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詠鋼

夫妻二人結婚將近10年,未生育孩子,最近已經分居一年,只在節假日見面一起去雙方的父母家吃飯。二人現在考慮要不要離婚,前來求助咨詢。
以下是首次咨詢中的部分對話:
咨詢師:二位誰先說?
(妻子和丈夫都先猶豫了一下,相互望了一眼又看了看咨詢師,丈夫繼續低頭,妻子定了定神開口講話……)
妻子:我先說吧。是這樣的,我們最初分居是因為他打呼嚕影響我休息,試了各種方法沒有用,我就想搬出去住一段時間,搬到離單位比較近的地方,這樣也方便上下班。可是,搬出去之后,他就不再關心我了,也不問問我住的怎么樣。慢慢的我們關系就遠了。
丈夫:(抬頭望著妻子,有一些不忿的表情)你要什么都給你了,你要出去住就答應了,還要怎么關心你?
妻子:(白眼,氣憤)你就是不關心我,我走了也不挽留我。
丈夫:(不說話)
(沉默了片刻)
丈夫:其實,我也不是不想挽留,只是,她(向著咨詢師說)總是指責我說我,每次想去看看她住的怎樣的時候,我就想,去了之后她肯定又要說我這不好那不好,不上進什么的,我就想,還是算了(嘆氣)。
妻子:(憤怒)我說你還不是為了你好!
……
初步了解了二人的基本情況,妻子不滿丈夫不關心自己,丈夫覺得妻子總是指責自己而逃避。二人的溝通形成了追逃模式的惡性循環,漸行漸遠。

咨詢進展到第三次的時候,夫妻雙方在咨詢師的引導下看到了彼此的互動模式,開始試著去理解彼此。下面是咨詢中的部分對話:
咨詢師:你們還記得當初戀愛時候的事情嗎?最初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妻子:(表情緩和了下來)我倆是高中同學,最初戀愛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出去玩,相互都感覺很好,后來就自然而然結婚了。我覺得他最大的優點就是性格好,總是很體貼。(猶豫了一下)這么說來,難道是我要求變高了?主要是我希望他可以更上進一些,結婚之后畢竟是不一樣的嘛!
丈夫:(憤憤不平)我有在上進呀,創業不也是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收入嘛,可是大環境不好,翻身總要有個時間呀(嘆氣)。可是你偏偏要在這個時候換大房子,我哪能負擔得起,不換就賭氣說要出去住。我感覺自己在家里都沒有什么地位。
咨詢師:你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也不被理解。
丈夫:(點點頭,情緒緩和下來),
是啊,所以我創業失敗也沒好意思跟她說,后來被她知道了她就覺得我不信任她,其實只是不想再受到更多指責。
咨詢師:你希望妻子可以懂你的難處,至少在精神上是鼓勵你支持你的。
丈夫:是啊(點點頭)。
……
妻子:那你可以跟我說呀,我也不是不支持你,我就是著急,你總是不給我回應,還瞞著我找別人借錢,我知道怎么會不生氣?
丈夫:我承認這是我的不對,不過當時我就是害怕你再責備我,我已經怕了。
咨詢師:你感覺害怕,創業失敗,本希望可以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安慰,卻害怕說出來反而受到責備,干脆不說。
……
咨詢師:你希望丈夫能夠更多地關心你,信任你,不要把自己當成外人對待。
妻子:(點頭)是啊,如果有困難我們可以一起商量呀,你不說,我也不知道,我還以為你只是不想答應我。
咨詢師:二位看到,其實你們內心的需求都很簡單,妻子希望丈夫多關心自己而不是不聞不問,丈夫希望妻子可以多理解自己而不是指責批評。
咨詢師:日常表達試著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說出自己希望對方做到什么,以“我希望你……”來表達,二位可以試著練習一下。
妻子:我感受到難過和失望,我希望你可以問問我住的怎么樣,可以多關心我一下。
丈夫:我感受到無助和害怕,我希望你可以多鼓勵我,支持我。
咨詢師:二位在聽到對方這樣講的時候,有什么樣的感受?對比之前的對話會有什么樣的不一樣?
……

夫妻二人經過咨詢,了解了彼此的深層情緒和未滿足的依戀需求,經過協商,二人達成一致,暫時不離婚,重新調整二人的互動模式,將之前的很多誤會缺乏溝通的部分都說清楚,一方在表述自己的觀點感受和情緒的時候,另一方要盡可能多地先傾聽,確保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再回應,先照顧感受,再考慮事情,妻子要給予丈夫更多的尊重和支持,丈夫要給予妻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咨詢師推薦二人學習《非暴力溝通》的一些方法,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妻子搬回家里住,二人要加強情感的聯結,每周定期至少約會一次,經營好二人的感情生活,在此基礎上慢慢解決事業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