距,對自己的現狀過度樂觀或自我貶低。
對于高三學生而言,清晰的自我評價體系,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建立:
知識、技能的自我評價。比如通過每日學習后的反思,強化知識結構并確定需要補習的方向;學習一個單元的內容,拿一張試卷進行自測,然后自己判卷。長期堅持,學生就能清楚掌握自己目前的學習進度,更容易對照學習目標,找出差距,今后的學習也更有針對性。
情感、態度的自我評價。高三學生要常和自己談心,談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在不斷總結中,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逐漸提升自尊、自信水平,減少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使自己的情緒更具穩定性,進而保證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