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資源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人格形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互聯網所具備的開放性、隱蔽性、虛擬性特征,使傳統的德育教學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從目前小學德育教學的實際情況而言,互聯網給德育工作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有的是正面積極的,也有的市是負面消極的。為了在德育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同時規避網絡帶來的不良影響,讓更多的兒童在網絡教育中保持童趣、找回童真,我們必須對小學德育教學重新進行思考,關注和培養學生的童心和童真是小學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聯網+”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巨大的改變?!盎ヂ摼W+教育”是當代教育的大勢所趨,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德育教學工作,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問題。實際上,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就是研究在魚龍混雜的網絡社會環境中如何培養小學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使他們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的問題。有鑒于此,本文就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學展開研究。
一、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對各類網上魚龍混雜的信息資源缺乏分辨能力,對一些網絡資源往往不加選擇地加以接受,且互聯網時代小學生對德育教學的期待更高,這就給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生德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動搖學校德育工作的權威
網絡給小學生帶來了多元化的信息體驗,學校教育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因此變得多元的同時,互聯網上的各種思想對學校德育的權威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網絡上的信息、觀點表達是比較自由的,這就使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實用主義等西方價值觀開始在網絡上流行,網絡上存在的拜金、享樂、奢靡的生活追求給小學生的感官以強烈的刺激,一些內容庸俗的信息大潮洶涌而來。在這些泥沙俱下的思想的影響下,小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意識被嚴重弱化,使他們在道德選擇中處于困惑的境地,小學德育工作受到嚴重的不利影響,再加上網絡選擇的自由性,使小學德育教學的導向面臨著失控的危險。
(二)網絡不良文化沖擊小學生的人生觀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形成的奠基時期。小學生普遍好奇心較強,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但是他們又缺乏分辨力,對網絡上流行的各類線上信息資源不加選擇地接受,如若教師與家長不能正確引導和糾偏,小學生接受的不良信息就會對其童真產生嚴重的沖擊,讓他們在小小的年紀受到有害思想的侵染,極易導致錯誤人生觀的形成。
(三)互聯網讓小學德育工作有了新期待
小學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躍的,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的出現給小學生帶來了更多的新鮮事物,小學生有了一個更加便捷的獲取知識的途徑,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在德育學習中也不再滿足教材上的內容,對教師的德育教學方式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校、教師、家長的引導失當,小學生的思想就會有走上歧路的風險,因此給小學德育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面臨的機遇
結合前文對我國目前小學德育工作所面臨挑戰的分析,廣大小學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小學德育教學方面的優勢,采取引導的方式,尊重小學生在德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走進小學生中間對他們的心理喜好加以了解和掌握,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采用新息化技術手段,通過有針對性的德育措施開展小學德育教學活動,具體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打造新型師生關系
在互聯網時代,小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因此在學習中也不再迷信教師,這就使傳統的上對下、等級制的師生關系面臨著嚴重的挑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衍變,人們通過自媒體平臺可以做到人人都能發聲,人人都有發言權。這就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在互聯網背景下越來越明顯地趨向平等。因此,傳統的權威型的師生關系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以高高在上的、統治型的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系對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進行產生了較大的阻礙,小學生越來越渴望平等的師生關系。因此,我們必須順勢而為,摒棄這種師生關系?;ヂ摼W匿名性、平等性、共享性的特點給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推動小學德育教學有效開展。
(二)激發小學生德育學習興趣
傳統小學德育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枯燥單一的文字講解,相關的德育案例往往會脫離時代的發展,學生缺乏切身的體驗,因此無法實現精神上的洗滌,德育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如果把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小學德育教學結合起來,小學德育課堂的沉悶模式就可以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互聯網上豐富的聲、光、影像資源的引入會徹底改變純理論型的德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教學手段也會更加生動有趣,由此激發小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使教師的教學壓力得到極大的緩解。
(三)提高小學德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隨著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緊密結合,教師必須學會更好地運用網絡,把運用網絡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的能力提升上來。小學德育教師也不例外,為了在德育課堂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另外,還應掌握運用多媒體軟件編輯、協作、組織與宣傳的技能?;ヂ摼W與德育教學的結合,使小學德育教師的心理素質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無形中提高了小學德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
在信息化時代,網絡上存在海量的信息,這些豐富的信息為德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德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我們能在互聯網搜索到有關德育的視頻資源,典型的例如《中華德育故事》,這些網絡視頻通過動畫的形式講述了我國古代傳統的德育故事,其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知識內涵,而且通過觀看視頻習得知識的形式生動有趣,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把這些視頻播放給學生,也可以讓學生在業余時間觀看,充分發揮資源共享的便利,挖掘資源的價值。因此,利用互聯網上的德育資源教育學生可以起到十分顯著的效果。
(二)對學生滲透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小學階段正處于人生觀與價值觀初步形成期,互聯網上多元化的價值觀會對小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產生強烈的沖擊,如果教師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小學生就會受到不良思想的污染,使他們的失去應有的童真。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開展各種在線的德育教學活動,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滲透其中,讓小學生在網絡多元化價值觀的沖擊下保持原有的童真。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手段,多滲透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拼搏努力和團隊協作的思想意識。例如,在社會實踐課中,可以通過制作媒體課件,用動畫、文字視頻和音樂相結合的手段,制作微課視頻《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視頻應包括我們地球生態環?,F狀方面的內容,通過班級在線平臺播放,讓小學生意識到目前世界上在生態環保方面面臨的壓力,然后鼓勵他們在線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對他們進行生態環保方面價值觀的教育,這樣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起來。
(三)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新德育教學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學校德育工作帶來許多新的形式和手段,為德育工作的創新提供了平臺。所以,學校應該把用互聯網平臺充分利用起來,對德育教學進行創新。例如,學校可以申請專門的德育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上發布具備德育價值的文章和新聞等,也可播報學校舉辦的各種德育活動,進而擴大學校的德育工作的影響面,使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有一個充分的了解,使德育滲透到學生的每一個生活細節之中。此外,學校也可以建立專門的德育網站,把一些具備德育價值的資源如《弟子規》《三字經》通過配圖講解的方式發布在網站上,同時收集并發布其他的德育網站的鏈接,使小學生通過鏈接可以瀏覽大量與德育有關的網頁,在德育方面受到深刻的熏陶。此外,對于學校所組織的德育主題活動,例如,網上祭拜先烈、網絡評選德育人物等,也可以通過網站進行跟蹤報道;可以建立網絡論壇,讓學生和教師對本校的德育教學形式、內容、目標進行討論和評價,并針對本校內德育具體案例,在論壇上引導教師、家長、學生進行對話與交流。因此,僅僅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教學,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然而如果利用互聯網來對德育工作進行創新,就會顯著增強德育教學的效果,保持小學生應有的童真。
(四)更新教育理念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是一個新鮮事物,教師肩負著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的規劃、管理與落實的重任,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實踐來適應,這就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學生個性化,創設愛的德育空間?;ヂ摼W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專題性和群眾性教育,需要尊重學生差異,結合好個人經驗,促進學生朝自己感興趣和需要的發展方向發展。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保障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尊重,結合每個班、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緊隨時代步伐。二是強調教育平等,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小學生敏感天真,需要教師的關注與尊重,教師要學會觀察學生,了解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并利用互聯網工具去關注每一位學生。例如,可以讓學生在“三人行”等網站上給教師留言,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教師則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回復,并結合實際進行教育教學上的改進,從而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三是利用微笑藝術開展德育工作。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如果教師不能采取正確的態度,德育工作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每天把微笑掛在臉上,讓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如學生犯錯,學生會因此變得垂頭喪氣,這時如果教師能夠包容他、鼓勵他,并面帶微笑,學生就會更容易釋然,并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努力改正。四是進行積極的評價。教師應明確德育是面向社會、面向未來的,不能唯分數論,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應重視教育評價的多元性,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落腳點,摒棄功利化、同質化傾向,讓德育教學真正回歸到人。
(五)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小學教師作為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工作的開發者、實施者,其能力、素養直接決定德育的水平和質量。當下,教師隊伍存在一定的認識不足、素養不足問題,例如,在德育校本課程講授中缺乏與互聯網背景的結合,這就需要提升師資德育能力,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應加強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給每一位教師樹立師德榜樣,激發其內心的教學熱情,增強德育素養,同時學校要加強教學管理,對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管理都應歸于合理化,對教師不同的缺點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促進教師自身的完善。另一方面,要以專業化成長的要求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要加強職后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學術研討會、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幫助其奠定堅實的德育工作思想基礎,忠于學生德育素養的發展。同時要引導教師加強對互聯網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的反思,例如,所開發的德育校本課程是否適合學生使用?德育教學的有效方式方法有哪些?從這些問題出發,不斷更新自身、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四、結語
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和交流的有效工具,是目前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新陣地。在互聯網背景下,對小學生而言,既有積極的一面,又不乏消極影響的一面。所以,積極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學校和教師必須把網絡給德育帶來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為小學德育工作的現代化服務,為當今互聯網時代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保持童真服務,進而將我國的小學德育工作推向更高的高度。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