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桔
開年迄今,主動權益類基金受股市拖累整體表現不佳,目前凈值增長率超過10%的產品約有7只。由于賽道股的整體大幅度回調,此前主題類基金較多的公募更為受到波及,記者統計的多家基金公司2022年年內主動權益類基金全線失守。
例如財通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它也是在券商資管領域,目前公募業務名頭僅次于東方紅的公司。但是截至3月10日收盤,該公司現存的13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全線告負,其中僅有3只尚且凈值下跌沒有達到10%一線,但它們均是去年成立時間尚短的次新基金。同時,公司的多只基金年內快速下跌超過20%。
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師王曉明指出“:財通資管的不足主要在于權益類上,首先公司的權益基金主要以主動管理為主,僅有少數幾個規模較小的指數基金產品,然而數量占優勢的權益產品主要依賴的基金經理又僅有姜永明和于洋兩位,其他基金經理缺乏亮眼表現,也導致了部分權益類產品規模迷你。”
作為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兼權益投資總監,姜永明無疑是財通資管目前的一號股票投資人物,他的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和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均實現了翻倍。但是2022年從年初至今,似乎卻成為這位累計任職時間不到3年基金經理的滑鐵盧,當前他管理的所有基金虧損基本都在20%一線,接下來他會如何破解呢?
具體以財通資管價值成長混合為例,這也是他在管時間最長的產品,但是去年大約30%的收益和今年至今下跌大約21%形成冰火兩重天的鮮明對比,為何反差會如此強烈呢?從去年四份季報的重倉股來看,根據《紅周刊》記者的統計,能夠在4份季報中一直榜上有名的包括了龍蟠科技、中興通訊、欣旺達、錦江酒店、廣聯達,但是上述標的也未能在開年以來的調整中獨善其身,特別是龍蟠科技和欣旺達的跌幅均超過了25%。
而他的重倉風格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基本前三最多前四的重倉股與后面的股票有明顯的差距。從這個意義上看,記者發現龍蟠科技和中興通訊在組合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就前者來說,去年四個季度基金經理一路加倉,但股價卻從去年11月以來一路下跌,目前27元左右的價格較區間高點大約跌去了三分之二。從這家涉足新能源的化工行業明星企業來看,龍蟠科技預計2021年凈利潤盈利3.27億元至3.59億元,還是要高于多數行業分析師預期的,或許這也是基金經理敢于一路看多的原因所在。
與龍蟠科技的軌跡相似,姜永明也是對中興通訊一路加倉,甚至于四季度加倉接近于翻倍,特別是四季報一舉占比達到9%,將原來的頭號重倉股龍蟠科技擠了下去。但是,中興通訊也是今年以來下跌直逼25%。該公司的年報已經披露,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5.22億元,同比增長12.88%,凈利潤68.13億元,同比增長59.94%,基本每股收益為1.47元。基本面尚好或許會成為下一階段股價尋求支撐的理由。

在季報總結中,他強調宏觀經濟偏弱疊加寬松的貨幣和信用環境下更適合成長投資,選擇與宏觀經濟周期弱相關的成長型公司,估值相對有一定的彈性。操作上,將以自下而上尋找子行業中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公司為主。“姜永明的風格偏中盤成長股,通常不會抱團熱門賽道股,配置行業方面比較靈活,有逐季大幅調換重倉股的操作,也就是每個季度都會調整比例,善于抓住當下景氣度高的行業并敢于配置。”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如是表示。
但記者發現,在姜永明所獨自管理的5只基金中,基本上重倉股的思路如出一轍。不過他有一只基金卻是和包斅文所共同管理的。這只名為財通資管科技創新一年定開的基金成立于2020年的7月份,姜永明作為首任基金經理獨自管理產品接近1年半的時間,去年大約11月底又加入了新的基金經理包斅文。
但讓人困惑的是,如果說姜永明擔任基金經理時間尚短,新加入的基金經理則是不折不扣的新秀,并且作為科技創新類的主題公募基金經理,業內通常需要專業出身的科班人士更好。然而,包斅文是上海財經大學管理學學士畢業。同時,這也就意味著該基金的雙基金經理從業經驗都不豐富。而進一步對照基金的四季報和三季報,記者發現四季度基金經理新進了恒生電子和三安光電,這或許才是新基金經理投資思路的體現,不過目前效果尚不明顯。
與姜永明稍有區別的是,公司主動權益基金經理中的另一主將于洋,他所在管的產品皆為獨自一人掛帥。相同的是,2022年以來,這四只產品同樣遭遇業績大幅回撤,其中去年7月成立的消費升級一年持有下跌大約15%,另三只基金均下跌超過20%。
他所管產品業績不佳的原因和姜永明一樣嗎?從他管理時間最長的消費精選來看,記者發現首當其沖的問題是產品疑似存在長時間的部分風格漂移。按照基金投資目標的表述,該基金是投資于消費行業中具有持續增長潛力的優質上市公司。通常,基金經理可能會選擇以白酒、家電、醫藥等為代表的消費板塊細分行業。但是,于洋的選擇卻是頗為清晰的“醫藥+科技”。
如果說部分漂移能取得理想效果,那么也能平息投資者的質疑。但遺憾的是,該基金自去年以來實際業績和同類排名均不佳。2021年全年,該基金所實現的凈值增長率約為5.31%,同類排名后二分之一。2022年至今,該基金所實現的凈值增長率約為-22.29%,同類排名后一百位。具體聚焦重倉的股票標的,記者發現智飛生物和康泰生物在四個季度都穩居前三位,或許基金經理還是出于對后疫情時代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行業景氣度的考慮。不過兩大生物疫苗龍頭在今年還是冰火兩重天,智飛生物相對抗跌,但康泰生物隨大盤一起深度回調。
此外,連續兩個季度,基金經理重倉的醫藥股還有長春高新、三星醫療和惠泰醫療,但是三者隨持續下探的醫藥賽道而大幅度下殺,而另半數四季報的重倉席位則來自于科技股賽道。“報告期內,組合倉位基本穩定。我們仍然看好醫藥、半導體、科技成長等中長期景氣度較高的行業。”于洋也是在總結中明確表示。照此類推今年的業績,或許還是賽道股的領跌導致了基金走勢不佳。
形成對比的是,他管理時間最短的財通資管消費升級一年持有,雖然也是消費主題類公募,但是重倉的風格卻是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從投資類別的表述來看,該基金重在挖掘市場潛在的投資機會,似乎可以被看作是一類全市場型的產品。不過,由于成立時間的關系,該基金成立至今才僅僅發布過兩份季報。有意思的是,它卻比消費精選更像消費主題產品。
具體說來,記者在合計的二十只重倉股中不僅沒有看到科技成長類標的身影,而且連一只醫藥股的影子也沒有看到,于洋在該基金中的選擇基本是“白酒+小食品+調味品”。基金四季報中,來自酒類的公司就包括了舍得酒業、瀘州老窖、貴州茅臺、洋河股份和重慶啤酒,占據了十大重倉股的一半席位,這里面洋河股份和貴州茅臺相對在這輪調整中較為抗跌。而另五個席位則被三全食品、安井食品、洽洽食品、錦江酒店、安琪酵母所占據,其跟消費精選沒有任何一只標的股重疊。那么,于洋到底是擅長醫藥科技還是白酒食品呢?
如果再對比他管理的另兩只基金,重倉的風格基本等同于消費精選,那么消費升級的與眾不同則大體有兩種解釋:其一是這只基金或許另有基金經理在背后運作,其二則是于洋或許在擴充能力圈嘗試不同的風格。但至少從年內的業績表現來看,無論哪種思路都沒有跑贏市場。
除去上述的兩位主將外,財通資管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還包括了邵沙稞、辛晨晨、包斅文、易小金等四人,目前總共6人的小團隊僅占公司總基金經理人數的三分之一。這其中最為明顯的問題就是基金經理崗位工作經驗缺失,相對經驗最為豐富的易小金管理時間也不到兩年半,甚至其中有兩位目前僅在百日左右。
從四人的情況來看,女將辛晨晨雖然在管多只產品,但是其中僅有一只是主動權益類的產品,公司任用她的整體思路似乎還是偏債和偏指數。而另三人則特點鮮明,一位做醫藥公募主題,一位做新能源公募主題,一位做科技創新公募主題。但是問題來了,其中的財通資管健康產業混合和財通資管新能源汽車都是成立于去年的11月份,幾乎可以說是成立不久就趕上市場上賽道股的調整,再加上掌舵產品的都是新人,因此給相關產品的今年運作蒙上一層陰影。
而更大的疑惑點實際出在辛晨晨身上,3月5日,該公司發布公告辛晨晨離任偏債混基財通資管鑫銳混合,不過該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仍有兩位,同時辛晨晨仍然在管的基金產品還有5只。《紅周刊》記者發現,這5只產品具體包括了偏債混基、偏股混基和指數型產品三類,而通過惟一的偏股混基財通資管智選核心回報,也就能更好地分析她的股票投資思路。
但是基金成立后僅發布過兩份季報,呈現出來的是迥然不同的十只重倉股,三季報時的第一大重倉股是來自新能源行業的天賜材料,而該股也是惟一占比突破2%的標的。但四季度的第一大重倉股變成了科技成長板塊中的廣和通,同時并列的第一大重倉股是中國中車。對此,基金經理表示當季度倉位適度調整至紅利低波的行業。由于重倉股整體占比偏少,因此該基金的重心似乎還是側重在固收領域,而辛晨晨似乎也并未以選股見長(畢竟基金的名稱是智選,似乎給人以量化或機器選股的印象)。
但是再分析她目前還參與管理的偏債型混基,記者發現財通資管的安排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她在這兩只基金中均與負責固定收益的基金經理搭檔,甚至是在財通資管新添益中與兩位做債的基金經理聯手,而這樣的安排容易讓基民得出的結論是辛晨晨擅長選股做權益,但是通過上述的分析似乎又得不出這樣的結論,那么為何不能安排姜永明或者于洋來參與這類產品的管理呢?
再就辛晨晨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分析,“有色金屬和鋼鐵似乎是乘著去年大宗商品的東風順勢發行的,但是這類周期板塊歷史波動巨大且受政策擾動極大,其實很難作為長期配置的標的。在其他龍頭基金公司大力發展ETF的背景下,場外的指數基金產品的流動性和便捷性也稍遜一籌。”王曉明指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而這其實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財通資管目前還是依舊債強股弱的局面。Wind資訊數據表明,公司去年四季度末權益類基金的規模約為215.56億元,而固收類基金的規模則約為917.12億元,如果再將混合型基金中的偏債混基歸入后一陣營的話,則本已失衡的蹺蹺板會更加進一步倒向債券一方。
此外,財通資管近期新發的一只偏債混基,逆市募集了接近10億的規模,或許也會讓公司的高管堅定偏向固收的思路。再從存續基金的角度來看,按照不合并分類的統計來看,12月31日時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均為固收類產品,權益領域規模最大的還是姜永明管理的財通資管價值成長的57.61億元,但是在今年迄今業績不佳的影響下,規模或許會有一定的縮水。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時,莊正建議:“財通資管接下來可以在投研和客戶方面進行調整。例如在投研方面,可以向頭部公募基金長周期的投研驅動模式看齊。在客戶方面,可以將原有的固收類客戶進一步往權益類產品進行引流。”