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自2014年以來,青島市城陽區總工會以加強職工人文關懷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為職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新路子,幫助職工解決職場就業、家庭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擾,實現從少數服務到普惠式服務的轉變,從傳統幫扶向精神幫扶的躍升,近幾年服務企事業單位及社區近600家、1400多場次,累計服務職工近20萬人次,職工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知曉率達90%以上,初步實現了職工受益、企業收益、黨政受益的多贏效果。
根據心理健康服務的目標,堅持服務于企業、服務于職工、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發展的服務宗旨,組織心理專家與企業的管理人員、一線職工分層次座談,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訪談對象對心理服務的期待、看法,企業內部氛圍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組織街道、區直單位工會主席、部分企業管理者和職工到社會專業心理服務機構現場體驗心理服務設施,提出意見建議,針對不同單位的性質、不同對象的特點、不同階段的需求,每年制定《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實施方案》,確定服務的路子,指導服務開展,促進職工幸福、企業和諧、社會穩定、共同發展。
為適應形勢發展,充分依托有力資源,整合“互聯網+云心理”服務平臺,采取“線上+線下”的服務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提高服務覆蓋面。一方面是依托“齊魯工惠”APP、“心世界·新天地”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平臺等線上服務平臺,為職工提供普惠式、個性化服務。另一方面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與有優質服務資源、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服務機構合作,開展線下服務。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注重把“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科學安排時間深入企業開展“登門服務”,豐富心理服務內容,滿足不同服務需求,確保工作成效。
城陽區總工會加大心理健康服務空間資源利用,加強橫向聯通、縱向發展,織密“服務基地-服務中心-服務站”三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陣地作用,使職工就近獲取服務,滿足服務需求。
一是建立城陽區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基地。依托專業的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建立“城陽區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基地”,為職工提供心理科普、心理服務、心理科技、心理大數據分析、心理行為訓練等綜合性心理服務。
二是建立城陽區職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城陽區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于2020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一處為職工提供集“舒緩內心情緒、釋放心理壓力、增強心理素質”,達到身心放松減壓的服務場所,設有心理科普體驗室、身心放松減壓室、心理健康自助室、情緒宣泄室、身心反饋訓練室、心理咨詢室等功能室,開展心理沙龍活動40余場次,共接待職工群眾800余人次。2021年12月被青島市總工會命名為“青島市EAP服務分中心”。
三是建立城陽區職工心理健康服務站。完善區、街道、企業三級職工心理健康服務網絡,遵循“智能、便捷、高效”的原則,在部分街道、機關事業單位和規模以上企業建設職工心理服務站點,指導有關基層工會實行“三統一、五有”的建設標準,即統一標配,統一籌劃設計和軟硬件建設;統一掛牌,職工心理服務站統一名稱為“職工陽光心靈驛站”;統一制度,由區總工會制定統一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維護制度。做到有專人負責管理、有專業人員指導使用、有定期維護機制、有專門的工作措施、有完善的工作檔案,讓服務站成為職工心理需求接待、自助調試、交流提高的平臺。目前,全區共有職工陽光心靈驛站25個。
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是做好職工心理健康工作的必備條件,對建立職工心理健康保障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聯合專業心理咨詢師隊伍。面向社會邀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組建集巡講、咨詢、干預于一體的專業的專家服務人才隊伍。
二是發展EAP援助師隊伍。組織職工參加“EAP援助師”培訓班、危機干預師培訓班等培訓,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學習心理健康專業知識,掌握心理健康工作方法,培養一支“會發現、會報告、會處置、會協調”的“四會”人才隊伍。
三是培育心理健康專員隊伍。每年舉辦城陽區總工會“心理健康專員培訓班”,培養職工身邊的“明白人”,累計培訓心理健康專員600余人。
四是招募心理志愿者隊伍。成立了一支由20余人組成的城陽區職工心理健康服務隊,面向企業、職工公開招募致力于公益事業心理志愿者,拓寬服務面。
在服務方式上,堅持“坐班服務”與深入企事業單位“登門服務”相結合,在服務內容上,由單一向全面系統轉變。
普及心理知識。采取心理學掛圖、心理知識撲克、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宣傳普及,提高職工對心理健康的科學認識,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組織心理測試。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由心理專家診斷,并在一周內為職工、單位分別出具個人心理檢測報告、職工綜合性心理情況分析報告,使職工準確了解自身情緒和壓力狀況,使企業及時掌握關注員工的心理狀況。
舉辦心理講座。為企業管理者和職工量身打造涉及情緒管理、人際溝通、團隊激勵等方面的“心理課堂”,把專家名單及所講課程發到各單位,由企業和職工“點菜”上課,2021年舉辦近50場次心理知識講座。
開展心理咨詢。開通心理服務熱線,建立心理咨詢師值班、接訪制度,借助網絡提供網上咨詢服務,近兩年來累計服務咨詢職工300余人次,接聽職工熱線咨詢800余個。
進行心理訓練。通過團體輔導、情緒宣泄、沙盤游戲等途徑,引導職工學習自我調適方法,把生活、工作中的不滿、恐懼、煩躁等情緒宣泄出來,更好地應對各種壓力,實現心理成熟和人格成長。
通過問需于職工、問計于企業,結合職工心理測試結果、職工滿意度調查問卷、審計評審的辦法,對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進行“回頭看”,通過科學檢驗,評估工作成效,總結經驗做法,摸清當前職工心理特點,對組織和個體形成如下結果:《調研訪談分析報告》《個體心理健康測評報告》《群體心理狀況評估報告》《心理咨詢服務案例》《心理服務工作圖冊》《服務工作總結報告》等工作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職工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讓心理健康工作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幫手,成為服務職工從“心”做起的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