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出口增速未來可能加快下行,這將成為我國穩增長政策“實際”發力的催化劑。作為穩增長方程式乏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出口增長可能“慣性不再”,刺激總需求或將不得不更聚焦在內需增長端——穩消費、穩投資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
招商證券:展望未來,出口方面,一是隨著海外疫情沖擊減弱,就業率上行,居民消費能力仍會保持較高水平,同時美國工業補庫存尚未結束,預計發達經濟體需求將維持旺盛;二是新興經濟體并未受到變異病毒疫情嚴重沖擊,全球供應鏈維持順暢,有利于加工貿易的開展;三是外貿新業態、數字貿易等已成為外貿新動能,同時RCEP已經生效,成員國之間的外貿成本降低,便捷度提高,預計對出口帶來邊際影響;四是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資源國產生收入效應并進一步有利于我國出口。從行業層面來看,考慮產業比較優勢和產業升級因素,紡織制品、高科技技術產品、汽車等都將持續受益。進口方面,國內進口需求整體保持平穩,大宗商品價格、芯片供應能力恢復、基建穩增長等會對進口增速帶來影響。
國泰君安:我們維持中國出口動能前高后低的判斷,全年仍有望保持個位數正增長,中樞在7.4%左右,汽車、機械等設備類產品出口將是結構性亮點,預計上半年出口下行斜率較平緩,下半年下行斜率加大。
長江證券:回落速度或相對較緩,一方面全球大部分主要經濟體景氣度仍高,歐美多國已經開始放寬或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將持續推升外需;另一方面制造業PMI新出口訂單已連續2個月反彈,預示未來我國出口數量環比將回升,一季度出口韌性有望延續。
民生證券:目前看,美國財政貨幣刺激推高的居民儲蓄仍對商品需求形成一定支撐。另一方面,歐美、東盟等海外經濟體的生產修復仍在進程之中,理論上今年出口動能不會快速大幅衰減。今年出口增速的動能拐點最早可能出現在二季度。未來俄烏沖突朝何方向演繹,是否會進一步影響全球商品和貿易供需,并影響中國出口動能,這一點需要后續密切跟蹤。
浙商證券:2022年供給優勢助推出口開門紅,穩增長及大宗漲價提振進口,貿易順差顯著上升,預計Q1帶動名義GDP增長1個百分點。考慮疫情防控、限制放寬及地緣政治等變量,我國供給優勢或將帶動我國出口積極增長,預計全年人民幣計價出口增速至8.5%。
人民銀行3月8日表示,為增強可用財力,今年人民銀行依法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支持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9%,與1月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8.8%,漲幅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落。
央行數據顯示,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2月末,M2同比增長9.2%。初步統計,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315億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2138.27億美元,2月環比減少78.05億美元,降幅為0.24%。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7.2萬輛,同比上漲180.5%,環比下降22.6%,環比降幅小于前幾年幅度。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消息,2月份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85,環比上升26.7%。春節因素和多地散點疫情是導致2月庫存上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