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某視頻網站一個題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全網刷屏,不少網友深有感觸,也有網友覺得這不過是經過了精心包裝的“雞湯”。
其實,“精神內耗”這個詞并不是精神科或心理學研究中的專業(yè)概念,而是一個網絡流行的說法。之所以會流行,可能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對此有所體會,但很可能每個人心中的理解又不盡相同。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精神內耗”這個話題,看看讀者朋友們的體會,以及精神專科醫(yī)生給出的專業(yè)解讀。
我理解的精神內耗就是內心的沖突,無論如何選擇,都不是權衡利弊那么簡單,因為里面包含了從小習得的文化因素,還包含了作為人本身的人性欲望和攻擊。所以,療愈好精神內耗從來不是容易且短暫的事情。
我個人的方法是在兩者的沖突中偏向其中一種,但也不放棄另一種,這需要嘗試和探索,需要捕捉情緒,更需要耐心。但堅持下來,收獲的不只是療愈,還有對自己的認識。
我認為的精神內耗是一心想培養(yǎng)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信心滿滿承擔某項任務,但當要開始著手的時候又百般拖延,怪罪自己當初為什么要答應。
作為老師,我們準備一節(jié)公開課非常費事和燒腦,為了課堂內容豐富,我不分白天黑夜地查資料;為了保證邏輯的嚴密性,我甚至睡夢中還在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然而每次完成一節(jié)公開課,我感覺自己都會脫胎換骨一次,對教學有了更深的感悟。
如何治好我的精神內耗,我認為只要我有時間,有精力,可適當選擇承擔任務。自己答應的任務,不要多想,低頭努力完成,疲憊的時候想想任務完成后給自己什么獎勵。
我認為的精神內耗,就是跟自己過不去,鉆牛角尖,想不開一件事情,也放不下,弄得自己睡覺睡不好,吃飯沒胃口,精神也越來越差。
怎么緩解或者解決?有的人選擇跟自己講和,跟自己聊天,讓自己看開放下,當然對于我上述所說的鉆牛角的人,并不適用。也可以看看用另外的方式,例如多接觸、多觀察身邊的人,看看他們是怎么處理類似這種事情的,或者從他們身上獲得正面的能量,讓自己可以從另外的一個角度看問題。
一則短視頻一夜之間讓“二舅”這位帶有幾分傳奇色彩的人物家喻戶曉,也讓“精神內耗”這個詞火出了圈。精神內耗即心理內耗,它并不是一個新生的網絡流行詞,實際上,心理學上的“內耗”分為兩個層次,一種是群體的,一種是個體的。
“內耗效應”在群體中,如領導班子、工作班組或部門之間,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都可能發(fā)生。而精神內耗或心理內耗一般更側重于個體,指一個人總是過于看重他人感受,或是由于自身心理矛盾產生心理沖突。大量心理能量消耗于個體內部,導致精神痛苦。
比如是否有:不太能認可自己;過度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對身邊的環(huán)境很敏感;有急切想要改變現狀的想法,對現在感到恐慌;空想很多,但是不去實現;不自覺地拖延;總是想要回應他人對自己的期待;非常在意世人的普遍標準;覺得身邊的其他人都比自己優(yōu)秀。
如果上面的很多問題回答都是肯定的,而且這些想法經常冒出來,還造成了一些實際的影響,比如讓自己內心痛苦糾結、煩躁不安,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或工作效率,那應該警惕自己可能陷入精神內耗了,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以解決問題。
現實生活中“精神內耗”常常發(fā)生在你我以及周圍人身上。只是很多人忽視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精神內耗的出現部分源于社會的進步。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物質已經不再匱乏,允許人們有豐富的內心戲。一些有足夠的物質基礎和閑暇時間的人,才可能陷于自己的思維反芻,無法自拔。
精神內耗者其實是自己和自己斗爭,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即使是“過度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想法、對身邊的環(huán)境很敏感”等一些看似“對外”的想法,其本質依然是“對內”的,是不認可自己、缺乏自信心的另一種表現而已。
停止內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負面情緒的產生。允許存在精神內耗,學會慢慢改變,逐漸完善自己。善待自己,不對自己要求過高,但也不是躺平,而是停止幻想,行動起來。
一些人敏感度高,對自己提出過于嚴格的要求,做事力爭達到完美,達不到時內心便會出現自我攻擊。只有學會接受不完美,不強迫自己過多幻想不存在的困難,才能更容易集中精力做事。
陷入內耗的人會用大量時間“做準備”,糾結于是否該做、該如何做、會遇到多少困難和問題,陷于漫無目的的思考和幻想而沒有行動或不敢行動。建議在一定層次上進行思考,之后立即行動。可以寫下?lián)鷳n問題的解決方案,以書寫代替無盡的思索,本身也是將想法付諸行動的表現,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解決方案進行比較,避免無序思考帶來的困擾。
停止過度自省。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意思是每天都反省自己的言行許多次,如此才能神智清醒,品格高尚,因此行為上不會犯錯誤。但對于已經出現精神內耗者而言,如果發(fā)現自己經常反省,卻沒有行動,那就行動起來,降低反省頻率,一日一省,甚至三日一省也未嘗不可。把之前反省的認為自己應該做到的先變成現實吧。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精神內耗的表現也會因個人情況以及環(huán)境影響而有所差別。長期內耗會讓人心理疲憊,影響情緒,降低信心,嚴重者甚至可能發(fā)展成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若發(fā)現自身已經無法調節(jié),還請及時尋求精神心理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希望我們都能減少內耗,接納自己,走出困境,收獲精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